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大门”战略下株洲区域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2015-12-01刘虹,贺琰
刘 虹,贺 琰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LIU Hong,HE Yan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Zhuzhou 412001,China)
区域物流是以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为基础,研究在该区域内物流活动的规律。是在一定的区域地理环境中,以大中型城市为中心,以区域经济规模和范围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的有效范围,将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区域物流服务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本区域物流活动的水平和效率,扩大物流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辐射其他区域,提高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提出“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株洲“湖南东大门”战略的主要目标:要通过5~10年努力,争取将试验区建成与长三角、珠三角、上海自贸区区域合作发展的桥头堡,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排头兵,为全国区域合作发展提供示范。
1 株洲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
目前,株洲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多项政策优势在此汇集。株洲拥有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清水塘搬迁改造、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国家支持中西部发展、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等国家多项重点支持发展政策,给株洲的区域物流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
株洲区域物流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株洲本身工业发达,物流需求多,且株洲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铁路方面,京广线、沪昆线、醴茶线、京广高铁、沪昆高铁、长株潭城际铁路、衡茶吉铁路等一条条铁轨密如蛛网,纵横交错在株洲大地,勾勒出株洲的铁路枢纽地位。公路方面:南北向开通了京珠高速、岳临高速、平汝高速,连通了南北大动脉;东西向沪昆高速伴城而过,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要渠道。水运方面: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旗滨玻璃专用码头、华新水泥专用码头共4个千吨级泊位,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0 万吨,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380 万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3 条航道改造工程、1 条滨江旅游线路、1 个株洲综合水运信息服务平台、3 个港口建设项目,全力打造“一江两水三港”生态水运。航空方面:长株高速使得株洲到黄花机场时间缩短为30 分钟,株洲在芦淞区兴建的通用机场为中小型低空运输提供便利。其中铁路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
新政策下政府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划和引导。株洲市2013年启动实施9 大整合力强、带动力大的物流项目,包括普洛斯物流园、安得现代物流园、中特物流中心、株洲烟草物流、太平洋药业仓储物流基地、株洲神农千金药品食品交易中心、湘江金属物流城、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株百物流二期工程,这些项目集纳仓储、配送等多项功能,总投资达100亿元。其中,株洲神农千金药品食品交易中心总投资10亿元,首期主体工程已封顶,集运输、配载、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商品展示、物流科技等于一体,建成后货物周转量每年可达200 万吨。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也在抓紧进行,建成后将拉伸株洲服饰产业链条。
株洲市区域物流产业还处于孕育期。株洲的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质量不高。2013年,株洲市城区工商登记的物流企业有421 家、个体经营户850 家,企业规模小,运行效率低,费用成本高,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严重。据统计,2012年株洲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率高达34.2%,而湖南省平均仅为18.5%。株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在株洲的工业物流中担当重任。
株洲区域物流的还未形成物流通道,使物流资源沿着一定的路线在物流中心城市之间、物流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运动。株洲的物流行业之间,物流行业与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进行未得到推进。
2 株洲区域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株洲区域物流体系现在已有整体发展规划,但仍处于建设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业相比,株洲区域物流在货源方面、交通体系、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株洲区域物流助力于“湖南东大门”战略的发展目标,还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第三方物流货源不充足。株洲是个工业城市,工业物流应该是株洲物流的主要货物来源。但是株洲工业企业社会物流意识淡薄,大部分工矿企业仍旧自建物流体系,工业物流对社会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和部分配送服务方面,物流需求不足,社会物流体系功能难以发挥。如,株洲的工业物流中的生产物流涉及厂内生产部分由企业自己完成,几大核心企业已经建有现代化的自有物流中心,只有企业外部分采用外包的形式,由第三方或零散物流商来完成相关业务。
商业物流是目前株洲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来源,包括芦淞服装城、千金药业连锁等商业企业的货物集散和配送业务成为商业物流的主流。由此可见,株洲第三方物流的主要货源分两部分:一是制造业的干线运输和支线配送;二是商贸业的干线输入和支线输出。
2.2 各种交通方式结合不够。株洲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结合不够,面临各自为政的局面,未形成运输交通枢纽中心,使得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之间、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之间货物的流通不畅,货物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中存在重复装卸、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的情况。且株洲与周边各市存在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的问题。株洲与周边城市,包括发展多年的长株潭经济示范区,同样也形成了区域管理上的条块分割。“湖南东大门”连接长三角、上海自贸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任,要求株洲的物流公司应该站在跨区域的高度发展物流。但是很明显株洲的物流公司还不能胜任。
2.3 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竞争激烈,但是整体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株洲的第三方物流主要集中在芦淞区服装市场附近,市场准入低,以小企业居多,恶性竞争和货损、货差赔付难等问题严重。小型物流公司老板因为一车货损失直接跑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物流公司在株洲火车站服装市场附近的和泰路扎堆,物流市场混乱。
小型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省内的客户自己公司送货,偶尔从外面叫车送货。省外的客户主要由物流公司货运,一般送货至长沙星沙物流园直接发货。因为走株洲物流公司也得到长沙中转,时间慢、价格贵。如果由品牌物流公司发货,如德邦、顺丰,相对普通物流公司德邦的价格贵一倍,顺丰贵2~3倍,时间上与送到长沙直接发货差不多。
