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的秘密
2015-12-02局部
局部
一次主题为“三江腹地·多彩维西”的联合采访行动,将本刊记者从昆明“牵”到了维西。有缘才相牵,曾数次去过维西的我,这一次总算真正见识了这个美不胜收的所在。
第一站毫无疑问得先去问候维西最神秘的生物——滇金丝猴。其实,这种动物岂止在维西神秘,在整个世界也相当神秘。滇金丝猴全球数量不超过几千只,属于高濒危动物,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维西白马雪山深处,事实上,世界上仅存的其他几个滇金丝猴栖息地,也都分布在维西附近。可以这样讲,维西是当之无愧滇金丝猴的故乡。
滇金丝猴生活在维西塔城山区。一个傈僳语称为“落爪”的寨子,是探秘者云集的所在。清晨我们从落爪出发,一路登山,向深山莽林靠近,不敢高声语,恐惊树上猴。白马雪山的原始森林几乎全部是高大丛林,离村庄约半小时路程的一片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滇金丝猴经常在此活动。这是多年来保护区悉心照料该物种的结果一一有专门的护林员每天带上红萝卜、苹果干、树萝等食物,在此为滇金丝猴补充给养。得益于这种悉心看护,这种曾极其惧怕人类活动的生灵,现在已经有三四个种群可以坦荡地与人类对视,甚至毫无顾忌地在树上打闹玩耍,对树下探秘者密集的相机快门声置若罔闻。然而彼此保持适度的距离也是必要的,闪光灯是被禁止使用的,进入隔离区追逐滇金丝猴也有失教养,并且违规。我当时的感觉是,不知是我们来观望猴群,还是来被猴群观望?两者都有吧。
塔城启别村的热巴舞,是云南著名藏族文化遗产,绝对要去领略的。塔城热巴属正统的古典热巴舞,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由歌、舞、独白、器乐伴奏等组成,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一般在藏历新年、欢庆丰收或亲朋好友汇聚时才演唱。跳热巴的原意是为了祈求平安、吉祥、丰收,而现在,它已演变为云南藏区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我们在一棵约十人才能合抱的银杏树下欣赏到热巴舞。这棵银杏,可能是云南最粗的银杏树,高达二十米以上,树龄千年以上,仍生机勃勃。对热巴舞这种千年之舞而言,千年大树是再好不过的背景。
在高海拔的迪庆藏区,塔城两千余米的海拔高度算较低的,地理气候决定了这里的物产丰富程度,名冠藏区。我们前往哈达农场,品尝野生蜂蜜,吃到场面失控,接着又钻入葡萄园,在高远蓝天下伸手摘下一串,一路吃一路高歌。在巴珠村,穿过小桥流水,进入玫瑰园,闻到玫瑰蜜的味道,一个原汁原味的藏族村庄,坐落山谷之中,被火红玫瑰包围,流水驱动转经筒,反复诵念古老的经文……扎西德勒。
次日,目的地竟然是我早已有意访问的世界最高海拔水稻种植区——攀天阁。刚进村口,忽闻路上踏歌声。攀天阁三个最重要的少数民族: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乡亲们端上米酒,迎入家中。落脚的迪姑村是典型的普米族村庄,背靠青山,面对攀天阁盆地。那片绿色盆地里,生长着顽强的水稻品类——黑米。关于这种能够克服高寒气候生生不息的作物,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当地流传,话说忽必烈率军十万由大将兀良合台率领攻打大理国。在一次战役失败后,蒙古军走散,其中一部逃至天湖(今攀天阁坝子)边居住。为了在当地生存,他们试种了各种粮食均得不到收获,因为缺粮,很多士兵被饿死。一天,随军的牧犬尾部粘带来了几粒通体黑亮的谷粒,于是士兵们把谷粒种在湖边,当年便有了收获!就这样,靠这奇来的谷种,这些士兵的后代逐渐繁衍壮大,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一一普米族。为了感念这救命谷种,大家把它称作“普米老黑谷米”。我们有幸品尝了这种神奇的大米,并在村民家中守着星光,安眠一夜。
