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济文化—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文化纽带
2015-12-01李航
■文/李航
儒家经济文化—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文化纽带
■文/李航
儒家经济文化在东亚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弘扬儒家经济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东亚各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更能够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建设。
儒家经济文化 东亚经济一体化
近年来,东亚各国合作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则被认为是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主渠道。①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将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重要方面。②欧共体之父让莫内(JeanMonnet)曾经说过:倘若我今天开始建设欧洲经济共同体,那我首先将从文化方面入手。③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整体的欧洲通过文化认同构建一个欧盟经济实体的重要性。那在东盟“10+3”体制中,文化认同是否有可能实现?
儒家文化在东亚可谓影响深远。儒教文化圈,是一个大文化圈不确切的简称,指的是中华传统文明在东亚影响所及的地区,包括中国(含香港、海峡对岸的台湾)、日本、南北朝鲜、东南亚诸国,部分影响远及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的华人社区。这个大文化圈不论在人种、书面文字系统、家族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历史形成的共同性与相关性,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或西亚北非伊斯兰教文化圈相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而儒家经济文化在近代东亚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首先,东亚各国普遍存在“职分观”思想。在德川时代的日本宗教运动中已经形成了职业劳动观念。商人应该适应自身的身分,克己作为商人的“职分”。其次,以职分观为基础,发展出财富观、勤俭观和劳动观。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勤俭则是最古老的训戒。明清商人虽无清教徒的“天职”观念,但也表现出一种超越精神,深信自己的事业具有庄严的意义和价值,即所谓“创业传统”。此后日益把“勤”从治学为国的社会伦理、政治伦理演变成治生理事的工商伦理。东亚的儒学传统一直强调勤勉、节俭、珍惜光阴、忠诚、正直等美德,这些美德是东亚社会形成工商节俭伦理的宝贵传统资源。只要这些传统精神伦理经过创造性转化为现代的精神伦理,就可以成为东亚合作的核心内容。另外,东亚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个人有一种与国家和社会命运息息相关的责任感,这尤其体现在企业家的身上。而一个由道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政府对东亚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主观调控作用。而这主要体现了儒家经济文化对经济制度的影响。
以此为基础,儒家经济思想在东亚近代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新加坡,儒家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在道德建设上推行儒家伦理教育,政府不惜耗费重金礼聘海外著名儒家学者余英时、杜维明等学者宣扬伦理思想,在国人对政府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的好处有了共识之后,组织编写“儒家伦理课程”,全面开展儒家伦理教育,新加坡是第一个将儒家理论编撰成课本在学校里当成道德科目来教学的国家。
如何充分发挥东亚地区相通的儒家经济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构建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
首先,弘扬儒家经济文化,用儒家经济文化指导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建设。儒家经济文化追求“先义后礼”的经理伦理观,“均无贫”的经济分配原理和“俭以养德”的政治经济学原则,这对于中国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极端的功利主义会造成人们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的滑坡。儒家经济文化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对国家经济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度膨胀的功利追求现象发挥制衡作用。“均无贫”的社会理想有助于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参与者关注他国收益,最大程度满足各方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俭以养德”的思想则鼓励东亚国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合作的深化。其次,积极完善文化合作机制与平台,充分发挥应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作用。中国应主动与东盟国家签署一系列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指导中国与东亚国家的儒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第三,重视文化品牌的培育,培育一批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将儒家经济文化与文化品牌相结合,以文化品牌为载体扩大儒家经济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第四,积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如积极建立孔子学院,赢得东亚各国民众对于儒家经济文化的支持。
注释:
①刘渝梅.东亚地区合作与中国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生论文,第86页.
②新华网.李克强出席第十七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强调加强10+3务实合作.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1/13/c_1113240065.htm.
③曹德明.文化视角下的欧盟研究[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9:135.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