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12-01孙青陈中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力强度心理健康

孙青 陈中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9)

浅谈体力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孙青陈中医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这是相当狭隘,相当片面的。现代医学认为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新形势下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终身体育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该文概述了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可能机制的假说。

关键词: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抑郁心理疾病

全球过半数的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生活工作的压力使人们承受的极大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长期处于该状态疾病会随之而来。由此看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体育活动除了能增强体质意外还可以舒缓心情,对改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得到广泛重视。

1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心理问题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心理健康概念复杂,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其有着不同的认识。在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专家们提出了心理健康的4个标志,包括:(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但因为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心理专家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新标准,包括:(1)正常的认识能力;(2)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3)优良意志品质;(4)良好的人际关系;(5)健全的人格;(6)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当的自我评价;(7)合理的行为。此标准对于心理问题的诊断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心理问题的认识以及研究相当重要,因而我们应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当前对于心理问题认识标准不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际,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首先,心理状态与环境的同一性。即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他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在观看激烈的体育竞技比赛,人的情绪会很激动且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其次,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统一性。即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一般是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以经常性的行为作依据来评价判断,而不过分重视个别症状的有无。再次,人格的稳定性。即不同人的人格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必然要反映到每个人的言行中,只要其人格在保证自身与社会相适应,并有稳定的自我特点,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最后,心理健康标准的宽泛性。心理健康是依据人们能良好适应社会生活应达到的一般心理标志而提出的。它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一个质的标准,因此,具有相当的宽泛性。

结合具体实际从以上几个方面认识心理健康,我们将对心理健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这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2 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

研究表明,体力活动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体力活动能够使个体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改善个体的自我知觉和提高自信心,有助于个体智力的发展,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能够改善睡眠和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发展个体的交往技能,增强归属感,体力活动还有助于人们的审美体验,有助于磨炼人的意志,有助于个体获得冒险体验,有助于个体产生高峰体验等。

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参加适宜的身体活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如果所采用的活动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心理耗竭和活动的依赖性。

活动者在活动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活动心理症状其称之为心理耗竭。心理耗竭不仅会损害活动者的心理健康,还可以直接导致其退出活动。活动者对有规律的活动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称为活动依赖性。活动的依赖性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积极活动依赖性的人能够控制活动行为,在运动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消极活动依赖性的人在活动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应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体验。

但是并非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都能产生相同的心理效益,只有科学的身体活动才与一定的心理效应相联系。

(1)选择切合自身特点和感兴趣的活动。产生最佳心理效益的身体活动,首先必须是令参与者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但对愉快和乐趣的追求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做到因人而异。

(2)选择消遣性的有氧活动,回避竞争性的身体活动。选择消遣性的有氧身体活动方式,回避竞争性的身体活动,更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能收到更好的心理效益。由于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人的情绪可能正是在挑战与竞争中发展与完善的。这并不妨碍活动与心理变化的一般适应性原则。

(3)选择自主性练习多的身体活动。这类身体活动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和脑力恢复上,而这种注意集中和转移对于心境状态的调节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在选择活动项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4)低强度还是中等强度的负荷。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活动对增强心境更有效。一些研究也提示,低强度的活动对心境更具积极作用。在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低强度活动对大众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之前,我们只能说最佳活动强度或许应是“中等强度”。

(5)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要超过20 min。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不能少于20 min,如果少于20 min,在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心理效益的,因为可能相应的效益还未来得及出现,身体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6)持之以恒,把身体活动变成习惯。没有长期活动习惯的人在高强度活动后,未见其焦虑有任何程度的下降。因此,持之以恒,把身体活动变成习惯,有助于长期发挥心理健康效益。

3 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其一,拓宽研究体力活动的项目。研究发现,在这一领域进行的大量研究比较集中于慢跑、游泳和散步这种封闭性的、周期性的活动项目上,所揭示的也只是个别或几种体力活动项目的心理健康效应,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可选择的活动项目有很多。因此,研究开放性项目、协作性项目等身体活动的心理健康效应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其二,加大对体力活动对心理影响的研究。加大对体力活动长期心理效应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需进一步确定。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在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研究者们还未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并确定体力活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对心里健康的影响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从立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金宏章,任晓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8(b)-0092-02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ental health

SunQingChenZhongyi
(PhysicalEducationCollege,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225009,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technology,peoplehaveanewunderstandingofhealth.Inthetraditionalsenseof healthisnotadiseasewhichisquitenarrow,Quiteone-sided.Modernmedicinebelievesthathealthincludesnotonlyphysicalhealth butalsomentalhealthandgoodsocialadaptability.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hasbecomeanimportantproblemintoday'ssociety,sportshasapromotingeffectonmentalhealth.Underthenewsituationputsforwardnewrequirementsonschoolsports.Lifetime sportsshouldbeimplementedintoconcreteaction.Inthispaper,thepossiblemechanismsofsportsactivitiestopromotementalhealth ofhypothesis.

KeyWords:Sportsactivities;Mentalhealth;Depression;Mentalillness

猜你喜欢

体力强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更 正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人类的收留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