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困惑:体育课上的品德教育应如何渗透
2015-12-01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备课系列论文(六)
德育困惑:体育课上的品德教育应如何渗透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00088)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说明德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位居首位且意义深远。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且需要在综合教育改革中体现多学科协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义不容辞。但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做好德育渗透工作,看似简单的问题,做起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存在教学观念有待转变,而且,也存在着走进误区的现象,甚至有些人对体育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困惑。为此,要通过转变观念、走出误区,并在破解困惑中探寻体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之法。
一、转变观念:渗透德育之需
观念是影响人行动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观念决定着什么样的行动指向,因此,树立正确的观念十分关键。就体育课堂教学而言,目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有待转变的观念,下面逐一进行讨论。
1.从只重教向既重教又重学转变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中呈现着重教轻学、重教法轻学法等现象。其具体表现是,教师从备课环节就重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而并非站在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立场上思考体育教学问题。尽管体育教学活动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但是,假如学生的学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的意义和作用也就难以凸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学生怎么学教师应该怎么教。因此,忽视“学”只重“教”显然是脱离实际的。为此,要提倡将只重“教”向既重“教”又重“学”的观念上转变。只有这样,教师不仅在备课环节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如何培养,而且,在教学实践环节,也能够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根据课堂新生成的情节,围绕学生发展所学调整组织形式和教学的方法手段。
2.从知识技能传授向全面育人转变
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既不是单纯的增强体质,也不是仅仅传授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而是要将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健全人格有机整合的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进行整合,即朝向全面育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并非都能充分地在这些方面很好地得以体现。更多的是注重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健全人格的培养。有些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遇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时机的时候未能做出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有些教师在备课环节缺乏对德育教育的充分考虑。因此,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也为了能够使体育课堂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能够把对教学的观念从知识技能传授向全面育人转变。实现体育教学的功能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3.从单纯走流程向注重实效性转变
体育课的流程是按照课的总时间和各部分时间安排,将体育课上事先设定的各环节逐一呈现的全部过程。然而,假如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将教学设计文本中的各环节像走马灯似的一一呈现,而忽略了各环节的有效性教学,就会步入单独走流程的误区之中。走进了这样的误区之后,无论是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还是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都有可能存在单纯走流程的现象。如在一节评优课上,教师在队列队形环节,发出了“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一系列口令,教师在喊口令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脚上“倒小碎步”式的错误转法,而是,只顾一个接一个的“正确地”喊着口令。这种不注重效果,只是注重口令喊的正确,而未能关注学生做得如何的做法是明显的单纯走流程现象。又如,一节排球课上,主教材部分的教学流程是两人一组垫球练习、正面传球练习、传垫球结合练习等。但是,从实际课堂教学的效果观察中发现,从两人垫球开始,大多数组的练习结果都是“有去无回”,即一个人垫过去,另一个人不是接住垫来的球,并将球垫过去,而是,“一垫一捡”,“再垫再捡”。可是,教师不但未能根据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做出练习方式的调整,而且,还继续过渡到两人传球和传垫结合的练习。这种对教学流程的把握情况,也是单纯走流程较为典型的案例。这些单纯走流程的结果,也就很难根据学生发展所需全面实现育人的目标。
二、走出误区:渗透德育之重
德育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学校教育者共同努力,但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时会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影响到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发挥。
1.走出“德育由专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的误区
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阵地和摇篮。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要能够凌驾于任何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之上。然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并非专门的德育工作者一人所能,是要靠学校各个学科、全体老师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的。那些在非专门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忽略育人工作的做法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而且,学科的教学和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那些持有“德育由专门德育课程具体实施”的认识者已经走进了一定的误区之中,是需要转变认识和观念的。体育课程教学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它还具有教育功能,要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实现对学生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取得“既教书又育人”的综合效果。缺少育人作用发挥的体育是不彻底、不完整的体育,为此,体育课堂要主动承担起德育的渗透,体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走出“课堂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误区
