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雷泣墓

2015-12-01民文

民间文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养司马昭魏国

民文

“闻雷泣墓”,又称“王裒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六则故事。

王裒(póu),字伟元,晋城阳营(在今山东昌乐县)人。据《晋书·王裒传》记载,“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王裒的祖父王修是魏国的名士,官至大司农郎中令;其父王仪,为司马昭部下司马。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十一月,魏国出动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七万,直逼东兴。这场魏吴之战史称东关之役,这场战争最后以魏军战败告终。这次出兵,魏兵死伤众多,司马昭上朝时,就问文武百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战争失败了。满朝文武都知道司马昭阴狠狡诈,谁都不敢吭气。王仪高风亮节,斗胆直陈,说这次战败完全因元帅指挥不当。元帅就是司马昭,司马昭自然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下令把王仪拉出去问斩。面对父亲冤屈而死,王裒非常难过。他痛恨司马昭,更痛恨这个不分忠奸的朝廷,因魏国的都城在西边,他便立志终生不再面向西坐,以表示永不为魏朝之臣。之后王裒和母亲一起将其父的灵柩运回老家昌乐,隐居起来,自耕自食,以教书为生。

王裒自幼饱读诗书,他的学问、品行非常好,朝廷屡屡征召他出来为官,可是王裒面对金钱名利,不为所动。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知道王裒贤德有才,不仅给王仪平了反,并且多次邀请王裒出来做官,但王裒坚辞不就。据说,他在王仪的墓侧盖了一间小屋,每日早晚到墓前跪拜,“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王裒孝行操尚感动了乡里,被推为孝廉。

《诗经·小雅》有云:“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思是说,又长又大的莪啊,那不是莪而是蒿;哀伤哀苦啊我的父母,生养我啊是多么的劳苦。这句诗的喻义是,莪蒿常常抱宿根而生长,就像孩子依靠着母亲一样,比喻孩子能长大,全靠父母生养。然而蒿不可食,又比喻儿女不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据说,王裒每每读到这两句诗都会悲伤不已。

王裒对母亲非常孝顺,只要是母亲的事他就亲力亲为。母亲非常胆小,最害怕的就是打雷,每次遇到雨天打雷就会惊恐万分,浑身战栗。这个时候,王裒就守候在母亲身边,安慰母亲,一刻也不离开。母亲过世后,王裒悲痛欲绝。他把母亲葬在离家不远的山林中,常常去看母亲的墓。

这一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王裒正在屋内聚精会神地读书,转眼之间,刮起了狂风,天色变得黑压压的一片,突然,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来。王裒被远处的雷声惊醒了,急忙站起身向窗外望去,只见外面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王裒想:母亲生前最怕雷声,现在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山林里,没有人陪伴,这样怎么能行?想到这里,王裒心如刀割,连忙跑出门,向山林的墓地跑去。雨越下越大,王裒在雨中快步奔跑,一口气跑到母亲的墓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边哭边说:“母亲,儿子来了,就在您身边,您千万不要害怕。”

雨渐渐停了,天边又现出亮光,地里的庄稼给雨水冲刷得青翠嫩绿,空气里弥漫着清新湿润的香气……王裒这才站起身慢慢离开。从此,每出现电闪雷鸣的天气,王裒都会赶到山林中去陪伴母亲。王裒“闻雷泣墓”的故事也广泛流传开来。后人有诗赞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猜你喜欢

生养司马昭魏国
事后莫做诸葛亮,事前莫效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为何不称帝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情牵远方
只有上一等,没有下一等
幸福地发芽
此生繁华,无你何欢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原上的野花
魏国封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