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口算技巧的培养
2015-12-01罗艳燕
罗艳燕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口算训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我认为,要达到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目的,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加强口算训练。
一、激发兴趣,念好“基”字经
“基”是指基本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基本口算内容必须要求熟练掌握,而熟练掌握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这就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对“口诀表”等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训练掌握。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先导,学生受性格特征的影响,往往容易对持之以恒的基本口算训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就需要在进行口算训练时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形式灵活多样,结合图形、游戏等方式方法,以直观表象、理解算理、加强说理训练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
1. 直观表象助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学习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教学中,可把学生的直观感知归纳到学习理论系统训练方面。例如:教学9+2的基本口算時,可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学生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而“凑十法”是口算训练的其中一个基本方法这样,表象建立了,也懂得了“凑十法”的原理和运用,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 理清算理助口算。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的和,应把8+5的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这就需要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正确进行思维练习,得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理解接受过程中,产生了学习思维的兴趣,从而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 说理训练助口算。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然后就可以采用提示法教学,问学生13-8等于几呢?回答: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回答:做减法,想加法。这时就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最后归纳出几种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这样,学生在不断受到提示和激励后,通过加强说理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口算运算方法,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口算的运算速度。
二、加强训练,做好“练”字经
口算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伴随技能训练反复进行巩固练习,达到由掌握基础知识向学习知识技能化转变。因此,在日常训练中,既要逐渐增加口算的练习量,又要注意在训练中采取多样化。
1. 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 各种思维灵活练。在平常的训练中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点选择训练学生的顺向性思维或逆向性思维,例如练习()+3=10,10-()=4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各种思维在有针对性练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多种形式变换练。可采取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习的严肃性和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
4. 检查对比反复练。口算训练的学生往往喜欢对熟悉和掌握的题型进行反复练习,而不愿意对容易出错的训练题型进行改正和再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更要注意“质的方面,强调口算训练的正确率,及时做好检查批改、纠正训练的工作,不要让学生习惯成自然,留下“后遗症”。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