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的体育解说
2015-12-01梁宸章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梁宸章(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浅谈新媒体背景下的体育解说
梁宸章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摘 要:随着掌上移动通讯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建设,海量消息以最为便捷和快速的方式迎面扑来,受众不再被动接受消息,渠道也大为拓宽。在这种新闻易变“旧闻”的时代,体育解说员如何接受新的挑战,这是个值得业内人士探讨的问题。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媒体时期的体育解说工作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体育解说员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体育解说史进行划分和回顾,在体育解说员的功能定位和角色把握方面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解说员功能角色把握新媒体
据亚足联官网报道,有1.2亿中国电视观众观看了2013亚冠决赛第二回合恒大对阵首尔FC的比赛,其中通过央视体育频道观看的就有6819万人,广东卫视总观众人数3600万人,广东体育频道总观众人数1000万人.体育赛事带来的收视效应很难再被忽略,一场精彩的体育赛事如能有优秀解说员的出色点评,必能够锦上添花、增色不少。
1 概念的界定
对于“体育解说员”这个名词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各位专家学者在大方向上基本保持一致。
如张玲玲认为“体育解说是对转播、直播的体育比赛进行的现场报道及说明,是对比赛规则、比赛进程、胜负情况所作的解释和评价。”王群、张力在《电视体育解说》一书中提到“为了使观赏者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的进程,而对体育活动进行叙述、介绍、讲解、评论和烘托的行为,就称作体育解说。”
2 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解说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解说史的研究方面,综合各方面文献后发现,我国体育解说的发展基本伴随的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接收设备的改变而改变,我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可依据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第一阶.1951——1959年
1950年,苏联男篮到上海进行访问比赛,这一事件成为我国解说事业不折不扣的起点,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张之和陈述应观众之邀临“危”受命。在此后的时间里,受制于广播这一特殊的传播介质,张之先生以广博的知识、清晰的语调打响新中国体育解说的“第一枪”。
传播媒体介单一、经验不足、资料收集困难,致使这一时期的体育解说带有鲜明特点,以场上的局面描述为主,播音员语速较快。
2.2第二阶.1959——1981年
以宋世雄为代表的中国体育解说事业在摸索中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电视虽已出现但远未普及,对于体育赛事的解说是采用电视、广播并机直播的方式,体育解说仍带有浓烈的广播播音气质,解说内容以描述场面为主。
这一时期,体育解说人才较少,宋世雄不得不周转于各大赛事解说之间,从乒乓球到篮球排球,项目之广令人叹服。宋世雄师从张之,二人特点相仿,宋凭借饱满的热情、激昂的语调深入人心,成为体育解说界的一面旗帜。
2.3第三阶.1982年以后
这一阶段,广播和电视开始进入独立转播的阶段,特别是借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契机,国内涌现出大量人才,风格也开始多样起来,描述性的语言减少、评论性表达增多。九十年代起,体育赛事资源逐渐丰富,央视体育频道的开通、国内专业体育联赛的组建也给体育解说人才一个展示的舞台。
3 体育解说的功能
需求决定市场,体育解说正是应观众需求而生,在其发展之初,便刻上服务观众的烙印。为体育迷解惑答疑,普及体育知识、弘扬体育精神。归结起来体育解说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功能:
3.1介绍
赛事、参赛队伍、场上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员伤病情况、举办地点、场馆概况、球迷上座率、天气情况这些基本的比赛信息都应该由解说员来传达。
3.2描述
对场上局势的准确描述是解说员最基本的能力,虽然电视直播的特点是使观众对比赛进程一目了然,但体育解说员应当对全局有所把握,能够“指点迷津”,比如画面中易被忽视、但却处在可能改变全局的运动员的举动、位置等。
3.3解释
这里的解释功能,是对运动员的肢体语言,裁判的旗帜、判罚、手势,教练员的排兵布阵、技战术的解读,同时也包括本场比赛的重要程度,是否决定夺冠形势等。
3.4评价
不同于广播以声音作为传播介质,电视观众对画面信息的要求大为降低,他们希望听到的是有见地、有深度的评价。比如,足球场上的换人就可牵扯出更深层的信息,该运动员的状态、是否受伤、教练员是准备加强进攻还是防守等等。
