APP下载

汉代皇族专享器具
——黄金釦器

2015-12-02马乐

大众考古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南越王汉墓西汉

文 图/马乐

(作者为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助理馆员)

漆器,广义地讲,就是用漆这种原料制作的各种实用器和装饰用品。古时做漆器所用的漆均采自一种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和福建等地的乔木——漆树。在漆树的树干上刻划出几种非常讲究的刀口,便可接到做漆器的重要原料——生漆。漆具有防水、耐酸碱、保存时间长和轻便等特点,是制作器物的上好原料。生漆经过处理,涂在通常以竹、木、金属等原料制成的胎体上,再经过各种髹饰工艺,一件漆器就基本完成了。

漆的应用和漆器的制作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漆器实物,距今约7000 年。漆器的制作源于史前,兴于战国,盛于秦汉,后世盛衰交替,沿用至今。

夹纻胎工艺又称“脱胎”,以木或泥做成内胎,再以涂漆灰的麻布或丝帛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最后在麻布壳上髹漆。

漆树

釦器的历史

带釦漆器,很多文献称之为“釦器”或“扣器”,是指在器物口沿、腹部和底部用金属箍加固,以此达到加固和装饰漆器的目的。《说文·金部》说:“釦,金饰器口。”

河姆渡遗址出土漆碗及漆罐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釦器,是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几件附在漆盨上的青铜做成的釦。战国时期,釦器的数量和种类增多,主要有鎏金铜釦和少量银釦。西汉时,始于战国的夹纻胎工艺开始成熟和流行,漆器变得更加轻薄,故此时用金属对漆器进行加固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广泛。而黄金釦器,据目前的考古资料,迟至西汉初才出现。西汉尤其是中后期,釦器大盛。东汉时期,釦器不被官方所推崇,《后汉书·皇后纪·和熹邓皇后纪》载:“蜀汉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此后釦器便一直衰微下去,只在个别时期偶有兴盛。东汉以后,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为瓷器所代替,但是“釦”作为一种工艺,仍然为瓷器所承袭,作为一种奢华的工艺流传下来。

扬州甘泉姚庄101 号汉墓出土的银釦七子漆奁

大英博物馆藏汉代鎏金铜釦鹿纹耳杯

西汉时期的釦器主要有黄金釦器、白银釦器和铜釦器三种。汉代议郎卫宏在《汉官旧仪》中记载:“大官尚食用黄金釦器,中官私官尚食用白银釦器,如祠庙器云”,“大官”是皇帝的属官,“中官私官”则为皇后和太子的属官,意即只有皇帝才可以用黄金釦器,皇后和太子可用银釦器,至于广泛出土的铜釦器,则没有使用等级的规定。《后汉书·祭祀志》记载汉桓帝“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釦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也”,这里“淳金釦器”和“黄金釦器”意思相同,指的并不是一般的金属,而确确实实是黄金。《汉官旧仪·补遗》记载,宗庙祭祀高祖刘邦时,用“黄金釦器”。《汉书·贡禹传》记载:“臣禹尝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赐食臣下也”,贡禹是汉元帝时提倡节俭的名臣,看到东宫(汉代太后居住之所)尽是奢侈的银釦描金漆器,认为这不是可以赏赐给臣子的。然而这种限定,到西汉后期却被扰乱。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纻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贾贱而用不殊”,桓宽生活在昭帝和宣帝时期,“银口”指的是“银釦”,“黄耳”指双耳饰鎏金铜釦的耳杯,这表明西汉后期釦器使用的等级规定已经被打破,但是桓宽并没有提到皇帝专用的黄金釦器有被僭越的情况。结合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黄金釦器的限用规定还是比较严格的,被僭越的情况十分少见。

