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评比添动力 争星晋位激活力——白沙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2015-12-01王琰春
□王琰春
(作者系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
坚持目标导向,明确责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白沙农村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治理水平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基层党组织强弱不均,发展不平衡;部分村(社区)党支部软弱涣散,班子成员素质、能力和威信不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有限,工作缺乏动力和抓手;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保障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白沙于2012年启动开展了“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将抓基层党建与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创建任务目标化、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
在农村(社区)党组织创建目标上,白沙提出“五个好”的总体目标,即“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并按照这五大模块,确立了50个考核项目,细化了135个测评要素,形成“上下贯通、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评价体系,实现创建活动有目标、党建工作有方向、组织建设有标准、考核评比有动力。在具体操作上,改变过去只单一考核党建任务完成情况的状况,把党建工作是否有提升、经济发展是否有突破、社会管理是否有创新、服务群众是否有成效作为考核重点,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定、任务同下、责任同查,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抓好党建才是最大的政绩”的责任意识。
树立问题导向,突出重点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为归依。在开展创建活动中,白沙始终坚持树立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点,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前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白沙对症下药,重点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制度不完善、活动场所功能不全、经费保障不健全,以及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不好、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不断提升。如,每年重点对被评为“一星”或“二星”的后进农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利用村级组织换届的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调整了21名不适宜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村干部和108名不适宜担任村(社区)其他职务的村干部,推选129名工作作风好、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村组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书记、主任“一肩挑”比率达到96.3%,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达到了“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富裕一个村”的良好效果。
对病症在下面、病根在上头的问题,坚持上下联动,共同解决。如,针对白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普遍存在老化简陋、场地狭小、功能不全的突出问题,自2013年起,白沙启动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计划”,充分整合资源,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3年时间分批次对全县83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高标准改造,在确保每个村(社区)的各类组织都有基本的办公场地和设施基础上,还配套建设农家书屋、民事代办服务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旅游咨询驿站、篮球场、乡村大舞台等文化服务设施,增强活动场所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基层民主政治中心、社会事务管理中心、群众社会文化活动中心、便民利民服务中心。
强化服务导向,凝聚人心
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群众是核心,赢得群众是基础,群众满意是标尺。在创建活动中,白沙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坚持把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把服务群众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严格落实村镇干部“联合驻村坐班制”,方便群众办事和反映诉求。大力推进村镇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办结服务。将办理生育证明、养老保险、低保申请等各个办事窗口前移到村镇,变“群众跑腿”为“村镇干部跑腿”,搭建起“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不少群众高兴地说:“以前办个证,多个部门来回跑还未必办成,现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能办完,又快又方便。”
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搞好服务。如元门乡翁村党支部发动村党员干部成立“翁源牌”竹笋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牙叉镇方香村党支部结合“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打造“养龟村”“养野猪村”等特色村;阜龙乡天堂村党支部结合当地土壤环境,探索实施种植粽叶发展思路,引导村民种植粽叶254亩,促进农民增收。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方面搞好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48个,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观,老周三村、罗帅村、付俄村、芭蕉村等一批建设水平较高的美丽乡村,已成为一张张宣传推介白沙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
突出过程导向,重在平时
基层党建贵在抓常、抓细、抓长。以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为抓手,白沙狠抓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突出过程导向,强化过程监控,在做实做细、抓好平常上下功夫。
加强全程管理督查。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采取平时不定期检查、每半年考核通报、年底量化评比表彰、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述职考评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状态,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指出、及时批评、及时引导,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常管、常抓、常查,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在平时、落实在一线。
加强日常巡回检查。成立县委党建巡回检查办公室,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巡回检查力度。经常性地随机抽查村(社区)“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村级工作台账、村干部坐班日志、党员培训、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台账等资料,全面了解村(社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情况,促进基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性地实地查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情况、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情况、民事代办情况、产业发展情况,采取“听、看、查、访、议、复”等方式,多方面、多渠道检查验证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成效。对检查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向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反馈,促进党支部进行自我整改和自我提高。
加强重点考核督查。建立“星级党支部”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基层党组织自评、群众测评、上级组织考评“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加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权重,以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评价标尺。重点考核督查班子的运行情况、落实工作制度的情况、带动农民增收的情况、为群众服务的情况、推进乡村治理的情况、带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等等。实行星级评估一票否决制度,如本村(社区)内发生重大治安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重大上访事件、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等情况的,取消其基层党组织及班子成员评优评先资格。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重视激励导向,典型带动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白沙不断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实行目标考核制、典型带动等手段,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服务动力。
大力实施“激励保障”工程。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持续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力度,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组织“活动有阵地、办事有经费、工作有动力”。建立基层党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2014年投入1100多万元,大幅提高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和村组干部生活补贴,确保基层组织年工作经费不低于2.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月补贴不低于1100元,村民组长月补贴不低于300元,分别增长97.1%、22.2%和200%。建立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实行离任村两委干部特殊补贴和离世两委干部抚恤金制度,让村干部生活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树立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
实行目标考核制。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坚持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全县所有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集中考核,根据考评综合得分,对每个党支部进行星级评定,落实奖惩机制。对评为“五星党支部”的班子和成员分别给予物质奖励,并作为今后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评定为“一星”及“二星”的党支部,视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扣除年度绩效补贴、集中办班学习及组织调整。同时把创建“五星党支部”活动与乡镇年终考核挂钩,与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责任考核挂钩。改变过去党建工作责任不明、任务不清、奖罚不分、成效不佳的状况,切实调动基层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突出典型引领的示范效应。在评星定级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示范作用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对这些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使其具体化、可操作。充分利用网站、电视、微信等媒介,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用典型示范,先进引路,形成对标定位、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