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①
2015-12-01李元
李元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安徽淮南 232038)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在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试点,教育部在1994年正式设立社会体育专业,2013年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目前全国共196所高校设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体育人才需求。但是,作为新兴的体育专业,存在着专业发展时间短,培养体系发育不成熟,培养目标不准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又对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原先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陷入的发展的瓶颈和困境。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困境
1.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1.1.1 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第一志愿报考率低
与传统长线专业相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历史短,在国内办学只有20年时间,因此,学生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较低。在对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参加高考的体育生对该专业的了解程度仅为5.1%,而不了解的比例达到57%。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仅为67%,使得该专业的录取分数低于体育教育专业。
1.1.2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追求大而全。社会体育包罗万象,种类繁多;同时,每个培养方向都需要不同的基础设备支撑。因此,一个院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不可能培养全才的社会体育人才。但是,国内大多数开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追求大而全,不仅缺乏特色,而且也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支撑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紧缺的高级社会体育专门人才,造成了供求之间的矛盾。
(2)人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除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专业体育院校外,大多数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都是师范院校或地方高校,学校资源和基础设施不足,限制了相关课程的开设;而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没有能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能力、水平不高。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必须设置符合有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近20年来,招生问题和就业问题始终伴随,而当前,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十大难就业的专业名单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部分省市上榜,并且,我国社会体育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虽然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规模越来越大,但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人才却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能够为社会体育人才提供就业岗位的地区多集中于华南、华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就业市场发展一直处于需求低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多流向沿海地区或者不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如:考编制、公务员、自主创业。因此,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就业质量不高成为困扰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2 市场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情况
2.1 职业资格证获得企业的认可
职业资格证是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并由国家统一授予的从业资格证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说明学生在行业中理论和技能都达到了从业水平,具有权威性。而在市场经济中,90%以上的企业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在将来的就业中将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体育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各用人单位对从业资格证书将会越来越重视,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
2.2 社会体育发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提高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我国体育产业,尤其是社会体育市场发展尤为迅速,短短的两年时间,大量的健身俱乐部成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但是,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体育市场,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不足,制约了专业的发展,降低了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中,存在着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能力不强,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专业认同感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形成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2.3 具备完善的工作能力的毕业生是市场急需的人才
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的毕业生必修具备完善的工作能力,包括合理的知识体系、健身技能结构和指导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商业营销、组织策划、人际交往能力等。只有培养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健身技能、良好交际能力、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的社会体育人才,才能促进学生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提高就业质量。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
3.1 设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同时,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并能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3.2 结合市场需求,强化资源配置,引进企业师资,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可以是多层次的。除学校本身资源外,应该引进企业优质资源应,设立课程,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重视学生所学知识能力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合理安排专业见习和专业实践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时间段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3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高素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注重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达到以上目标,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较为重要。现行的评价体系建立在传统的成绩评定基础上,一切以分数为依据,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评价体系,应该包含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能力评价,形成综合的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了解自己的有点和缺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培养质量。增加创新学分比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新,通过各种从业资格证的考取,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化。
4 结语
以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由于多种原因,培养的社会体育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较低,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遇到了瓶颈。社会体育人才的供给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只有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合理课程体系,依托企业实践教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高质量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
[1]夏贵霞,舒宗礼,夏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95-98.
[2]舒宗礼,夏贵霞.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城市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为例[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