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
2015-12-02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究
刘江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一直处在发展阶段,但是发展进程不明显,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定程度的下滑。如今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我国的社会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职业教育本身作为一个教育的类型,应该有效发展自己的独立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改革
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反思
近年来,职业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历史发展总能凸显职业教育的核心观念。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我国企业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职业工种、岗位变化的频繁,都能从根本上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生存、改革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应主动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勇于接受挑战,积极革新职业教育思路,努力创造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方式,更好地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大发展。
(一)第一阶段
1978—1998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根据当时社会发展需要,逐渐将经济发展作为重心。在这一时期,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当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的比例已经相当巨大(1996年达到58%),为我国人才储备奠定了一定基础;二是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开始萌芽,1996年我国首批28所高等职业大学开始建立,这些技能型、专业性的职业院校,使得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有了技术依托;三是199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第二阶段
1999—2002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全面扩招等因素,职业教育对人才的输出实现饱和状态,职业教育发展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其中最明显的是高职教育所占比重相比下降了20%。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带来了强烈的负面作用,经济形势也开始面临严峻挑战。
(三)第三阶段
2003—2010年,这一阶段正是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我国职业教育而言,既是充满机遇也是各种挑战不断出现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职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后又发布了相关的人才培养文件。在此基础上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职业教育的培养力度。
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同时,我国还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职业教育经验,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机制、美国社区教育等先进模式。至此,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探索职业教育体系方面,我国形成了由初中职业教育、高中职业教育、高等学院职业教育组成的职业教育体系,取得重大成果,极大地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寻
(一)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1.广泛的教学范畴
传统观念中,教育往往只有在学校与实验室才能有效,如果摆脱学校就是摆脱了教育。这样的观念是比较片面的,知识的发展与转换不仅仅是从学校到企业的单方向转换。现代教育观念中,关于企业以及工作的认知,更多的是偏向于学校的知识教育,因此要想实现知识的转换,必须实现企业与学校的相互沟通。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了这一要求,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形式的开展,为知识的转换与运用提供了主阵地;实践经验的总结,为职业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实践场所,为更好地升华理论创造了条件。因此,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学习的地点扩大到企业、社会等多个环节,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大。总而言之,职业教育的范畴不再单一地局限于学校,而是强调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没有完全融入到企业领域,所以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提倡、鼓励及政策支持,才能更大规模地保障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关系建立,这也是职业教育跨界的根本需求。
2.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类型来说,并没有对教育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由此可以发现,教育本质并没有被完整的挖掘出来。如果人才的培养模式千篇一律,只能使职业教育陷入传统的窠臼,因此,对于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职业教育做出改革,这样才能将教育的本质思想有效落实,实现职业教育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综观世界各国,对于职业教育尤为重视的国家不在少数,其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可以借鉴之处。以瑞士为例,它的国民收入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且其综合竞争力不输其他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国家,它以完善的中、高职体系作为教育之本,但这并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瑞士的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物奖项得主有15人之多)。
3.以就业为导向
对我国的每个公民而言,就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一定的就业率,职业教育才能凸显其存续的重要性。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来看,职业教育作为就业的导向标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不仅在就业上有一定的优势,还能指引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就业选择,以及为自主创业的实现提供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职业教育还会呈现出就业方向的选择优势,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等优势。
(二)对职业教育的思想认知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不同的教育层次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类型,而同一个教育类型中又有不同的教育层次。在职业教育中,对于教育层次的思想认识要明晰,认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要知晓各个类型的教育都有其特色和培养方向,以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划分教育类别,明确社会对不同类型教育的不可或缺性。故而,我国对于教育分类存在两个大方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这就表明,每一种教育类型的存在都有其原因及必然性,不可随意被取而代之。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可见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明确地提出教育目标和宗旨,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注重实践开展,重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应看到职业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及优势所在。
职业教育属于我国教育规定的范畴,其普遍性和科学性使其成为一种教育体系,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职业教育的划分一般具有高职、中职等层次,其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拥有着各自的特色,对于人才类型的培养也各有优势。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从功能性上分析,皆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如中职教育旨在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以能适应基本岗位需求为原则,单纯地满足最低工作标准要求。而高职教育重在对人才能力的训练,符合全面性、综合性的社会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技能。此外,功能性的不同,导致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差别,中职教育会更注重实际训练,动手操作、经验养成是教学的重点。而高职教学内容仍不能缺少理论基础,虽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但是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所以,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教育层次的强调是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在以往的教育观念中,人们通常认为教育机构(如院校、培训中心等)都是人才的供应方,是输出人才的场所,企业和社会是人才的需求方,需要不断地接受来自教育机构的创新型人才的供应。但是从长久的实践经验看来,供需方的划分并非如此明显,社会环境下,边学边作的场面十分常见。职业教育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严格的供需划分,在教学中融合工作的因素,因此输出的人才也更具实用性。职业教育的教学开放性也就表明校企合作是为了企业培养人才,也就说明企业也是供给方,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兼职教师,而学校则是需求方。传统的职业教育计划调节强调专门的人才需求计划,而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后,应该更多地关注市场调节方面的内容,由此来围绕市场做文章。
(三)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
1.构建与市场发展相符的完善的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包括政府的管理与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等。而政府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管理上,针对市场发展环境与趋势,做出适合的决策,站在宏观管理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行动路线、改革目标等进行战略性部署。因此,政府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职业教育视为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一,将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产业位置;二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三是协调社会各方资源,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四是办好示范性院校,做好评比和宣传工作,使职业教育起到模范作用。学校管理方面要根据学校内部情况,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则,并且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对职业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实行严格监控,敦促职业教育发展。
2.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树立品牌形象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应保持其办学特色,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树立品牌形象,争取更多资源的投入。首先,在办学目标、人才质量培养等方面,职业教育应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大量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技能型复合人才。其次,职业教育应与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区别,重点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减少学历教育的比重,充分发挥教学特色的作用,从而树立品牌形象。再次,职业教育要加强教材编排、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课程设置,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先进教学工具,开设一系列实验室、人才孵化基地、计算机中心等场所,为职业教育创设最好的教学环境。最后,实行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经过1—2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后,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操场所。
3.扩大办学规模,改革教学结构
为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职业教育应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招生人数,促使教学结构合理化。首先,扩大招生人数和层次,职业教育在招生上除了要接收普通初等教育毕业的学生外,还要提供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入学率,接收更多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其次,职业教育要扩展非学历教育规模,调整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构,提高非学历教育的比例,并增设更多的在职、转岗培训课程,强化职业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牛征.中国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
[4]马树超.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0).
[5]王亮.以就业为导向: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J].开放导报,2004,(5).
[6]张力.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7).
(编辑/乔瑞雪)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LIU Jia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35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lso being put under development.But this development is not obvious,even in a certain degree of declining.Nowadays,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 its golden age of development,as a type of education,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conomy,which should have its own independent developing system.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form
【作者简介】刘江(1957—),男,天津人,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5-07-26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11.024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11-008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