第三天,我们前往叶枝,探访古老的傈僳族村庄——同乐村。有关同乐村的照片,我在多年前就已经从无数旅游手册上见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全木结构村庄,上百幢木楞房依次坐落于陡峭的山坡之上,周围被成片古老核桃林包围。如遇雨后,当薄雾升腾,这座村庄仿佛就是漂浮的海山仙居。而它的主人,是世代居住于此的淳朴民族——傈僳族。同乐的傈僳族依然保持最古老的本族传统文化,这里是傈僳族古老歌舞“阿尺目刮”的发源地。“阿尺目刮”是来自远古的歌舞,曲调深沉悠远,如山羊长鸣,震撼山谷,傈僳人粗犷雄健的舞姿,则使人回味无穷,久久不愿离去。鲜为人知的是,同乐村还是傈僳音节文字的发源地,1920年代,傈僳人的仓颉——哇忍波用十年时间发明了音节文字,用于祭祀、纪事和日常交流,这种文字的发明具有重大文化意义,它在傈僳人当中传承百年之久,其强大生命力也让民俗学者为之惊叹。哇忍波和他所发明的象形文字,如今被刻在同乐村的村中广场,令世人从中对傈僳族文化得以窥豹一斑。
在位于澜沧江边的茶马古道重镇——叶枝,我们走入“三江司令府”。这座刚刚修复的古老建筑群体量庞大,可以想象当年主人的地位何其显赫。主人是谁?不错,正是上世纪滇西北地区的著名土司——王家禄。300多年的岁月里,叶枝境内曾经存在过王氏、李氏、祈氏、禾氏等几个地位显赫一时的大家族,而这些显赫的家族中首推王氏土司最有名。王氏土司为纳西族,其祖辈受丽江木氏土司府所委任,并与禾氏家族有姻亲关系,后被清廷分封为“北路土司”。地位居维西三江境内土司之冠。1938年,王氏土司第九代传人王家禄正式承袭世职,并被省政府先后委任为“江防大队长”、“江边总司令”、“三江副司令”等职,在抗战中,王氏家族颇有家国情怀,倾其人力物力,为远征军修桥搭路、后勤补给,可谓于国有功。曾几何时,三江司令府是规模庞大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群落,占地面积50多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而今历经历史变迁和风雨飘摇,已仅余城门、碉楼、城墙、花园、黑神殿等遗址有迹可寻,滚滚澜沧南逝水……
澜沧江边的巴迪乡,有两座正在建设的水电站。面对即将截流的大江,很多人甚至还没反应过来,我们刚刚离开金沙江才几十公里,居然就到了澜沧江。这两条世界大河,在维西近在咫尺,也因此,维西被称为“三江腹地”实在是名副其实。电站的存在,极大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也让我们得以顺利向新的目的地——南姐洛秘境,直奔而去。
南姐洛位于碧罗雪山巅峰地区,海拔高达3800米以上,在这样一个高耸于云端的群山之巅,竟然坐落着十几个连串的湖泊群。长久以来,南姐洛在当地旅游地图上并不存在,仅有极少数当地牧人领略过这一地区的绝美景致。直到一个矿区把公路直接修到海拔4000米的地方之后,随后赶到的摄影师才定格了这里的风景,并通过网络发布了这些照片,所有有幸见过这些照片的人无不惊叹:如果这里不算天堂,那么哪里才是?
寻访如此美景,必定要付出代价。在高山区,汽车的通行极其困难。当再次遭遇塌方之后,我们不得不放弃乘车,步行了三个小时,才穿行其中三个湖泊,得以验证此前所有对南姐洛的赞誉其实都有所失真——南姐洛地区的高山绝景之美,远远超越任何文字描述。烟雨中,群峰陈列,丛林静谧,湖上清波,深邃无影。一道道瀑布将每个湖泊连为整体,轰鸣声在碧罗雪山之巅化为天籁,千万年不息。在南姐洛终于体会了一句话的真谛:对所有疲惫不堪的旅人而言,美景无疑是最好的安慰剂和兴奋剂。
离开维西之前,我在一处隐秘于大山间的冰酒产地,嘬了两杯珍贵的冰酒。维西是中国少有的能出产冰酒的地区,而最好的酒,往往易醉。我仅仅喝了两杯就有些醉了,这究竟是酒醉还是心醉?也是一个难解的维西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