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断层的原因分析①

2015-12-01曾藕元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后备竞技运动员

曾藕元(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断层的原因分析①

曾藕元
(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目前,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断层的现象,这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竞赛制度不够合理以及存在一些其他相关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提出合理的建议:进一步推进体育市场制度和业余训练激励机制改革,加大扶植、奖励和社会保障力度,改善训练条件,注重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坚持并加强体教结合,提高成才率,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国已初具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雏形。但是,在一些非优势项目上,尤其是一些非奥运项目上我国竞技体育却面临着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甚至断层的现象,造成国家队在选拔时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重新审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利于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1.1竞技体育训练体制金字塔比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传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初级、中级、高级训练形式)构筑的竞技体育人才金字塔模式,因其塔基过宽,塔身过大造成竞技体育的成才率较低、效益差而饱受非议。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统计表明,我国竞技体育的一线、三线运动员相对较少,而二线运动员则相对较多,一、二、三线运动员的配置失衡。进入21世纪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主要在国家队及省队,而对初中级培训投入逐渐减少。青少年从事竞技体育的基础训练,其家庭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加上竞技体育的淘汰率又比较高,不少家长不愿意孩子从事竞技体育训练,因此造成一些项目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如目前国内从事女子足球、水球等项目的运动员过少,国家队面临无人可选的尴尬局面。金字塔之所以稳定,其塔基的宽度是重要的保证,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变革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金字塔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在一些项目上塔基过窄。

1.2投入过高,成才率低,家庭投资风险大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保证的,过去的训练费用基本上国家全包下来,以国家投入为主,国家对竞技体育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家长也愿意让孩子从事竞技体育,而且也不挑项目。但随着传统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家在竞技体育的投入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级训练(国家队、省队)成为投入的大头,而初中级培训主要靠家庭投入,而且投入比较大。但是,从培养的效益来看,在竞技体育上,运动员成才率并不高。成才率是反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行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有着不同的投资依据和价值观念,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是重要的参考方面,既然竞技体育投入大,但因成才率低而造成投资风险增大,所以很多家庭(包括体育家庭)都不愿让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造成了竞技体育人才的埋没。

1.3过分依赖引进外援,忽视后备力量培养

近几年,我国职业体育蓬勃发展,一些项目的联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应。但也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一些俱乐部过分依赖引进外援,忽视本土后备人才培养。如目前CBA赛场上,大部分的球队都依靠外援,每年联赛的得分王、篮板王等几乎都被外援垄断,真正的本土选手屈指可数。在刚刚结束的亚俱杯足球赛上,广州恒大虽然取得了冠军,但在赛场上攻城拔寨的主要还是靠他们花大价钱引进的三个外援。即使在我国普及最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上,虽然世界上最优秀的选手大多在我国,但不少省份的俱乐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而是花大价钱到别的省份去引进高水平运动员,有些省的俱乐部上场运动员竟然没有一名是自己培养的,都是从其他省购买过来的。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1后备人才总数量上区域分布失衡

从历届奥运会以及全运会的成绩来看,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区域差别十分悬殊,同样,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总数量来看,区域差别也特别明显,而且可以发现,各区域所取得的成绩的好坏与各区域后备人才数量呈正相关。过去,国家办体校,各省、市、区、县层层有体校,除个别边远落后省份外,大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分布

于全国各地。随着经济转型,很多业余体校由于多种原因难以维持,相继停办,运动员的初中级训练花费绝大部分需自己家庭负担,不少不很富裕省份的家庭因为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训练,造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区域分布越来越不合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996年有308282人,2000年为150508人,减少了157774人(约占50%)。2000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中刊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布与自然区域人口呈现不平衡状态。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集中在山东、福建、四川、辽宁(20000人以上/省);其次是河南、河北、江苏、云南(15000人以上/省);再其次是湖南、浙江、黑龙江、广西、陕西、安徽、上海(10000人以上省市)。近几年,这一局面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加剧。

