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以短养长模式加快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2015-12-01撰文邓小章
□撰文//邓小章
创新以短养长模式加快油茶产业提质增效
□撰文//邓小章
近年来,武义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生态发展、绿色崛起”工作主线,大力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09年实施油茶产业提升项目以来,积极探索实践“油茶+山稻”新模式,“一亩山万元钱”成效初显,有效推动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
以短养长,破解油茶产业发展老难题。近年来,随着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县把油茶产业作为一项加快发展南部山区经济的重要产业、民心工程来抓。油茶从栽植到产出至少需要五年时间的生长周期,每年支出管理抚育成本大,而且不能产生任何收益,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农及油茶种植企业,制约了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全县先后尝试油茶幼林套种黄豆、玉米、西瓜等多项试验,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套种产品优势不明显,劳力付出大,收益甚微。2010年9月,全县在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先后收集东南亚国家和国内山稻品种28个,在浙江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油茶基地进行套种山稻试验。2011年至2014年,累计试验套种山稻5000亩。此外,在经历2013年高温干旱、2014年低温多雨等极端气候条件后,山稻实现亩产181—245公斤。经农业部稻米全能检测中心检测,山稻品质多项指标超过有机稻米。百灵谷科技有限公司“百灵谷”牌山稻米卖出了每公斤100元的高价,仅山稻亩产就达万余元,且油茶长势良好。油茶套种山稻“以短养长”的新模式,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强化推广,开辟油茶助农增收新路径。“油茶套种山稻”发展新模式试验成功后,全县及时进行总结,并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推广。中央电视台CCTV-7《绿色时空》栏目专题播出《稻子上山、稻外有“事”》专题片。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以视频方式对油茶套种山稻高效模式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并被列为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的十大典型模式之一。截至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200亩以上大户11个,组建坦川、上丰等油茶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及生产企业4家,形成“开嬉古道”、“百灵谷”、“莲童”、“坦川”、“丰木园”、“乡雨”、“懿泰源”等山茶油品牌。武义“油茶+山稻”的推广应用,为浙江省发展林下经济,多种旱粮,确保粮食安全,有效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探索出有效途径,实现了油茶产业“以耕代抚、种粮助油、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发展目标。
多管齐下,助力油茶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健全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成立油茶产业提升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每年召开油茶产业现场会,研究产业规划和发展重点并出台油茶产业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强化指导,规范项目管理。通过开展科技讲座、组织省林科院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式,着力提升油茶种植管理水平。三是突出基地,提升生产效率。针对油茶基地地处山地丘陵,基础设施配套差及管护采收不便等情况,在基地范围及周边相关区域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作者系武义县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