3.5预测
赛前的预测及赛中根据场面的不断变化给出结果的预测,其中包含对历史交手的数据分析、主客场因素、球队近期状态、主力队员伤病等情况的把握。除了对赛果的预测,还包括首发名单、阵型、整个赛事大排名的预测等。
4 体育解说员的角色把握
哪些因素是评定一位优秀解说员的标准?新媒体新时期如何做好解说工作?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4.1夯实专业基础
于解说员而言,专业知识的储备是最基本要素,包括赛事和裁判规则、技战术使用、比赛术语、日常训练情况、运动医学常识、甚至是包括比赛场馆的历史背景、天气地理特点、风俗人情。如果能对球员、教练的特点资料如数家珍更是能够为解说助力。
除了在赛前做好功课之外,更多时候解说员必须面对突发事件,比如现场球迷骚乱、比赛被迫中断等等,这就需要解说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4.2研究新时期受众
如今的观众已经和三十年前大为不同了,经济水平和知识结构的改变扮演了重要角色,现阶段网络媒体四通八达,观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增强,因兴趣爱好地域年龄等原因,受众被细分,特别是一些专业体育迷,观赛年份长、对某一队伍或球员的熟知程度非常高、对球
员球队的消息动态了如指掌,这些对解说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极大挑战。解说员想要更好的服务受众就必须研究受众。
4.3讲究艺术之美
王晓东教授曾在文章中探讨体育解说员是新闻人还是娱乐人,文中引用大量文献和史实证明体育比赛转播属于娱乐范畴,所以体育解说员有带领观众寻找美感受美、获得情感体验的责任。
4.4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体现对人的尊重,体育彰显的是人的身体美和精神美,体育解说除了为观众答疑解惑之外,应该回归到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层面上来。因为体育解说的对象是运动员、裁判员、球迷,甚至是国家和民族,解说员应该着力传承文化,弘扬重在参与、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而非金牌主义、锦标主义。
4.5争做“杂家”
除了体育迷,出现在观众席里的还有政要、名流,特别是重大比赛时,导播往往将镜头聚焦在他们身上,如果解说员对这些名人能点得上名,而非“视而不见”,往往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解说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体育学、语言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美学、传播学等学科,是个“杂家”,这就要求解说员在节目之后大量阅读,积累各领域的知识。
4.6坚定立场
这些年,不论是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是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讨论,解说是否应该带有倾向性?虽没有定论,但至少,作为解说员来讲,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要说过头话,不要轻易的下结论,点评要有深度不落俗套。不要把自己当球迷或者裁判,控制自己的情感,即便比赛的一方是中国队或者地方代表队,也应该从容大气,不贬低挖苦对手、胜不骄败不馁,面对落后或者误判的时候也能正确的引导观众情绪。
4.7巧用新媒体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解说工作提供了便利,不仅便于收集查阅球员、球队、媒体的新闻资讯,还可以和球迷互动交流。解说员可以开通微博或者微信发布信息、补充观点。
5 结语
体育解说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职业精神,思路清晰、表达连贯。我国体育解说的历史不长,从1951年至今,我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大致被分为三个阶段,伴随着设备条件的改善而出现新的特点。在几代体育解说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体育解说事业由年轻走向成熟。体育解说员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体育赛事的介绍、描述、解释、评价和引导几个方面,解说员面对新媒体时期的受众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夯实专业基础,做好直播前的各项准备;对新时期的受众加以研究,寻找合适的解说方式,满足观众的需求;提高审美情趣,讲究艺术技巧,带领观众获得美的享受;注重对人的关怀和体育精神的弘扬;拓宽知识面,争做“杂家”,做有心人;坚定立场,公正评断;巧用新媒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中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2(2):14.
[2] 王晓东.体育解说评论员:新闻人?娱乐人?[J].传媒观察,2013 (12):22.
[3] 王群,徐力.电视体育解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5.
[4] 程雪峰.现代体育解说员的专业诉求和风格拓展[J].新闻界,2007 (4).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