2.2后备人才从项目结构上分布不合理

各地项目设置分布不均,发展不均衡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断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部分省的一些弱势项目由于多年来成绩不够理想,因此对该项目的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甚至干脆放弃该项目。而有些优势项目由于训练水平高,训练设施好,造成参训人数失去控制,严重影响成材率,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广大家长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参与的积极性。一些项目的开展由于所需投入的经费过大,部分经济实力较弱的省份只好放弃。一些社会影响比较好的项目,高水平教练不愿意去那些经济实力较差、地理优势不够的省份,都扎堆去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致使一方面这些项目在一些省市长期缺少高水平教练从而出不了成绩,后备人才慢慢流失;另一方面,一些项目高水平教练员过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练员资源浪费。另外,一些省份片面追求成绩,在优势项目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一些非优势项目或非奥运、非全运项目上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进一步加剧了后备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3过分追求比赛成绩导致违背选材规律,造成运动员后期成才率低

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决定了追求比赛成绩是竞技体育的重要任务,但竞技体育除此之外还有其教育价值、政治价值、商业价值、文化价值,不应把比赛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但是,目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依然是我国大多数竞技体育工作者心中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训练实践中,许多教练在训练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选材和训练要以保证竞赛拿名次为前提,选材不多,以“精”为主。所谓“精”,就是选能拿名次的运动员。至于将来是否有发展潜力那是次要的,甚至出现更改运动员年龄和成绩,以大打小,最后,导致运动员后期成才率低,过早从竞技体育舞台上流失。这也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3 其他相关社会问题

3.1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体育管理部门和运动员家庭,影响着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及其家庭影响较大。上个世纪震惊世界体育界的桑兰事件和最近几年的运动员变卖金牌、街头卖艺等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运动员社会保障问题再次进行思考。其实,除了这些被报道的曾经的优秀运动员外,还有更多运动员没有出成绩以前就遭遇了伤残,只是媒体报道不多,没有进入社会的视野罢了。目前,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仍很落后。运动员因为训练引起的损失、病残甚至伤残,在退役后得不到足够的医疗保障和经济补偿。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问题,比计划经济时代更为严峻。

3.2独生子女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影响

通过对独生子女家长的问卷调查,发现经济条件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是否支持孩子从事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条件差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对子女从事竞技体育的支持率较低,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支持率反而高。一方面是由于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社会及业余体校等多种办学方式均为有偿训练,而且花费不菲,不少家庭的孩子只能远离体育,造成体育后备人才不足。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家庭,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相对比较艰辛而成材率又不高的竞技体育运动。

3.3忽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影响运动员运动智商的提高

竞技运动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精湛的技术、充沛的体能是前提,但运动智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中,运动员只有具有较高的运动智商,才能理解教练员的战术训练和战术安排,合理利用规则。即使在一些个人项目上,具有较高运动智商的运动员能够准确阅读比赛,针对对方的情况及比赛进程及时调整技战术,以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运动智商的提高和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但目前,虽然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广泛被大家接受,但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眼前利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依然被有意或无意地忽视。

4 建议

(1)进一步推进体育市场制度改革,减轻竞技体育初中级训练的家庭经济压力。

(2)注重科学选材,改善训练条件,加大科学训练力度,提高成才率。

(3)加大扶植边远贫困省份竞技体育初中级培训的力度。

(4)改革业余训练激励机制,增强业余训练活力,加大奖励力度,完善奖励机制。

(5)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解决运动员家庭和个人的后顾之忧。

(6)坚持并加强体教结合,促进竞技体育回归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Z].2001.

[2]金玉,潘绍伟,彭杰,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学,2006(5):82-86.

[3]钟秉枢.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王雷.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80-82.

[5]阳艺武,刘同员,黄彩虹,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及思考——兼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21-223.

[6]李安娜.教育过程公平视角下的“教体结合”[J].体育学刊,2008 (15)5:58-60.

[7]孙雷鸣,胡汨.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3):33-34.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Cause Analysis of Reserve Talent Shortage in a Par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re’s a shortage in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in a par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This is related to the drawbacks in the Chinese re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ompetitive sports,the unreasonable competition system and some other relevant social issues to a certain extent.These questions are elaborate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further promote the reform of sports market system and amateur training incentive mechanism,increase support,reward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training,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material,scientific training,adhere to and enhance th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improvethe rate ofsuccess,hoping to offer certain reference to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for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Questions;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曾藕元(1972—),女,汉,湖南双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员文化教育、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220-02

猜你喜欢

后备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