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运会与福州市学校体育的互动分析①

2015-12-01邓玉婷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0期
关键词:办赛福州市福州

邓玉婷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福州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青运会是一场年轻人的体育盛会,两者的精彩结合不仅可以使福州向全国传播地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提升福州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硬件设施,更有价值的意义在于青运会与福州市学校体育之间的相互促进。青运会的办赛目的在于检阅我国的体育人才后备力量,而学校则是我们选拔体育后备人心的中心,无疑青运会与福州市学校体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契合,因此,对青运会和福州市学校体育教育的互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福州青运会与福州市学校体育的互动

1.1 福州青运会对福州市学校体育的可能性影响

1.1.1 强化青少年的主体地位,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由于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现代生活工具的不断更新,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次数急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的不断下降,我国自1985年以来共进行的4次大规模的体质健康调查整体报告显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为遏制这种趋势,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全面启动“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以及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特别是中央7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和具体措施来防止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继续恶化。福建省在中央7号文件的号召及要求下也针对本省特点和实际情况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10月福建省第六次体质监测调研显示:青少年整体体质状况逐年持续下降的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但并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经过多次体育课程改革以后,福州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更加明确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青运会这一大型的全国性的体育赛事,会吸引来自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等流入福州,这对于展示福州学校体育取得的成果是一次重大的契机,也让相关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同时,重大的体育赛事也是促进体育认知的有效手段[1],利用青运会提高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促进学生健身锻炼,参与“阳光体育工程”,形成终身体育的的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其意义将远远超过体育比赛本身。而且,青运会的参赛主体是14~18岁爱好体育与擅长体育的青年运动员,我们可以发现参加比赛的选手除了“运动员”这个角色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福州举办的第一届青运会将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无论是以何种形式的参与。

1.1.2 理念的渗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理念的渗透是根本性的渗透,会给事物带来深久长远的影响。青运会“绿色低碳、节俭办赛”的理念不仅对学校体育,更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首先体现在节约办赛成本上,比赛设备、运动场馆、运动村驻地依照“能租不买、能借不建”的原则进行配置,火炬传递为减少人力成本,只在开幕式中实体传递并点燃,文体表演中以大学生为主体,让青年人唱主角。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首届青运会的办赛理念是对北京奥运会和南京青奥会办赛理念的在解读和延伸,完全契合时代主题。这些都使我们对于“绿色低碳、节俭办赛”等理念有了一个更为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如今在学校体育乃至于社会体育大环境中体现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实的体育资源成反比,具体表现在如体育场地严重缺乏,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体育指导等等。因此,将青运理念融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等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如多选择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成的条件,多选择未经过度开发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和乐趣。青运会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些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为革新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将做出重大贡献。

1.1.3 青运会为福州学校体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据介绍,青运会比赛项目共计25个大项、28个分项,301个小项目[2]。包括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等各个项目的精彩角逐不仅将为福建人民奉献一场体育的视觉盛宴,更能够为福州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青运教材,许多青运会的比赛项目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并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内容,无论青少年是作为观赏者亲身感受青运会,零距离体验青运会,还是作为志愿者服务青运会,再加上文化、教育的介入,必然将包括内容在内的多方面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同时,青运会倡导和弘扬的办赛理念是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创新财富,必将为福州市青少年带来一场精神文化上的洗礼。

1.2 福州学校体育教育对福州青运会的可能性影响

1.2.1 福州学校体育教育能够促进青运会理念的传播和赛事的推广

学校是一个实施教育和传播文化和理念的广阔舞台,为了迎接2015年福州青运会的到来,福建省教育部门以及各类学校,尤其是省会城市福州的大、中、小学必定会借助这样一个盛大赛事最为平台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不仅为了体现福建人民对青运会的重视和热切期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宣传青运会办赛理念。福州市高校就有26所,中学更是超100所,学生人数众多,作为青运会的主要群体,将会对青运会的推广和宣传起到巨大的普及作用。同时借助学校体育教育,青运会“绿色低碳、节俭办赛”“与青少年共同成长”等理念将得到充分的发扬光大。在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体育教师除了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解释青运会潜藏的深刻内涵和教育意义,促成学生提高体育参与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热爱自然,热爱体育,热爱生活,使个人综合素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不断得到提升,力争让学生发现体育美的价值,更多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学校这一广阔的领域和学校体育的具体实践必将使青运会的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及提升赛事影响力。

