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昆明市中小学校武术运动推广的原因及对策①
2015-12-01高艺和文雄潘劲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1
高艺 和文雄 潘劲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1)
影响昆明市中小学校武术运动推广的原因及对策①
高艺和文雄潘劲松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1)
摘 要:武术乃中华民族之瑰宝,素有第二汉语之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昆明市中、小学校的习武情况却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形式,对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习练武术项目的学生较其他体育项目学生人数少、比例低的现实情况,找出、分析了导致昆明市中、小学校习武情况不理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高昆明市中、小学生习武比重,推广、普及武术运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习武人数制约原因对策
1 昆明市中小学生习武的现状
据调查资料和有关资料显示,昆明市中小学校存在三个方面。
1.1体育网点学校少,设有武术网点的学校更少
昆明市现有中学60所,小学137所,小学均未设体育网点,自然更没有武术网点;在60所中学里,设有体育网点的学校仅10所,占中学校数的17%,在设有体育网点的10所中学里,设武术项目的仅有6所,占中学校数的10%。
1.2体育网点生的人数少
据对60所中学进行统计,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在校学生总数为29844人,其中体育网点生共有459人,仅占总数的1.5%。
1.3体育网点生中武术专项生少
在459名体网生中,参练足球的148人,参练篮球的176人,参练田径的90人,参练武术的45人,习练武术的只占9.8%,差距一目了然。
2 制约原因
由于昆明地处西南边陲,受其地域、经济、文化、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武术运动的发展。据对180名中学体育网点生抽样调查分析,造成习武人数少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武术自身的运动特点;第二,其他原因。
2.1武术自身的运动特点
2.1.1难学、难练
武术套路在编排上较为复杂,动作繁多,其动作难度较大。除了动作有难度,它还要求运动员演练时通过手、眼、身、法、步等动作的组合变化,把武术的攻防含义和运动员的精、气、神充分地表现出来。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其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旋子转体、旋风脚接叉、侧空翻等一系列动作的出现,增加了武术练习的难度,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2.1.2训练周期较长
武术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度,习练武术,要达到一定的标准,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把武术套路练到一定水平,通常需要三年五载的时间,甚至更长,这些都会给人们造成武术训练周期较长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畏难情绪。
2.1.3容易受伤
由于武术套路具有穿、蹦、跳、跃等特点,在训练完成动作过程中,如方法不当,技术要领掌握不好,或者注意力稍微不集中,或者在完成动作时稍微犹豫,都可能造成运动受伤。
2.2其它原因
2.2.1小学未设武术网点,难以找到习练武术的地方
据调查,一部分人对武术很感兴趣,只是苦于找不到地方学习,一部分人则表示对武术不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小学未设有武术网点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学习武术的环境;二是没有武术专职教师,很多体育老师偶尔进行一点武术教学,也只是为了调剂下学习气氛,学生形同玩耍。由于没有学习武术的环境和氛围,多数学生对武术兴趣不大,部分感兴趣的也只好另找门路,如到少年宫、体育馆、武术培训站等地,小学校成了学习武术的盲点。
2.2.2中学虽有武术网点,但数量太少
中学时期,无论学生是选择学习文化,还是选择走体育、艺术之路,都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初期分界线。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高、体重、力量都快速增长,正是练习武术、快速提高的最佳时期,但习武人数较少,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昆明市设中学武术网点学校数量太少,是影响人们了解、认识和习练武术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昆明市推广、普及武术的瓶颈之一。
2.2.3教师因素
武术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和体育教师地位不受重视,是影响和制约人们习武的又一原因。
由于学校注重升学率,重文化、轻体育,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校外兼职,校内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中途转学其它项目,放弃了对武术的学习和训练,教与学的矛盾较为突出。
2.2.4领导重视不够
学校习武人数少、比率低,与学校领导重文轻武,对武术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据有关资料显示:
(1)武术在我国现行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不占重要位置,武术不属于体育锻炼的达标项目,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武术的原因之一。
(2)随着社会的发展,校与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校领导把精力和重点都放在抓文化教育和升学率上,武术网点的特招名额指标只作为一种优惠政策享用,武术只作为学校举行庆典和其他活动的点缀、陪衬而已。
(3)举办武术比赛次数较少,获奖的机会也少,领导也就对武术项目不很重视。
