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2015-11-30胡波��
胡波��
[摘 要]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新措施进行分析,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懂得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128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在新标准的要求下地理课程内容、结构等各个方面需要进行全面调整,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桎梏,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懂得如何将这些知识用于实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养成就动机,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明确高中地理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潜在的成就动机,进而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从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们的成就动机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也就是说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这促使他们想要不断学习,并获得成功。教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那些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关注他们,通过竞赛或者小组辩论的方式,吸引学生加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自身对地理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学习地理的好处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的意义是什么。在学生形成一定成就动机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资源,将其中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自然奥妙展现给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和用处,进而更加热爱地理。例如,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时,把五种指向型工业与本地存在的工业相联系(如纺织厂、服装厂等),学生就会较容易地理解地理知识与社会生产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进而对地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根据个性特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原则,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这一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因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水循环》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知识,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创设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对“黄河之水能不能复回”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教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给予引导,帮助他们规范思路,并逐步探索,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历史知识、角色效应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地理学科与语文、历史,甚至是数学学科之间都具有交叉性,因此综合进行教学,势必会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加深和拓宽教学信息量
高中阶段的教学比较特殊,因为它涉及学生高考的问题,既要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准备,又要兼顾学生能力的提升,所以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还是很重的。单一的灌输和背诵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很多地理知识,并应付考试,但是在知识的运用方面却没有帮助。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化教学课堂,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掌握地理知识,不管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际的计算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媒体教学是目前效果比较显著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可有效扩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例如,讲述《地下水》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媒体,通过实验让学生对不同岩层以及土层的透水性进行观察,并总结其差异,进而明确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对知识的体会更加直接,因此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同时通过实验还拓展了知识的外延,学生了解到以上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承压水为什么能自流、承压水的流向这些抽象的问题。
高中地理实际上是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现和创新的眼光,以及因材施教的精神。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努力研究出更具先进性的教学方法,促进地理学科发展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1]杨勤.地理教学中的以“导”促“学”[J].贵州教育,2015(3).
[2]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13(6).
[3]陈炳莲.高中地理必修2案例教学的模式与程序[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