考古发现的黄金釦器

漆器不易于流传,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漆器多是考古发掘所得。汉代对逝者奉行“事死如事生”,因此作为皇帝专用的黄金釦器,出现在帝陵中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目前西汉帝陵中只有阳陵、杜陵发掘了一部分,平陵试掘了几个陪葬坑,在阳陵东侧的陪葬坑发现有一些鎏金铜釦漆器口沿,帝陵中非常有可能随葬有黄金釦器。

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有黄金釦器出土的墓葬极少,只有三处: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金釦漆卮,安徽巢湖北山头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金银箍水晶扣嵌玉镶料漆罐,湖南望城风篷岭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金银釦夹纻胎椭圆形奁。

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在西耳室出土一件金釦漆卮,器身已朽,仅存器盖、器身口和底部的金釦。盖顶3 个环形钩尾立钮,三蹄足底座,环形鋬。同出的还有一件形制相同的金釦象牙卮。金釦直径6.3 厘米、高7.3 厘米,总重量167.4 克。

南越王墓的主人是南越王赵眛,其祖父是第一代南越王赵佗。赵佗在吕后末年自立为南越国皇帝。汉文帝初年曾出兵压制,赵佗自称去帝称臣,但大军一撤,继续称帝。赵佗死后,赵眛继续称帝。

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黄金印,连同这两件黄金釦器,可以作为其称帝的证据。黄金釦经过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能谱分析,含金量为98.34%,其余1.66%为银,这正是《后汉书》里提到的“淳金釦器”了。黄金釦为铸造而成,外壁经过打磨,光亮平滑,内壁则留有多道凿痕和戳痕。

巢湖北山头一号汉墓

1997 年在安徽巢湖老火车站前北山头发掘了两座古墓,其中西汉早期的北山头一号墓出土一件精美的金银箍水晶扣嵌玉镶料漆罐。通高18 厘米,口径、底径均为10 厘米,腹径21 厘米。腹部被一条宽度为2 厘米、镶有8 颗蓝底白花料珠的金箍所环绕。整个漆罐的镶嵌装饰以金箍为中线沿罐体上、下对称展开,紧挨着金带上、下分别镶嵌有8 块和田青玉雕成的桃形凤纹牌饰。和玉牌饰尖端相对应的上、下罐体上分别有8颗蓝底白花料珠,罐体上半部分蓝底白花料珠之间是6 块桃形蓝底白花料器牌饰。罐体两侧还镶嵌有两个对称的和田玉活环铺首,与其相对的下半部分是8块桃形蓝底白花料器牌饰。桃形料器牌饰紧靠在罐肩部和下腹部镶包的银箍上,每个银箍上镶嵌有8 颗蓝底白花料珠。漆罐的颈部和圈足上套有环形水晶圈,水晶圈内侧刻有鸟纹并且描金。漆罐通体彩绘,可惜由于木胎腐烂成海绵状,漆层收缩很难看清,但是整件器物仍然华美异常。

南越王墓出土的金釦漆卮(出土时漆器已朽,此为复原后形态)

北山头一号墓为土坑木椁墓,规模不大,它比起随后发现的北山头二号汉墓要小得多,出土的文物数量也不算多,共计出土玉器、银器、铜器、漆木器、陶器140 多件,但出土器物十分珍贵和精美,比之代表了汉代墓葬最高规格的广州南越王墓、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文物毫不逊色,表明墓主的身份很高。墓中没有发现兵器,却出土了女性用的化妆盒白玉奁,和北山头二号墓联系起来看,墓主有可能是二号墓墓主的妻子。

湖南望城风篷岭一号汉墓

2006 年3 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望城风篷岭的大型汉墓展开考古发掘工作。该墓出土了青铜器、玉器、漆器等一批珍贵文物。墓葬位于山包正中,南北向,墓坑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全长30.3米。采用楠木“题凑”(西汉葬制,去皮后的木头,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一圈墙,“木头皆向内”,上面盖上顶板)、随葬金缕玉衣等葬俗都表明墓主身份的高贵,据推测墓主可能是西汉中晚期某位长沙王的王后。

