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探究
2015-11-30梁少锋��
梁少锋+��
[摘 要]当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阐述广西上林县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分析发展视域下的社会现状,谈谈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上林地方习俗 融入 文化生活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67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认识家乡习俗,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上林的地方习俗也是中国文化习俗的一部分,并且上林由于其历史悠久,地形复杂,少数民族众多,地方习俗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为我们的文化生活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使得我们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不仅有了可能,而且有必要。
一、上林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
上林,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复杂的地形,多民族的聚居,孕育了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
上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4年。历史的久远使得上林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譬如:上林的龙母文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母系社会;上林壮族的灯酒节先秦时就已出现;上林万寿节是为了纪念唐高祖时的万寿公王韦厥而设置;还有上林的四六联民歌、镇圩瑶族乡的传统舞——瑶山鼓以及不孤村的建立等,都可追溯至几百年前。上林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由于历史的传承,地理环境的影响,多民族的聚居,上林各族人民创造了精彩纷呈的独特的地方习俗文化。地方习俗文化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我们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首先要从我们置身其中、具体可感的地方习俗入手。
二、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取向、 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随之变化, 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遭到剧烈的冲击,许多文化传统也随之急剧消亡和流变。外来文化总是优劣并存的,本来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却被我们很多人当作时尚全盘接受,结果就无可避免地造成了社会发展的某些畸形。当传统的小吃被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所代替,当传统的勤俭持家被相互攀比、铺张浪费所代替,当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将被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所代替,当曾经合家团圆的温馨画面被咫尺天涯的你我各自玩手机的冷漠场景所代替,我们强烈呼唤优秀传统思想的回归。因为在当今这种喧嚣的文化场域背后,我们的很多青少年既忘却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的真正意蕴,亦不懂他们拼命追逐奉为时尚的圣诞节、感恩节等从何而来。生活是热闹的,头脑是空洞的。一个民族,当其背离了其固有的代表其民族的灵魂的传统文化时,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的自信心丧失,并意味着这个民族的衰亡。
要想实现民族振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得记住,身为中国人,从血缘上来说我们是炎黄子孙,从道统上来说,我们是孔孟传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我们的道统不能丢,我们的民族精神不能丢,我们的民族文化不能丢。 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绝非是简单的口号,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中华五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文化血脉,而几千年来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各个地方的活态习俗文化传统恰恰是这文化血脉的重要载体。所以说各地的地方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妨先深入研究和充分挖掘我们生活过、学习过的当地的习俗文化。
我们作为上林人,要回归传统,就要先回归民间。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的设置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桥梁,指引我们在上林精彩纷呈的当地习俗文化中去寻找民族文化的因子,让保留在上林民间的传统和记忆得以绵延不断地传承发展,从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并且为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三、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
上林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和文化生活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只是为我们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从而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提供了可能。而我们之所以将上林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教学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以下几点。
1.上林原生态的习俗文化起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很多事是正在发生着的,是具体可感的。相对于空洞的说教,相对于书本上干巴巴的对某些民俗的抽象的描述,原生态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具震撼力。经过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传说和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而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通过本地人口耳相传,再经过现代媒体的渲染,更能打动我们的心,发挥其楷模作用。譬如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的上林壮族龙母节,对于其起源,每个壮族人从小耳濡目染,对“特掘”的故事也耳熟能详。这个美丽的传说所代表的文化意蕴(对传统的慈孝观念和知恩图报观念的宣传)也对当地的人们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一年一度的在这个传说的发源地——塘红乡石门村举行的盛大的三月三龙母节上,对当地慈母孝子的表彰更是使这种传统观念通过现实中的人和事深入人心。
正因为地方习俗是各地区各民族特有的产物,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文化,所以将上林的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的教学,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一习俗中的“俗”及其所宣传的某些观念,我们更注重的是在这种习俗中生活着的人的活动和心理。说到底,人才是地方习俗文化的灵魂与核心,真正能触动人心,触及人的灵魂的不是抽象的民俗观念,而是在这种习俗中成长的人的行为和心理。
2.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青少年学生能够认真对待并积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那么我们传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就会很快得到改善。对于生在上林,长在上林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人口构成,传统离我们并不遥远。上林丰富多彩的地方习俗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就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所以将上林优秀地方习俗融入文化生活的教学,有助于青少年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地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龙梦晴.民俗文化教育发展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