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青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2015-12-01杨晓烨

今日湖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苏青女性主义小说

■文/杨晓烨

浅析苏青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文/杨晓烨

苏青的小说呈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女性的觉醒和解放,她以敏锐的女性直觉和感触,细腻真实地刻画了一系列新女性形象,并延续了五四以来娜拉出走的话题,但不同于鲁迅先生定义的娜拉出走之后的结局,苏青小说中的女人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显示出了不同于以往的崭新女性形象。她们独立,坚强,开明,但是仍又会处于家庭与社会两难的尴尬地位。苏青的文字真诚平实,简单通俗,在诙谐却充满智慧的论述中体现了苏青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刻审视与思考。本文从分析苏青小说中男女关系的重构,对女性的态度,对母职的思考和女人在社会上责任和角色的确定四个方面入手,来着重探讨苏青小说中特有的女性意识。

苏青 女性意识 女性解放 男女平等

李厚威先生曾说过:“能够说话的女性是勇敢的,不去说话的女性是明智的”。在上世纪的民国,沉寂几千年的女人们渐渐挣脱了长久以来的束缚和禁锢,发出了来自女性深处的第一声咆哮,这被戴锦华在《浮出历史地表》中称为“于历史地表之下的诉说。”在五四春雷轰动之下的女作家,她们的文本创作开始显现出女性独有的特点和魅力。从庐隐,凌叔华的纯粹“五四式”的问题小说的哀叹,冰心“小诗体”的晶莹婉约,萧红现实梦幻交错的诗意,丁玲政治革命的女代言人,以及张爱玲古典与通俗的交融的路子,而除此之外,上海的苏青开创了一种别具一格平民化的叙述风格。苏青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在五四的春雷轰动中苏醒,至苏则体现的鲜明独特。究竟什么是女性主义,它的基本理论前提就是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阐明的,女性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在一直作为“他性”这种不平等的前提条件的设定,也就决定了女人应首先作为“人”这个个体存在,之后才能称之为女人。而苏青正是从这种“第二性”的角度通过自我经验的暴露,个人化的写作立场,以自己的切肤感受,勇敢地颠覆了男性话语,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向世人倾诉女性的心声,表达真正的女性的情感和思想。其小说中体现的平等观,婚姻观,事业观,性爱观等恰恰应明了李银河对女性主义的总结,“在全世界范围实现男女平等”。

(一)男人对女人的束缚和压迫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两极来类喻男女关系,而在苏青的小品中,这种平衡关系无疑是倾斜于男性。的,这同时也是几千年男女关系的投影。在短暂的母系社会后,迎来的是男性的绝对权威地位,并使其拥有了定为世界的话语力量,形成其主导的社会法则。正如《第二性》中引用普兰?德?拉巴尔的一句话不无道理,“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最后安排了安娜卧轨自杀的情节。这种不平等关系在苏青小说中处处可见,女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带有其自传色彩的《结婚十年》里,怀青在整个婚姻开始阶段就处于被动,从开头被双方父母安排定亲结婚,婚后产子放弃学业,其“服务”的对象只有一个,即其丈夫贤。小说中的怀青与丈夫订亲之后,处于未婚妻的身份时,是懵懂单纯的,即便二人处于通信状态,称呼变成了“亲爱的青妹”也只是一个穿着白衬衫白西装裤子,面庞模糊不清的印象。这时的怀青仍处于一种青春期般朦胧的感情,是爱情么?顶多算得上喜欢。而就是这个未婚夫的存在,让得怀青在宿舍女同学都有约会的时候,感到了冷落和寂寞。而在结婚场面时,她在乱糟糟的人群中也在想“我的新郎在哪里?”怀青对丈夫有着一种期待感,她希望贤能在孤立无援的困境中给予依靠。在爱情的博弈中,得失心最重的一方必定是输家,而男人通常是游戏的好手。女人费尽心思机关算尽,但最终把握全局的仍然是男性他们让嫉妒的子弹在女人之间爆炸,使嫉妒成为女人之间不变的利害关系,文中的怀青曾不止一次的对“风流寡妇”瑞仙吃醋,也经常成为夫妇争吵的导火索。这种嫉妒是爱情的强烈印记,而在毫无意义的婚姻生活中,这几乎成为了女人全部的生活重心。自古以来的女性便一直处于这种状态,所以皇帝的后宫,官宦的妻妾,平民的骈头总会上演勾心斗角火药味十足的好戏,而其“幕后主使”则产生于男人。在这种情形中的女人总是丧失了自我感和尊严感的,在缩小自身价值的同时,夸大抬高了男性的地位,突出其重要性。

