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探究

2015-12-01陈副平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体育

陈副平(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江苏张家港 215600)

关于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探究

陈副平
(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 要:当今,以“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理念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得到践行。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合作互助精神,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对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和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以“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理念为导向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得到践行。众所周知,高中体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体育技巧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重要学科。长久以来,在高考升学压力和高中课程设置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体育课程教学呈现被动、机械的单一教学模式,体育课程给其他基础课程让路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合作互助精神,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对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 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理念在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有益尝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合作互助能力的提高构建了重要平台。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分组教学,其有效运行需要具备个体责任、积极互助、异质分组、社会技能和小组反思等五个方面的特点。个体责任就是小组成员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互助就是小组成员之间要形成相互协作,互助互赖的积极合作关系,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观念。异质分组就是在分组是要考虑到小组成员在体能体制、体育技能等方面的互补性和均衡性,以求形成“1+1>2”的合作优势。社会技能就是小组内部协调、人际关系的处理所需要具备的社会技能,这是小组合作的基础和必备工具。最后小组评价和反思,就是小组成员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计划、实现方法、具体实施、合作方式、结果评价等方面要有统筹规划,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提高体育课程学习效率,培养体育素养的作用。

2 高中体育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小组组建不合理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是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组组建不能满足高效率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要求。一方面,小组规模不合理。我国高中学校的人数普遍较多,一般在50人左右。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会将学生分成7~10人左右的小组进行。小组人数过多导致组内秩序相对混乱,组员分工不明确,使一些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另一方面,异质分组得不到保证。高中体育课程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学校师生的足够重视,体育课更多的是学生放松、娱乐的时间。大多数体育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作必要的了解。分组教学往往是根据学生自愿或按照报数简单分组,并不能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当教师宣布分组练习时,学生往往自由组合进行比赛或练习,女生往往很难有效地参与到篮球练习中,这就限制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积极互助未能建立

在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学生之间应当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然而现实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不倾听、不合作、不分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分组学习的实施效果。一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小组活动与合作学习之间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简单的将分组合作学习等同为小组活动。教师只是在技能理论讲解完毕之后,通过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分组活动练习,对学生如何分组、如何交流、怎样活动没有有效的监控引导。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学生之间各自为政、聊天嬉闹或只是坐在一旁休息旁观。组员之间没有必要的集体感和互助意识,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也无法建立起有效的互助互赖关系。例如在足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这项历来被视为是男孩子的运动,很难引起女生的参与兴趣,若教师只是放任学生自由分组活动,很容易造成大部分女同学成为观众而无法有效参与到体育合作学习中来。

2.3评价与反思形式单一

高中体育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反思评价分不开的。在体育合作学习进入尾声时,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反思和评价,讨论整个合作过程,分析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反思与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结果进行单方面的批评或表扬,而忽视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监控与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反思往往建立在教师的评价基础之上,忽视了将小组评价与组员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反思形式,影响了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进行.

3 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有效对策

3.1合理组建小组

高中体育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合理组建首先要对小组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小组规模过大会使小组成员之间凝聚力减弱,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而小组规模过小又会造成分组过多的现象,加大了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难度,也容易造成课堂时间的不必要浪费。研究显示,有效的小组规模以2~6人为宜,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其次要确保“异质分组”。异质分组的实现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分组时,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特长、爱好特点等,尽量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合作学习特点。最后,要营造和谐环境,开展小组活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确定组名、推举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自我介绍等活动,营造分组合作学习的和谐环境,增进小组凝聚力。例如在健身操的授课时,学生小组的构健要注意男女搭配、快慢结合,并强调以小组整体表演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互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2促进积极互助

在高中体育合作学习中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助,就是

要建立组员之间的休戚与共、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培养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小组目标,使同学们有劲一块使。例如在排球教学中要求组员之间来回垫球达到一定次数才算合格。其次,要合理分配任务,保证小组成员各尽所能。例如在武术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创武术动作,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最后,要建立以小组为依据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互助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以小组形式进行,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动作都能顺利完成,小组的成绩才能达到良好以上,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小组成员积极互助的过程中,学生与自己的小伙伴共同探究、共同实践,不仅获得知识上的满足,也得到了团结协作精神的宝贵财富。

3.3保证个体责任

在高中体育合作学习中保证学生的个体责任,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和职责,明确自己作为小组一员的重要意义,从而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防止因小组分工不明确而导致学生逃避偷懒的行为出现。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安排特异性任务,细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任务,将责任明确到人。例如在排球垫球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排球垫球报告,其中包括正面垫球、鱼跃垫球、半跪垫球、前扑垫球等技术要点要求不同组员分别完成,最后形成一份完整报告;另一方面,教师要安排每个学生的单独考核。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浑水摸鱼”的情况,教师要不定期的对组员进行单独抽查考核,并将考核表现与小组总体成绩相挂钩,在这样就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3.4促进小组合理评价

合理评价是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向导,要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就必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高中体育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不仅包含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包含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也包括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评价;不仅包含教师的宏观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首先,要保证评价时间的全程化。评价时间的全程化就是教师要保证在高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加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给予学生活动参与度、组内交流、情感建立、态度改变等更多的关注。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维度。合作学习模式最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在高中体育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顾及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多角度加以评价,从整体上提升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成效。最后,要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在高中体育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与自我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与小组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互助精神。

4 结语

高中体育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对新课程改革“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理念的积极践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合理组建小组、明确组员任务、促进积极互助、保证个体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威.高中体育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 (4):136.

[2]许有学.浅谈高中体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4(11):86.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147-02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体育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