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①
2015-12-01刘曼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2
刘曼(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 河南郑州 450002)
浅谈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①
刘曼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高校的体育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充分与社会体育接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而高校体育的改革发展,必将面对社会,在与社会体育相结合下进行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体育同时也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在高校中,大学生正处于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应使其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并选用能够适合终身体育思想的教材,从而促进学生从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并最终形成终身体育,因此,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状态,对终身体育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以及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都在实行前苏联的体育教育模式,在体育的教学中,基本都是围绕运动技术进行教学,对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性、纪律性过分重视,却对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置之脑后。而后,许多高校又提出使学生体质增强的思想,而又忽略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致使其在离开学校后,就不再愿意花时间以及经历去参加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终身体育的发展。
1 高校体育的发展形势
1.1高校体育发展的积极意义
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校体育,其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以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民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化得到培养。使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校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高校体育发展的状态
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许多高校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改革,但是现阶段高校体育的现状就是:学生的体能素质整体不高,肺活量指标有所降低,身体肥胖的学生显著增多,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较为淡薄的意识。
1.3未来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体制以及培养的目标都决定着高校体育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社会化接轨,最终实现社会化是其改革的目的所在。因在高等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比较成熟且稳定,是健身意识以及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佳阶段。高校体育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其的社会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2.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不同点
(1)其在目的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社会体育是人民群众自愿自主开展的身体活动,能够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而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科目,需肩负使大学生身体素质加强,以及道德、意志加强,运动技能提高的责任,具有一定的组织性、计划性以及目的性。
(2)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社会体育的对象是社会上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体质的人,而高校体育主要针对的就是在校大学生,其将身体素质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关注点。
(3)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参与方式,社会体育中,参与的人群可自由的支配时间,遵循自愿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活动内容都以个人爱好为主。高校体育中学生主要都是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学习。
(4)两者之间有不同的学习内容,社会体育中,可自由选择运动的项目。在高校体育中,排除能够自主选课外,不再有选择项目的权力,对技术以及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没有灵活性。
(5)二者之间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高校体育有教育的性质存在,且能够向社会体育进行过度。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是体育发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的真实反映。二者无法相互取代。
2.2高校体育对社会体育的积极影响
高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社会体育的不足进行弥补,在社会体育中,因受到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发展社会体育的经费欠缺,指导员的数量以及素质普遍不高,体育场地以及器材不够充足,使社会体育发展更加困难。但是在高校体育中,却占据着社会体育缺少的资源,高校学生在经过专业化训练后,能够成为社会体育中优秀的指导员,弥补社会体育中指导员欠缺的不足,且高校体育中,有较大的体育场地以及较为丰富的器材设备,将其应用于社会体育中,就能够使经费得到有效节约,有了更为充足的物质保障。而社会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高校体育的改革进步,原本单一枯燥的高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高校采用了俱乐部以及体育协会的先进形式,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形成终身体育
在高校体育中,需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此方案在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因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在高校体育中真正实行。现阶段,一些高校仍在坚持以“三基”教育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基础,未有效重视并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体育思想以及体育能力,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在学生毕业后,也就脱离了体育。所以,高校体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点,摒弃传统的旧观念,使能够适应现代体育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的体育教育新体系得以建立。
与此同时,还应使终身体育的思想加入到学生的教材体系中,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并加强。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都本着重视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忽略了教学理论的传授,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都局限在跑步、打球等户外活动中,而很少有学生能够注重体育课的理论知识,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也未有重视。长此以往,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失衡。高校应该对此加以重视,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样作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论教材的主线设为具有终身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原理以及方法、体育卫生以及保健等。此外,还需将学生对理论考试的态度加以转化,使其更具科学化、规范化,达到使学生体育
意识得到培养并提高的目的。
使学生的体魄更加强壮、身心更加健康是终身体育的目的,所以,应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以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实施科学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调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不断加强。
4 结语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界限随着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被打破,在未来的发展中,需始终坚持使高校体育面向社会,并融合于社会的观念。高校体育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完善社会体育的发展,成为社会体育人力以及场所的来源。针对体育参与者个人来说,高校体育能够有效连接社会体育,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因此,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有效加强,共同发展,实现全民健身的状态,是终身体育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马月平,李博,张振军,等.黑龙江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过程中课程体系的构建[J].活力,2011(14):62-62.
[2]王欣,尹斯年,陈杰,等.加强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接轨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6):162-165.
[3]陈春伟.浅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J].科教导刊,2011,(17):182-183.
[4]刘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良性互动之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1):155-156.
[5]蒋玲.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2,26(3):57-59.
[6]袁红.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推动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63-164.
[7]马望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终身体育研究[J].大家,2010(4):129-130.
[8]张华,张智新,崔秀馥,等.浅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考试周刊,2011(20):149-150.
作者简介:①刘曼(1974—),女,湖南邵阳人,汉,职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