工业企业物流业务外包,通常对第三方物流的资质要求很高,小型物流公司根本无竞标资格。即使幸运拿到项目,小物流公司也因垫资能力有限,难以承受。合作公司经常采用承兑付款,可以拖欠货款几个月,小物流公司资金链很容易断裂,无法支撑。另外,合作物流竞标价格很低,一单货下来通常毛利只有10%左右,再减去货损、货差及公关成本,很多时候物流公司处于保本或是亏损状态。
2.4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株洲物流企业的物流设备还比较落后。如,芦淞服装市场旁边的物流公司以小企业居多。物流手段与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物流能力弱,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货差、货损、不能按时到货的情况经常出现。交通拥挤也是芦淞服装市场物流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株洲物流业的信息系统不完善,更谈不上跨区域的信息平台。目前,株洲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与客户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影响株洲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另外,株洲区域物流助力于“湖南东大门”目标的实现还存在着物流辐射范围小、物流园区建设阻力大和区域间封锁、分割严重等问题。
株洲周边各地物流的发展只注重本市区域物流,区域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且发展不大。如长、株、潭三市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互不联系,甚至暗中竞争,相同功能的设施在小区域范围内重复建设;在物流园区建设方面因税收低、占地大、治安不好等原因,存在要地难,要地审批时间太长,即使下来了,土地指标大缩水等问题。并且,有些物流园建起来后,维持艰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这么久,各地政府、企业和民间的积极性都很高,但是都只是从本地区、本行业内出发,制定本区域和本行业内的物流发展规划,未能考虑三市的整体优势,没有用长株潭一体化的思维来打造长株潭现代物流一体化体系,相互攀比,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另外由于行业和地方保护的存在,给物流企业的运营造成各种障碍,尤其是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异地运输常常会遭遇罚款和扣留,过路费高达运输成本的20%,这些都会对物流成本和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3 株洲区域物流发展对策
株洲区域物流助力于“湖南东大门”战略的发展目标,必须跳出株洲,打破区域约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发展株洲物流。
3.1 株洲区域物流发展定位。站在“湖南东大门”的高度发展株洲区域物流,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企业将要采取的各项具体策略。
首先,应把株洲区域物流的主业定位在工业物流上,更准确地说要定位在化工、有色冶炼、建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物流上,这是由株洲目前实际的工业格局所决定。
其次,应该把物流服务地域范围定位为:立足株洲、辐射长株潭3+5 城市群、延伸至郴州、永州、江西等地区。打开湖南东大门,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融入长江经济带,首先要打开醴陵物流市场。醴陵位于湘赣交界处,是湖南省的“东大门”。紧邻长株潭金三角经济区,属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范围,是湖南呼应赣浙沪、沟通大西南的交通要冲。独具“三铁四高一港一航”水陆空立体式对外交通优势。醴陵市工业经济中陶瓷、烟花、机械加工、造纸、服装等产业规模的不断膨胀,大宗货物进出的快速增长,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强力支撑。
3.2 打破行政区划,整合物流资源。应从政府层面,发展株洲区域物流。从区域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株洲的地理优势,打破行政区划,加强区域合作,为株洲周边长株潭3+5 城市群、郴州、永州、江西等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统一、和谐的环境。完善物流组织协调机制,统一对大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建立起配套、畅通、高效的物流通道。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集约化建设,把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一体化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
3.3 加快发展铁路物流,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水运为辅的运输体系。株洲作为铁路中转城市,应该发挥铁路交通的作用,增加铁路运输的比例。以株洲北站为核心,辐射轨道交通物流园、云龙物流产业基地、金属材料物流园、长株潭国际物流园等工业物流节点,形成铁路服务工业的物流枢纽;中小商贸业利用中铁总公司推广高铁快运业务契机,整合芦淞服饰产业与电子商务资源,实现铁路货物门到门服务,推行产业物流一体化,通过规模运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3.4 加快物流平台建设,推进第三方物流集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可以通过物流平台建设,发展专线物流,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集聚,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如,现在出现的卡行天下模式和安能模式。通过物流园区建设,统一信息系统的构架,实现统一采购,保险业务等加强企业实力,强强联手。
加强株洲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管理。鼓励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做好自己的特色专业,部分业务外包,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入驻株洲地区,推进株洲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鼓励大型企业自有的物流公司剥离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3.5 基于区域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的选择。区域物流模式发展必须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要适应湖南东大门战略目标,使湖南对接长三角、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的示范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桥头堡。通过东大门战略发展湖南,并拉动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因此,发挥株洲接东带西的陆线枢纽作用和综合成本优势,基于株洲区域经济和交通地位的特征,株洲区域物流的发展应该采用基于区域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
要成功应用该模式,首先应完善集疏运体系,合理分配物流资源,资源共享。使物流经济带上物流行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得到推进,物流企业间集聚,整体物流供应链上各环节的集聚,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合作网络。
4 结束语
“湖南东大门”战略对于株洲区域物流是挑战也是机遇。株洲区域物流应当利用株洲较好的工业基础、交通轨道和物流政策扶持等优势,迎接挑战并实现株洲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及与周边物流资源的融合。
[1]王艳玲.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78-87.
[2]沈玉芳,王能洲,等.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1(4):618-623.
[3]贺琰.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4):72-74.
[4]周凌云,穆东,喻小贤.区域物流产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方向辨别——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4):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