2.2.5训练场地缺乏
场地和相关器材的缺乏,也影响着昆明市中、小学武术的推广。据调查发现,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的场馆,有的学校甚至连标准田径场都没有,仅有几块篮球场。由于场地原因,很多学校只能在操场或球场上练习,受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训练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很容易发生受伤事件,这也是造成习练武术人数少的原因之一。
2.2.6举办赛事少
由于中、小学生对武术了解、认识的人不多,因此,练习武术的人数就少,普及情况远不如球类、田径、游泳等项目,据了解,不同规模的球类项目比赛,一年举办约10~15次,田径比赛一年举办约8~10次,而武术一年仅举办2~3次,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就不多。据对19名武术专项生的调查,认为举办武术比赛次数少的占了84.2%。
3 对策
该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了影响昆明市中小学校武术运动推广的原因,为改变昆明市中小学校目前的三少状况,提高昆明市中
小学生习武的积极性,普及和振兴武术,特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在小学增设武术项目
针对昆明市小学是武术教育盲点的现状,我认为:普及和推广武术应从小学生抓起,为此,建议在小学设立武术网点,普遍开展武术教学,并把武术教学纳入小学的必修课程,使小学生在毕业前学会和掌握1~2套武术套路,这样既有利于武术的推广,又有利于后备人才的选拔,更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此乃一举三得。
3.2在中学校增加武术网点学校
中学武术网点较少,且名额有限,许多人被拒之门外,不利于武术的推广和普及。假设将武术网点学校由原来的6所增设到20所,每所学校设武术网点生10名,这样将有很多习武的学生受益。通过武术网点和名额的增加,中学生习武人数少的状况将会大为改观,对推广和普及武术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3降低套路难度,改变教学方法,增强武术的吸引力
武术套路,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只有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武术才能在学校得到推广。我认为:(1)适当降低部分套路动作难度,推行科学、安全的训练方法,帮助大家克服对武术训练的畏惧心理。(2)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应生动、多样,劳逸结合,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武术知识和武术比赛的资料带,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武术的吸引力。
3.4充实师资队伍和提高教师素质
在昆明市的小学校,武术是个盲点,要改变这一现状,应该在小学设立武术网点,配备武术专业教师。如在中、小学校录(聘)用教师时,要把好进人关,除了注重专业知识、技术外,还应考察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不能仅局限于某一项教学,而应该一专多能。
3.5抓住政策契机,加强领导认识
运动员等级证书的加分政策,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招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学,有的学校还对高水平运动员采取了免试入学的措施,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武积极性,也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领导应重视并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抓住契机,大力发展体育(武术)运动。
3.6改善习武环境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习武的积极性。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发挥充分;条件较差,人员拥挤,声音嘈杂的地方,会使学生烦躁、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损伤。笔者认为,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学校应提供一个固定的、安全系数较高的训练环境,减少学生训练和老师教学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习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推广。
3.7增加武术赛事,运用多种手段宣传武术
竞赛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宣传手段。应多举办各种武术比赛,如:校与校之间,区级、市级、省级等不同规模不同拳种的比赛。通过广泛开展武术竞赛,为更多的习武学生提供观摩、了解、参与、交流的机会。此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影碟,摄像技术以及电视、互联网、广告等多种方法与渠道,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了解武术,并加入到练习武术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关博,杨兆山.武术教育的文化性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8 3 -8 7.
[2]陆根秀,倪进.对小学、中学、大学开展武术课情况的调查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S1):294-296,301.
[3]段全伟,胡玲,马庆.中学生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2(1):14.
[4]李领航.走出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尴尬局面——从促进中小学生习武兴趣的角度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7):69-71.
作者简介:①高艺(1981—),男,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