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①——以高校健美操专业为例
2015-12-01张树博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张树博(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阜新 123000)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①——以高校健美操专业为例
张树博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阜新123000)
摘 要: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健美操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发生了改变。通过专业发展、优化教学方案、建立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大众健美操运动作为展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办学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市场经济和群众性健美操运动对高校健美操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基于社会的发展对健美操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创新高校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健美操专业就业导向培养模式保障措施人才质量
融合发展作为个体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和作为整体的大众健美操运动,是高校健美操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制定的新型发展目标。其目的在于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当前,大众健美操是广大民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流,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发展形势,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树立起“以满足大众健美操运动发展需求”为核心目标的发展观念,充分发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育人功能,推动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健康发展。
要实现与社会体育发展的全面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改变现状,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所培养的健美操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能不能达到社会就业岗位的要求,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在健美操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综合职业能力,彰显出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的社会职能,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优质的大众体育人才。
1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健美操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的需求
1.1高校健美操教学和大众健美操运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下,高校健美操教学既是大众健美操运动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推动大众健美操运动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而大众健美操运动又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检验场所,对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2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形势,满足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需求
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参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的人数迅猛增加,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员、健身企业、大小健身俱乐部都迫切需要健美操专业指导员。然而由于社会性健美操运动人才的欠缺,缺乏必要的组织与管理,严重影响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而高校健美操因其完善的教学体系及雄厚的师资力量等,在资源的优势是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针对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现状与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与教育职能,让学生的实用性健美操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并输送具有高素质的健美操人才到社会中去,使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需求能有效得到满足,并更好地改善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1.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广大毕业生的愿望
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社会上找到好的工作岗位,是学生和家长更关心的问题,这是学生和家长最根本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事关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是高校毕业生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2.1转变观念,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健美操专业人才结构的培养要求发生了改变,健美操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正向职业化教育靠近。陈旧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阻碍了新形势下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创新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提供了创新与重组导向,并搭建起有效平台,使之在发展取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实现全面变革,逐步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有效地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需要,引领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全面创新,更好地促进了高校健美操教学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融合发展。
2.2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一体化,建立校内外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
高校健美操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将竞技型与群众型的高水平运动员融入俱乐部训练,从而实现同步发展,实现课堂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教学为切入点,将训练作为提高支点,在提高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综合、专业等实践性拓展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使健美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为高校健美操的发展储备优秀的人才,以达到我国高校教学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的目的。
2.3搭建与社会健美操运动交流的平台,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
加强高校健美操和社会健美操运动之间的交流,促进我国群众性健美操运动的发展。针对我国社会健美操运动所存在的资源匮乏、内容单一等弊端,高校健美操教学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与支持,充分发挥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大胆创新,使社会健美操运动的现状有所改善。所以,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有效整合健美操教学资源,营造与社会健美操运动的交流平台,有助于资源的优化,提高资源的应用价值,调整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取向,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有机互融与相互借鉴,与社会健美操的发展需求同步,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将有利于高校健美操社会职能的全面发展,提高了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为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指向。
2.4采用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手段,加强大众健美操元素的引入
高校健美操教学针对群众性健美操运动人力资源匮乏、教学
内容单一、跟不上时代步伐的现状,要想健美操朝着更新、更好的方向发展,应坚持在人力资源上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积极地加强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接触与交流,引入新鲜的、时尚的健身元素,如街舞、拉丁、爵士等,既使传统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也很好地结合了其他舞蹈艺术与大众健美操,并且通过对大众健美操元素的引入,形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重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展示教学成果的载体和平台,使高校学生在参与大众健美操时,可以充分适应并融入到大众健美操运动当中,切实发挥自身的素质能力,体现了学生自身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3.1加强高校健美操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校广泛地开展健美操项目,健美操教学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健美操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实践技能,又要具有新型的体育观,对健美操最新知识和方法进行吸纳,对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项目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大众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培养高品质的人才作出努力。
3.2构建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适应社会需求
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是高校健美操教学与大众健美操运动接触与交流的重要媒介,学生只有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充分接触健美操运动,了解其特征,把握其实质,才能构建起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相适合的素质与能力体系。所以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方法要创新,这就要求在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选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大众健美操元素的引入,构建起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把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特征与社会对健美操人才的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为促进高校健美操教学与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有机融合,提供必要的保障。并且要摆脱传统学科体系框架下的教学束缚,大胆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人才的培养这一重大使命。
3.3推动健美操教学的创新,实现高校健美操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高校健美操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健美操综合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对学生健美操技能的传授,是一种近乎全封闭状态下的发展模式,而学生也仅仅只是学到了几套健美操动作,对于相关理论的传播能力和自身影响能力等方面却比较缺乏,因此造成高校健美操教学固步自封的发展特征。新形势下对高校健美操教学资源的社会化整合,使其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确保对学生健美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使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趋于满足社会健美操运动发展需求,在发展理念、教学思想、教学体系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全方位创新高校健美操教学,开拓出高校健美操教学全新的发展道路,多元化发展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价值取向,使健美操教学的社会使用价值得到提高。
4 提高健美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
4.1储备丰富的健美操理论知识,组建业余训练队提高专业人群的专项技能
教师通过观察选拔更有潜力的学生参与到业余训练队中,从而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展专项能力的培养。业余训练队的提升阶段,学生不但要积极参加教学工作和各项训练,还要踊跃参与各级单位组织的表演或者比赛,这能极大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此外,教练员要定期测试和评价技术和教学,俱乐部中的教学工作只有在既定的计划目标和达标规定完成后才能担任。采用这种训练模式,学生的专项技能不但可以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健美操知识,只有在健美操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锻炼,为我国健美操运动队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
4.2组建代表队进行训练和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组建代表队要根据学生在训练队中的表现和技能水平来进行。在代表队中,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形成有效的价值取向、学习理念、知识结构与能力训练培养的系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专项能力和技术水平,搭建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与实践学习平台,促使学生突破自我,敢于尝试多种训练方法,培养大胆、自信、踏实的个性品格,活学活用,使学生结合专业和兴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系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提高训练效率,使健美操专业的教学质量及实用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提升,确保健美操专业人才具备应有的岗位综合职业能力。
4.3健美操教师重视学生身心发展、人格的培养观
为实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健美操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把教授的健美操理论与技能,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相提并论;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向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融入健美操教学的人文音乐元素,并将体育文化精神灌输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健美操学习及比赛中互相配合、协作和鼓励,培养个人品格,让学生将所学所悟的健美操运动知识有效地发挥出来。
5 结语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切入点,加强高校健美操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构建出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教学交流平台,使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的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这样有利于保障高校健美操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长菊.我国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4):98-99.
[2]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93-94,140.
[3]李遵华.福建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7-118,123.
[4]陈世高.湖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的现状及发展态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87.
[5]陈丰才,李丰祥.山东省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发展及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J].山东体育科技,2005(1):10-11.
[6]金曼.江苏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5-116.
[7]陈丽霞.从近期比赛看陕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5(1):99-101.
作者简介:①张树博(1968—),女,辽宁阜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