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 让数学活动走向真实

2015-12-01王卉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2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王卉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江苏 金湖 211600)

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控制课程进度,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兴趣。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还能够及时地反馈,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此外,还能够增强师生互动,展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一、捕捉提问契机,提升提问效率

在数学课堂上,只有把握提问契机,最佳的提问契机就是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办法”的状态,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思维也处于活跃的状态,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在以下两个阶段内进行提问:

第一,产生思维障碍时提问。学生的思维产生障碍的地方一般就是教学的重点,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阻碍,教师就可通过辅助性的提问来减小问题的难度,由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设计问题“老师将360本童话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四分之一等于中层的五分之一等于下层的六分之一,那么下层的书架上能放多少书?”此题难度较大,学生的思维会产生障碍,此时教师便可提问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同学们考虑一下,这几层书架每层书各有几份?每一份的本数是不是都相等呢?这三层一共有多少份呢?”经过点拨,学生就能够理解,上层书架4份,中层书架5份,下层书架6份,一共15份。下层书架占书为总本数的6/15,即360本的6/15,如此便能够轻松地解决问题。教师提问的问题正是知识的关键,既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解决问题,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第二,思维“模糊”时提问。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此时教师就可进行反问或者点拨性提问,引起学生的反思,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全面的看待问题。例如在讲解了整数加减小数后,就可为学生出一道数学题5-(2+1.4)=?在解题时,一位同学只将整数部分相减变为3+1.4,另一位同学先计算2+1.4=3.4,接着从被减数5中减去了3.4。这表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思维较为“模糊”。此时教师便可适当提问“假如想要使答案为3+1.4或2.4,题目应该怎么改动?”提问后,学生立刻纷纷讨论,既能够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适当导入难易不同的问题,把握教学节奏

问题有难易程度之分,在教学中,教师就可将问题划分为基础性的问题以及拓展性问题等。基础性的问题一般是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问题,而拓展性与探究问题则对于学生产生更高的要求,主要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认知结构等,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此使课堂提问成为每位学生都能够适应的课堂活动。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按照教材的重点理顺教材的逻辑顺序,更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问。很多教师在备课后经常将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设计好,而教学的过程只是将设计好的程序在课堂上演示,但课堂是无法预设的,提问时也不能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提问,应当按照课堂的环境及时调整提问的节奏。节奏并不是固定的,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内容或者反思能力等,课堂提问的节奏可随时调整。在开课时,就学生数学的话题进行提问,使学生快速地进入状态,不仅能够活跃思维,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

三、设计实验型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动手实践,由此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实践表明,实验会直接刺激大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通过实践使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在对知识进行总结与验证的过程中,就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时,一般的教学方法是先教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但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例,周长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且在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前并没有学习过四则混合运算,因此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很容易出现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针对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先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再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最后学习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通过举例以及描一描等方法,我们已经了解了周长的含义,你们能判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哪一个更长吗?”由此引导学生积极猜想,使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汇总答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好几种不同的意见,你们能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且合理的吗?”随后让学生一起讨论,总结计算方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你们都能想到先量后算的办法,非常棒,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些学生运用8+8+8+8=32的方法,有些学生使用8×4=32的方法,都计算出了正方形的面积。随后教师可继续提问:“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加简便?”学生纷纷表示,使用乘法计算最简便,因为正方形四边长相同,因此正方形的周长可使用边长×4进行计算。计算完正方形的周长后,就可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同时展示几种计算的方案:①7+5+7+5=24;②7×2=14(厘米),5×2=10(厘米),14+10=24(厘米);③7+5=12(厘米),12×2=24(厘米)。接着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第一种,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学生表示喜欢第二种,把两条长与宽分别算出来,他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此种教学方式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容易。

四、按照学习特点,培养学生自己提问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认真思考,不代表学生就能够积极地提问,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巧妙地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问。在学习新课前,教师可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设计一些与新知识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开课时,教师应当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将一些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布置学生温习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与计算公式,随后再预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随后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了怎样的问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随后学生便会积极地提问,如“我们可不可以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可转变为其他的图形吗?”由此引导学生积极地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规律。在导入课题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提问,由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综上所述,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来优化课堂提问的内容,把握提问的时机,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此才能够提高课堂质量。

[1]田民,田道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5).

[2]刘千桐.让学生进入思维的世界——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3,(04).

[3]李宪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困难学生的实效性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08).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正方形
剪正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剪拼正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