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传真机的发明
2015-12-01晴天
◆晴天
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传真机的发明
◆晴天
如今,差不多每个办公室有一台传真机,它可以把文件或图像发送到世界各地。你不知道吧,这个家伙出世后,并没有被人们广泛使用。
1842年,英国的亚历山大·贝恩提出一个设想,即通过电路传送图像、文字等。他做了各种实验,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实验没有取得成果。
在此后的40年里,传真通信技术没有什么重大进展,直到1883年,保尔·尼泼科夫受一种游戏的启发,才有所突破。
他想:电报能传送人的意图,电话可以传送人的声音,可不可以发明一种传送图像的装置?可如何将图像信号发出去,并在远方留下来?
一天,他在教室里尝试设计一种传真装置,忽然看到左右邻桌在做一种游戏——他们桌上各放着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纸上画满大小相同的小方格。他右侧的同学在纸上写一个字,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告诉对方哪一个小方格是黑的,哪一个小方格是白的。对方按照指令或将小方格涂黑,或让它空着。这样,待他将全部小方格按指令处理后,纸上便出现了与右侧同学写的一样的字。
尼泼科夫不禁喊道:“真是一个好办法!”
他马上想到:任何图像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黑点组成的。如果把要传送的图像分解成许多细小的点,再借助一定的方法把这些点变成电信号并传送出去,那么接收的地方只要把电信号再转化为小点,并把它们留在纸上,不就能实现图像的传真吗?
于是,他先研制出一个扫描装置:在图像前放置一个可转动的螺旋穿孔圆盘,再在圆盘前装一个电灯。这样,当穿过不断运动的孔时,受图像明暗的影响,光有时候亮,有时候暗。
接着,要把变化的光信号变成变化的电信号。这个任务由光电管承担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光电管能根据光的亮度产生相应的电流。
发送装置就这样大功告成了。接收装置的原理跟电报机电码的复原一样,只不过要采用与发送相反的方式。
不久,尼泼科夫做成了圆盘式传输装置,并成功申请了专利。可是,受当时电子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这台圆盘式传输装置的传真效果不理想。
后来,美国的格雷、英国的考
珀也在传真装置的研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192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吸取前人的经验,成功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的传真机。
这部传真机由发送机和接收机组成。发送机上装有一个滚筒,滚筒前方有一个强光源的灯,灯的前面是一个透镜,此外,还有光电管等电子部件。接收机上也装有滚筒,以及放大电信号、还原光信号的装置等。
使用时,我们将发送的图像卷在滚筒上,灯发出的光被透镜聚集成一点,照射在图像上,受图像上画面明暗的影响,反射出强弱不同的光。这种光折射到光电管上,电波产生,强光电流变大,弱光电流就变小。于是,强弱光演变为相应的强弱电信号,通过电路传送出去。
接收机接收到电信号后,经过放大、还原、记录等处理,就把远方来的“客人”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