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5-11-30沈蓓蓓
沈蓓蓓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汇率只是一个与国家宏观经济有关,会影响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专有名词。然而随着2014年中国人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海购”几乎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深谙的消费方式,汇率也就变得不再陌生。从消费到投资,从结算到汇兑,正确地认识汇率、并恰当地运用汇率已经成为未来在中国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高中政治教师的启蒙,这一能力的发展需要高中政治课程的引领。
一、一道试题引起的争议
我们首先来看一道试题(该试题为江苏南通市2015届高三一模选择题):
2014年12月22日至2015年1月21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准价由100∶612.05变化到100∶612.68。小李准备寒假去美国旅游,他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美元现金,以及一张同时具有人民币、美元结算账户的双币信用卡。假如寒假期间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上述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他在美国购物后,最划算的结算方式是
A.直接使用人民币现金结算
B.直接用美元现金结算
C.使用双币信用卡美元账户透支消费,免息期结束前用人民币还款
D.使用双币信用卡人民币账户透支消费,免息期结束前用美元还款
对于这道试题的解答,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而有趣的现象:笔者请了5位高中政治教师做这道题目,结果5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D。同样的题目,在笔者所在城市一普通高中选修班学生的正答率为44.64%。笔者又请一位银行普通工作人员(非信用卡业务)做这道题,结果他在很短地时间内就给出了正确答案。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一道高中政治选择题,具有专业知识的政治老师的正答率比不过学生,而学过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的人比不过没有专业知识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我们首先从教师角度看这道题目,5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D,他们的理由是,既然在美国消费,那么一定是不能以人民币结算的,由此他们首先排除了答案A和C。由于题干中指出美元对人民币存在升值的趋势,因此他们都认为在免息期结束前用美元还款更划算,因为只需用更少的美元就可以还更多的人民币。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政治老师一定是支持上述观点的。学生是如何考虑的呢?一部分学生对该题的理解正如上述五位老师一样,认为既然人民币存在贬值,美元存在升值趋势,那么当然是用美元还信用卡是最划算。另一部分学生也能质疑该观点,但是无法说清理由。也就是他们的“直觉”与他们所学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那么,银行那位非专业人士又是如何解释的呢?他对于这道题目的看法非常简单,没有像老师们想那么多的专业知识。他的理由是,既然人民币出现了贬值的趋势,那么最划算的方式就是赶紧将手中的人民币花掉。
很多人在双币信用卡这个问题上纠结,认为此题的解题关键是弄清楚什么是双币信用卡。实际上从名称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易地理解什么是双币信用卡。它应该是适应人们对以外币结算的银行卡的广泛需求而产生的。国内的很多银行,相继与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等国际银行卡组织合作,推出了具有人民币和美元结算功能的银行卡,在国内通过银联可以实现人民币结算,出国后可以在支持VISA或者MasterCard的商户和银行取款机消费和取现,并且以美元结算。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老师们以在美国不能用人民币结算这个理由来否定答案C,理由是不成立的。从试题出发,我们会很容易地排除A,因为在美国购物的确是不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现金结算的。而在美元现金与信用卡之间,当然是选择信用卡透支消费较为划算,因为美元有升值趋势。由此我们排除了答案B。至于使用哪一个账户透支,都是按照消费当天的汇率计算,因此并无太大区别。综上所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以双币信用卡为借口而选错答案是说不通的。
二、一道试题引发的反思
一个群体现象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追问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教育教学顽疾,并探寻解决之道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上述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理解问题时更多地是从理论知识出发,他们被囿于教材和繁多的理论之中,即使他们发现了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冲突,但依然选择遵从理论逻辑而不是生活逻辑。教学的本质应该是生活。教育教学本应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脱离了生活的理论学习和理论运用注定是不会成功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口口声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老师们忘却了生活,忘却了教育的本质呢?追问下去,我们发现,问题还是回到了教育改革的原点,那就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本质问题。从这一道小小的选择题,我们看到课改多年教师们依然在为应试服务。我相信,关于汇率的知识点、考查题型,教师们早已做过无数的变型,对于其中的理论烂熟于心。教师们给予学生无数的“鱼”,却忘记教会他们捕鱼的技巧。
三、一道试题带来的启示
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世界不会因为我们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未来社会的发展呼唤具备相应能力的未来公民。从上述试题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出当下命题趋势正悄然发生变化。命题者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从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角度立意。命题者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结合起来,将理论观点的考查寓于生活现象之中。这种教学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强调对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对教育者的行为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能够为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提供方向性的引导,使广大师生能够更深入地把握教改方向,确立着力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新理念,改进和优化教学。面对这种命题趋势,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也需及时改进学习方法,转变学习理念。简言之,时代发展需要“新教师”,也呼唤“新学生”。作为“新教师”,我们首先就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其实跟孩子们一样,大部分教师都被束缚在课本、教参堆砌成的“象牙塔”中,年复一年地讲着同样的案例、做着同样的试题,不管外面的社会是否风云变幻。渐渐地,政治老师就成了只会讲马列主义的“老先生”。学生不喜欢学,教师也无法从教学中获得幸福感。学生与社会的脱节,首先是因为教师与社会的脱节。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新教师”必须能够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世界中准确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解读信息。我们应该能敏锐地嗅出学生最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也就是给学生讲课不能“空”。但我们又不能为了单纯地迎合学生而忘却了我们上课的主题。这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不仅需要“新教师”的教学艺术,也需要“新学生”的学习方法。“新学生”再也不能依赖教师来给予现成的知识。“新学生”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兴趣,更渴望自己去探寻知识。“新老师”学会放手,“新学生”学习自己去确立课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在其中点拨、提升、指正。“新教师”与“新学生”更像是在合作,而不是简单地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然而,如果我们只是鉴于命题趋势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那么未来我们依然不能避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命运。只有我们不断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2]由此可见,能够提出有别于常规思路的辩证否定能力是创新的核心素养。“新教师”需要克服从众心理,用自己的独立观点去看待、分析热点话题,引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冷静分析。“新学生”要学会怀疑,要用质疑的态度吸纳新知识。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全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安于现状、急功近利的心理,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从事教育事业。我们的学生要有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勇气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参 考 文 献]
[1]谢树平.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9).
[2]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