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2015-11-30易红卫

企业导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公众文明

易红卫

摘 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的宣传教育的一贯优势,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和生态法治的培养,带动生态文明风尚在全社会的形成和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国性、整体性演变。环境问题不再是边缘问题,而是成为制约发展的中心问题和主要障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的问题。人为的问题,需要人来解决。建设生态文明,不是简单地从环境治理入手,而是从改变人的行为模式出发,通过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公众的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尽管有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框架,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这种努力是徒劳无功的,是效率低下的。可以说,提高公众的现代生态意识,加速从物质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大挑战。

目前,公众对于环境科学知识的实际知晓率认知度偏低,原因在于生态意识教育和培养的薄弱,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足。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唤起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公众主动参与的热情,是时下生态文明建设迫切的现实问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我国宣传和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广泛的方式,其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所不能取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的新危机,面临自身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除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也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的最佳现实途径。它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不可或缺的人的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一)生态意识教育。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公众生态行为的积极与否。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明确人是自然界这个系统中的一员,应当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意识教育应该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忧患意识。在当前,环境、资源、人口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生态意识教育最基础部分就是帮助人们真正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公众树立忧患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要使公众认识到,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观而继续过度的开发利用资源,任凭人口的膨胀和环境的恶化,其后果将威胁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的忧患意识有助于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生态观,激发公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心。其次是主体意识。生态教育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公众明确,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今天你环保了吗”应当深入每个人的心里。每个公民都要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热心宣传者和忠实践行者,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我们的行动和智慧创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公众不仅应具有生态的科学知识还应有高尚的生态审美情趣,这不仅能唤起公众热爱自然、生态的丰富情感,还可以使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生态道德教育。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把道德纳入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弘扬生态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态德性”。树立生态善恶的道德观,让人们清楚生态行为中的是与非,荣与耻,才能使生态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其次是生态良心。使人们自觉遵守生态道德的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整体利益原则,培养人们的前瞻意识和自省意识,引导科学发展观在内心的确立和形成。形成监督和评价他人的生态行为的自觉。制止和约束那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损人利己,祸及后代的破坏生态的不道德行为。使全体公众的经济行为和个人生活都规范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理想目标之中。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规范的责任感。生态文明建设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要求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树立生态义务的道德观,使人们关心自然、社会和他人,自觉负起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努力使生态道德转化为自身的自觉实践,使其成为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生态法治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引导。近年来,我国生态立法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注重保护生态,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逐渐上升为重要的立法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生态法治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法律意识,促进有利于保证和促进生态的法律法规的功能发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学法才能懂法,知法才能守法。加强生态法律和法规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法律意识,使人人懂法、守法、护法。这有利于规范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生态行为,也有利于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杜绝各种破坏生态的现象。生态文明的事业本质上是公众的事业。这在生态的法律法规体现为承认和支持公众的环保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提高公众的生态维权意识,有助于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的立法、执法,从而提高生态立法的质量和执法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要求

(一)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仍然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环保没有局外人,使人们成为具有生态意识的认知,养成生态道德习惯,履行生态法治权利和义务。以培育绿色、健康、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不断加强和提高公众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态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从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角度加以诠释。在生态意识上确立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的观念。生态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公众日常生活,在宣传环境问题给人民生活造成不良后果的同时,还要宣传这一生态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提高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认知的科学性。同时也要求人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切实实践“今天你环保了吗”的响应。

(二)互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热情。完善政府引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宣传格局。有效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加大大众传媒渠道中环保宣教活动的参与比例,让公众主动参与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掌握生态知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力和义务,增加公众响应生态文明教育的热情,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统筹。统筹是为了协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多方面的利益和效益关系,建立协调有效的教育机制,着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统筹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营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合作与民主参与的环境。统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宣教引导社会、教育公众、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的功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统筹生态宣传教育的各种机制。建立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适应生态宣传教育发展要求的协调联动机制,统一规划、指导、协调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和考核办法,创新奖惩机制。同时统筹各机制的协调运转,推进生态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公众文明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请文明演绎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漫说文明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