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武县宜居乡村建设现状及建议

2015-11-30石晓丽李敬岩刘时静杨飞雪杨佰舒徐晓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现状建设

石晓丽 李敬岩 刘时静 杨飞雪 杨佰舒 徐晓光

摘要 介绍了彰武县宜居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建议,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建立宜居乡村。

关键词 宜居乡村;现状;建设;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351-02

彰武县按照省、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因地制宜、开展治理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市政府的肯定。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彰武县宜居乡村建设中还面临不少问题,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1 彰武县宜居乡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自然、经济、历史、风俗习惯的影响,很多村民对宜居乡村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村民认为农村比不上城里,公共设施缺少,环境脏、乱、差免不了,甚至有的认为宜居乡村建设是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不可能长久。因此,有的村民观望、抵触,甚至个别村民不配合,存在着政府干、群众看的现象。

1.2 建设进度不平衡

有些乡镇起步早,动作快,有规划,有目标,有组织领导,宜居乡村建设显现雏形,村民满意度高;相反,有的乡镇领导认识有偏差,积极主动性不强,宣传、落实不到位,措施办法不多,工作不得力,导致起步晚、动作迟缓、成效不明显。

1.3 村屯整治死角多

部分乡镇村屯清理脏、乱、差问题时,组织领导不到位,“三堆”问题依然存在死角,没有实现全覆盖彻底清理。同时,整治工作不平衡,有的乡镇仅治理几个村,一个村治理了几个自然屯,一个屯治理了一条街,副街、巷道没有清理整治,负面影响较大,群众有意见。

1.4 整治管理不到位

宜居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个别乡镇存在着整治管理不到位问题,反弹现象较为突出[1]。

1.5 建设资金不配套

按照辽宁省政府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屯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六化”要求,前期启动资金缺口较大,后期管护需求资金多,镇村干部担心资金的保障问题。

2 彰武县宜居乡村建设的建议

2.1 要做好宜居建设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

一是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宜居乡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政策措施,做到入耳、入眼、入心。二是通过宜居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2]。三是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村民积极做宜居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解决“政府干村民看”问题。四是适时开展宜居乡镇、宜居村庄、宜居庭院的创建活动,及时发现、总结、表彰、推广典型,形成全面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舆论氛围。

2.2 要建立宜居建设工作问责机制

一是县、乡、村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树立为民意识,增强责任感。要做到把握情况、靠前指挥、掌控全局、措施得力。二是县乡村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上下联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专人专职负责。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机制,签订目标责任状,把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到乡镇年度考核之中。

2.3 要建立宜居建设目标分类机制

一是依据184个行政村实际,将其划分为明星村、达标村、争创村3类,确定相应标准,规定时限,实施分类指导。二是依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细分任务目标,优先考虑村屯道路改造工程、农村老旧危房改造工程、用水改造工程、村屯环境整治工程。本着先易后难,先基础后完善的步骤,实施分步推进。三是对村庄生活垃圾及污水,实行分类治理。对城乡结合部村庄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建议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对中心镇建议建立小型垃圾、污水处理厂,做到定时处理。四是重点解决“柴禾堆”,通过秸秆还田、发展养殖业、手工编织业、秸秆汽化、固化等技术,加快秸秆的转化利用,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源,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增加农民收入[3]。

2.4 要创新宜居建设资金投入机制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政策资金及其他涉农政策资金的投入。二是整合资金,优先考虑宜居乡村建设资金方向。三是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四是尽快制定鼓励社会及民间资本介入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以资源、工程、管理置换社会及民间资金投入。五是以彰武县农村土地确权为契机,摸清家底,将多余的土地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转化为集体资金,这样既能够充实村级集体经济,也为建设宜居乡村资金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2.5 要做好宜居建设规划,提高建设质量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全县宜居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在先,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施工,减少建设的盲目性,杜绝重复建设,避免资源与资金的浪费。要提升乡村道路通达水平,进村道路既要保证村民生产生活出入的方便,还应考虑未来汽车普及趋势及消防、救护等车辆对道路承载的需要[4]。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要坚决解决脏、乱、差问题,在提升美化、绿化的同时,还要本着节俭、协调、适宜、方便的原则,量力而行,杜绝不顾实际与实力的绿化。

2.6 建立健全宜居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通过设置告示碑、须知牌、公示栏、公益广告墙等方式,加大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认知力度。通过“承诺签约到户”,加强村民自律意识,实现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二是本着公开、民主的原则组建保洁管护队伍,建立好专业管护队伍,由乡镇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对村级保洁员要建档归口管理,做到保洁人员聘用、考核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专项管理制度,对管护项目和管护队伍,明确标准和要求,细化、量化指标,以便于检查、评比和考核奖惩,做到运行有序、管理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治的成效日益提升。四是拓宽经费来源。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建等方式,筹措并保障环境长效管理所需经费。

3 参考文献

[1] 单县政府综合室.建设生态优美乡村 打造和谐宜居家园[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1(12):54-55.

[2] 蒋干达.打造生态宜居新宜兴 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J].江苏农村经济,2013(6):52-54.

[3] 王晓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莱州模式”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2):11-16.

[4] 秦世涵,刘运德.发挥政协优势 努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J].协商论坛,2015(4):19-20.

猜你喜欢

现状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