新课改初期,受“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的影响,有些教师未能正确理解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而是走进了“课堂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的误区之中。对于体育课堂上的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该不该批评,该如何批评?并非是一有错误就批评,也并非是有了错误不批评,而是,首先要能够判断,错误的来源,是由何种原因导致的错误,一旦找到错误的根源是由学生的错误思想意识和不当行为引起的,教师一定要能够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但是,有些情况下学生呈现的“错误”(如学生在练习中偷懒),并非都是学生主观意念所为,有时是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或要求不当造成的,如在肩肘倒立课上,教师给出“每人练习2分钟”的要求,有些学生会不停地练,直到2分钟结束,而有些学生则练习一次,躺到垫子上歇一歇或聊一聊再练下一次,看到这样的看似偷懒的练习,有的教师就会直接批评学生,这种做法是缺乏周全考虑或深入分析的。实际上,学生在练习中的“偷懒”很有可能是由于教师用时间长度要求练习的结果造成的。因为,课堂上学生无论练习的快还是慢,只要完成了2分钟的练习时间,就不能算是偷懒,因为教师并没有要求2分钟之内练习的几次。因此,假如2分钟改为练习多少次的要求,偷懒的现象或许就自然消除或减少了。这一案例说明,我们不能只看现象就发出批评的声音,而是要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准确实施教学工作。
相反,我们也不可过多地表扬,尤其那些不切实际地表扬更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样的表扬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对正误判断的能力。如有一节小学的跳跃类课,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几个新板凳,并将此放在了练习场地的附近。上课一开始,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看一看,咱们今天增加了什么新器材?”同学们争先恐后,并异口同声地回答——“板凳”。老师马上向学生竖起大拇指,并表扬说:“你们真聪明”,这是应该用“聪明”这样的词进行表扬的吗?假如知道板凳就是“聪明”的话,还有笨的人吗?实际上,几乎每个人都能够认出板凳,而且,还会知道板凳可以用来坐着休息的。为此,体育课堂上的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做出真实的、应该有的表扬方式和语言。
三、破解困惑:渗透德育之法
体育学科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把握好德育渗透时机和掌握有效的德育渗透之法,下面从德育时机如何巧抓、德育内容如何渗透等方面讨论一下有效的德育方法。
1.德育时机如何巧抓
如果体育教师善于观察,在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时机会经常能够找到。因为,体育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所不同的就是,它是在师生不停地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在交流过程中和在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中,随时随处都以可能出现教师事先未能预料的事情。如一节小学四年级的投沙包课上,当沙包被投出场外,其中,有一个同学在练习结束后快速跑出场外,把沙包捡回来的时候,并且已经发现这位学生在面带微笑看着教师,等待教师表扬,任课教师一定要抓住该时机,既要表扬这位学生的为大家着想的良好学习行为,还要以此引导大家要在学习的时候向这位学生那样,为集体考虑,为大家着想,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安全,要听教师指挥。而让人遗憾的是,这节课上的教师并没有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引导,而是严肃地批评了这个学生,说:“谁让你跑出去的,你还想当逃兵是吗?”这个学生感到很无辜,其他学生也在偷着乐。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这样的课堂不仅不利于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表面上看似很小的不容易被重视的问题,但带来的却是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巧抓时机十分重要。
2.德育内容如何渗透
德育教育的时机需要巧妙的把握,而德育教育的内容也不容忽视,因为,只有有了正确的或准确的教育内容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如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跳高课,教师布置的是圆形场地,中间放一根立柱,向圆周拉出几个橡皮筋,学生们分组在上面练习跳高。其中,教师把三个看似肥胖的学生分在了一组进行练习,由于他们跳得较为吃力,很多学生都会关注他们的练习。练习过程中,有一个小胖墩的学生跳过皮筋的时候,差一点摔倒,倒几步才站稳。此时此刻,只听很多学生不仅鼓起了倒掌,还大声嘲笑,这个小胖墩的学生不仅害羞而且还有着好不自在的表情,心情应该是很不愉快。这时,任课教师没有及时制止和批评发出嘲笑声的学生,而是走到小胖墩面前并拍着他的肩膀说:“没事,你要顶住!”这种教育方式显然不妥当,小胖墩需要安慰,但是,嘲笑的学生更需要受到批评和进行正确引导,否则,他们依然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发出如此这般的嘲笑声,或更严重的不友好的举动。因此,德育教育要确定好对象,并把握好要教育什么,该案例中,教师做的德育引导应该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嘲笑同伴,而是要乐于帮助同学完成动作,看到同伴的进步要能够发出积极鼓励和赞赏的声音。”常言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为此,正确而准确的德育渗透十分关键。
四、结语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是重中之重的育人工作,各学科在德育教育中担当起重任,将更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而特殊的学科,在课堂上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义不容辞。为此,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巧妙把握德育时机,将最有效的德育内容渗透到课堂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获得运动技能、提高体能素质的同时健全人格也得到应有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于素梅,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学生体质健康。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等90余篇;出版专业论著《体育学法论》等28部;主持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内涵及有效促进策略研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分层认定研究》等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