1.2.2 福州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摇篮

基础学校体育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普及性的典型特征,它不仅担任着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角色,更承担着推荐选拔具备竞技运动潜能,发掘竞技运动人才的任务。福州市基础体育教育在本阶段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将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据研究显示:福建省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竞技优势的体育项目有羽毛球、蹦床、水上项目、举重、武术(套路)、游泳、田径(跨跳)这7个项目[3],加之青少年易于接受积极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将反向促进福州市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众所周知,大学生一直是各种大型赛事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体育能够培养大批的青运志愿者力量。据悉:首届全国青运会面向15所在榕高校招募6000名志愿者,招募工作结束时,共有超过4.8万人提交了报名申请,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分别以6663人、4138人、3851人位于报名人数排行榜前3位[4]。由此可知,福州地区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庞大志愿者队伍的主要来源,通过体育意识的积累和青运会理念的渗透,让大学生自觉积极的投身于社会服务及志愿活动,不仅保证了青运会的顺利、有序进行,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完美呈现,实现了学校体育与青运会的互利双赢。

1.2.3 福州学校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教育与传播

青运会是将体育、教育、文化、社会、城市等各个因素有机融合的一个盛会。青运会参赛主体与在校中学生在年龄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吻合,能够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学校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及实践的场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部分,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检验一名未来社会建设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学校体育不仅需要坚持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引进先进的赛事理念和新兴的赛事文化内涵来转变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偏颇看法,只有这样,竞技体育才能走向大众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青运会的赛事理念和办赛宗旨承载着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的深刻内涵终将会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得到践行,通过青运会的精彩呈现,奥林匹克精神将在学校得到广泛的传播。

2 福州市学校体育和青运会的互动策略

2.1 深度研究青运会的教育、文化意义

全国青年运动会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青运会的前身——城运会在举办赛事最初追寻的理念过分注重了体育赛事的竞技性。竞技体育赛事的功利化、专业化以及商业化趋势已逐渐让大型体育赛事的教育、文化的意义、功能以及精神逐渐偏离正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经在演讲中善意提醒中国:让体育回归教育。体育本源自于生活,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锻炼、健身活动中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刺激感和愉悦感才是体育运动产生的最初源头,体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充分享受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后产生的自我满足和精神鼓励。青运会也应响应这一宗旨的号召,不能让其文化和教育内涵成为竞技竞赛的附属物。同时,国际奥委会文件中也将赛事理念和精神所包含的文化、教育、生活意义列位于与竞技竞赛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完美融合与赛事呈现当中。在青运会举办期间,除了要向福州市民呈现精彩的赛事,更要将教育文化活动融入其中。这蕴含着福州学校体育教育与青运会的互动关系存在现实可能性及实践意义。教育部门及相关人员应对青运会的文化、教育意义及内涵开展深层次的探讨,开发和组织相应的学校文化教育形式,为以后的行动奠定思想基础。参考借鉴南京为迎接青奥会所开展的一系列计划和活动,例如:联动传播活动、“青奥解读”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计划、青奥会12天计划为框架的文化教育计划等[5],结合福州市城市特点与文化特色,根据青运会的办赛规模在筹备期间做好福州市的文化教育活动,首先让福州本地青少年亲身体验到营运会带来的快乐,以普及体育文化和知识为主等各方面的宣传教育,为2015年青运会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2.2 发挥院校优势 服务青运会

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能为青运会提供充分的志愿者力量,这无疑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优势,促使福州相关部门在青运会前期及举办中充分借助这种优势为其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同时借助高等教育资源对志愿者队伍及广大青少年进行赛事知识的普及、赛事的理论教育等。志愿者队伍又可进入福州市中小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青运会教育,自此形成一种联动作用,为青运会宣传和推广;借鉴北京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推广模式[6],加强示范校建设,同时可以借助院校资源优势,设置主题公园等。

[1]陈华东,钞飞侠,张晓红,等.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42-46.

[2]第八届城运会2015年福建举办[EB/OL].[2011-10-14]http//w w w.fjsen.com.

[3]蓝开辉.福建省优势竞技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4.8万人报名青运志愿者[EB/OL].http://w w w.tianjinw e.com/rollnew s/201412.

[5]魏晓峰.试论2014年南京青奥会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见的良性互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39-42.

[6]张桂宁.南京青奥会对我国青少年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价值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6):33-36.

猜你喜欢

办赛福州市福州
2022年赛历划重点
张家口76个冬奥项目全部完工达到办赛条件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奇妙的梨子提琴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教育,是一种成全——福州市宁化小学“成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