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培养自读
2015-12-01王美红
王美红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为了达到这一阅读要求,依据S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教学实践中,我在“导学、板书、作业”三方面作了创新尝试,经过精心设计,探索、总结出点拨式导学模式“熟读课文——自问自答——质疑点拨”展开阅读教学,并精心设计图文式的板书和表格式的课时对应练习,不仅收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效果,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点拨式的导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可以在丰富的教材内容中体现。过去阅读教学中常出现的面面俱到的理性分析、包罗万象的讲解提问、抄抄写写的重复练习,均占去了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针对上述种种现象,阅读教学要实现省时高效,作为一名教者,在设计教与学的时候就应该依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从将来实用考虑。于是在阅读教学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采用“熟读课文——自问自答——质疑点拨”的三步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熟读课文。这是阅读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如在设计《将相和》一文的导学部分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老师讲授课文之前各自认真朗读课文,最好达到熟练乃至背诵的程度,通过熟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自问自答。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环节。即是要求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或老师指定的段落,思考所读文段主要讲了哪些问题?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如熟读了《将相和》后,学生会提出:这篇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将相和好如初?在学生充分自读文段、思考答案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答案或不解的问题在小组、全班交流、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判断答案是否准确、全面。此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质疑点拨。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知识的升华,这一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完成了“熟读课文和自问自答”这两个学习环节后,已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全面的了解,课堂上我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把自己还没读懂的部分(包括不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供全体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则在关键的问题上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达到教师教得到位,学生学得更到位。
二、图文式的板书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寿康先生说过:“板书是语文教学的直观因素,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起很大的作用。”板书是作者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者融为一体的艺术结晶。好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学生分析能力、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设计每篇课文的板书,要充分体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富有启发性等特点。
《将相和》一文,通过认真朗读,集体交流,我们不难理出作者写作的两条主线:一是以事情的发展为序。理清这一主线,也就达到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目标——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二是以文章的中心为主线。围绕“将相都有一颗共同抗秦的爱国心”写明了将相之间由“和——不和——和”的经过。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我设计了图文式的板书。
这种图文式的板书设计循着作者的思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了然于黑板上,也把作者、教者、学者的思路融为一体,脉胳清楚,便于教者的点拨引导,利于学生领悟、复述文章的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从中学习到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写作的方法,也为学生自学同类课文提供了借鉴作用。
三、表格式的作业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巩固和反馈知识的手段,是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它具有发展智力、启迪思维能力的作用。特别是强调阅读教学要做到省时高效的今天,设计好课时对应练习尤为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改变过去先分析课文、后集中完成练习的习惯,精心设计好每一课时的对应练习,既讲求针对性,又体现实效性,力求达到花时少、容量大、效果佳。我还设计表格式的练习让学生口头作答,既醒目又快捷,既能巩固双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练到了点子上。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