(二)女人对男人的反叛和自我价值的寻求

《结婚十年》中苏怀青对丈夫归顺的情感发生的转折是在二人迁入上海居住之后,怀青的心态从开始的“觉得真正的幸福开始了,这里一切都是自己的,而且自己做得来主”对未来热切的希望,而生活的琐碎,少不更事的稚嫩很快打破了她的这种幻想,她甚至开始“诅咒小家庭的生活”而不可避免的,如很多平凡家庭一样,钱成为了二人争吵的焦点,并且这个最物质性的也是最紧迫生活所必须的钱不仅成为了二人长达十年婚姻生活甚至离婚后的几年里,作为一种经济力量衡量二人主被动地位,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成为了苏怀清开始写作的一个契机。苏怀青因为经济窘迫开始写稿并从小试牛刀至获得较大成功,这意味着其经济上开始获得了一定的独立,这种经济独立自然对传统的家庭构局产生了某种挑战,他首先为怀青赢得了物质层面上的一定自由不再受制于丈夫,任其开心与否施舍些零钱,而正是这种经济上的独立使苏怀青在心理上也逐渐走上独立,开始懂得反抗丈夫的无能以及小气,并在知道丈夫心有所属之后,经过煎熬忍耐后大胆得做出了离婚的决定,并在离婚后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整个《结婚十年》是描写了女性的出走,即“娜拉的离开”而《续结婚十年》则回答了娜拉走后的情形。不同于鲁迅先生所断言的两条出路:要么回来,要么堕落。苏怀青凭借着女性独有的坚韧以及毅力坚持下来,之前丈夫贤百般阻挠的写作也成为了其正业,并获得空前的成功,从而作为了一个著名的女作家赢得了尊重。而这一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从开始各处寻找职业的艰难,寄人篱下的委屈,各种关系的打点,这体现了在以男性为话语中心的世界,落后社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对女性的压抑与排挤,为女性解放造成了种种障碍。苏怀青自身独立地位得获得付出了不少心血,可以注意到在开始的某些章节出现了“利用”这一字眼,这说明她开始意识到了作为女性独特的能力即性可以作为一种资本。这本身就对男权社会的某种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男性的统治格局而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所以整个《结婚十年》和之后《续结婚十年》里,即使里面到最后仍存在着苏青作为传统女性对于男人某种程度上的依赖,但是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苏怀青作为大胆的五四之后的妇女,其女性意识从沉睡到慢慢苏醒的过程,即使其中有对男人的妥协依恋,这也是合乎常情的,正如另一部短篇《蛾》中所描写的那样,明珠的奋不顾身的扑火同时也是一种清醒的牺牲,它代表了一种渴求一种希冀,女性对自身独特价值实现的愿景。

胡兰成对苏青评价是“平实而热闹”“干练之中有天真”是非常的准确的,正如张爱玲对苏青作品的评语“伟大而单纯”。她更多的更多地从女性视点出发描写女性的真实生存体验,真实的描写了女性的心理和内在情感,娓娓道来的是女性的挣扎与自我的解放,个人体验的如实投射,即使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男性话语占据中心地位的社会里显得弥足珍贵。在妙语连珠,干净生脆的文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文艺女青年,而是我们身边的一位聪慧理智的女性友人,她睿智,机警,敏感的把握时代的气息,生活的脉搏,将自己的切身体验付诸笔墨。正如苏青在结婚十年中写到“这时候,女人的梦也应该醒了,反正迟些早些总得醒的。花的娇艳是片刻的,蝶的贪恋也不过片刻,春天来了匆匆间还要归去,转瞬便是烈日当空,焦灼得你够受,于是你便要度过落寞的秋,心灰意冷地,直等到严冬来给你结束生命。”在缠绵朦胧的“两颗樱桃”的少女爱恋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清醒。

[1]西惠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6-7.

[2]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68-169.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2.

[4]西惠玲.西方女性主义与中国女作家批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6.

[5]苏青.饮食男女[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78-79.

[6]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6-58.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苏青女性主义小说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藏在俄罗斯套娃里的爱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一代才女苏青的悲剧人生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两个女人的相互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