风篷岭一号汉墓出土的金银釦椭圆形漆奁,夹纻胎,器身残破。器外髹黑漆,内髹朱漆。外盒口沿、中部、底部各饰有一周银釦。内盒口沿饰一周金釦,中部、底部各饰一周银釦。釦间贴有金箔动物纹,多已脱落。盖顶中央嵌柿蒂纹金箔,叶片中部和盖顶中央各有一圆形小孔,盖肩部贴金箔云气纹。

相关问题探讨

黄金釦器本是皇帝专用之物,出现在这三个墓葬中的原因,我们可以结合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加以推测。南越王墓出土的黄金釦器,极有可能是作为与中朝分庭抗礼的一种象征;风篷岭一号汉墓出土金银釦漆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黄金釦器,外表多施以银釦,只在内盒口沿部位饰一圈金釦,漆盒是上下扣合的,扣合后口沿部的金釦则十分隐蔽,且目前出土的银釦漆器还没有同时施有金釦的案例,故而这件金银釦漆器极有可能是私做。北头山一号汉墓所出土的黄金釦漆罐华美异常,考虑到与之伴出的其他等级较高的珍贵文物,这件漆罐有可能是来自于皇室赏赐。

西汉官营漆器生产实行“物勒工名”制度,即在漆器上将工匠的名字铭刻其上,来监督工作和保证质量。上面几件已出土的黄金釦器,除南越王的金釦卮腐朽外,其他两件并不见有铭文。根据出土较为广泛、有铭文的银釦漆器可知,高级釦器一般是为皇帝生产大量的“乘舆”漆器的蜀郡和广汉郡制作的。此外,设在中央的考工和供工设令管理,也制作金银釦器,但是考工和供工是兼职做漆器的,不像蜀郡、广汉郡为专做。《盐铁论》中记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棬”即指卷曲的木板,此处代指“漆器”。扬雄在《蜀都赋》中说:“雕镌釦器,百伎千工。”这些都是说制作漆器尤其是釦器要耗费汉代成百成千的劳动力,因而十分珍贵。

金银箍水晶扣嵌玉镶料漆罐

这样珍贵的黄金釦器,除皇帝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常用外,在祭祀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象征性角色。汉代的漆器,尤其是更为贵重的釦器,常常作为传世珍宝为家族后代所继承,考古资料显示西汉墓葬中随葬漆器的制作年代,往往比墓主下葬年代晚数年甚至几十年。一个时期内统治阶级所重视的器物,常常在民间起到“上行下效”的影响。由于官方的限定,除皇帝以外的臣民是不能用黄金釦器的,于是就出现了鎏金铜釦漆器,即以铜为主料做釦,其上鎏金,用以加固漆器,在考古资料上的体现,就是上至诸侯王级别的墓葬,下到地方官吏,都有鎏金铜釦漆器的出土,甚至有不少只是用铜釦,并没有鎏金。需要注意的是,铜釦器虽然是等级最低的釦器,仍然十分贵重,普通百姓是承担不起的。

总之,有汉一代,带釦漆器的等级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是否拥有釦器,拥有什么等级的釦器,表明了墓主身份地位的尊贵程度以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密切程度。

现在我们对西汉时期帝王陵墓的发掘和调查活动比较少,但是从发掘较多的诸侯王陵墓可以看出,黄金釦器基本没有赏赐过重要的大臣和皇帝的亲眷。由此看来,汉代帝王对于黄金釦器的限定规定从来都是比较严格的。可以想象的是,今后对汉代帝王陵墓的调查和发掘,有助于我们添补关于黄金釦器的形制特征、使用情况、产地、流传等方面研究的空白。

猜你喜欢

南越王汉墓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李民涌 几代文博人,合力打造湾区IP顶流
“南越王墓”主人的奢华生活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广州南越王墓中的南越王国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西汉
南越王的厨房里有什么
西汉玉器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