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构建探讨
2015-11-30李金平
李金平
摘 要:本文先是简单讲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表现特征和产生原因,继而又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进行思考,提出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加大会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相关问题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内容。财务风险伴随着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存在,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在不同业务层面财务风险都客观存在着,其中包括预算业务管理风险、收支业务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业务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等等,风险的存在为单位的正常经营发展带来一定威胁。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财务风险的表现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以及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四方面。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伴随单位财务活动而产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人们无法回避它,更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却不能完全消除。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不确定性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范围、程度等是不确定的。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是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欠缺。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大多也只是按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收支管理,即使存在财务风险也不用自己承担,觉得风险管理完全是与已无关的工作,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二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仅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内控建设不能包括单位全部业务部门和下属单位,在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方案设计上往往与信息系统功能不能相互衔接,造成授权审批、流程控制、议事决策等方法脱离于信息系统中,很难实现自动控制。 三是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利不明确,增加许多财务风险,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无法保证,从而加大单位财务风险的产生。四是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屡禁不止,导致决策失误时有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五是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科学、超预算支出严重、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没有预算决算分析等因素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累积并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的思考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应摆脱经济制度的影响,上至领导,下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责任,特别是单位管理层,应当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直接参与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开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但是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者,也是单位员工的榜样,必须带头防范财务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机制,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努力降低单位经营风险。
(二)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应统筹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力量,做好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及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负责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作用。监督部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把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单位相关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保证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审计查实的问题,进行审计督办,要跟踪检查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落实。
(三)从制度上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明确权责利关系,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标准,增强部门的自我约束力,强化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为了充分达到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都可以进行有效预测及量化的目的,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各种指标所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量化,以便对财务风险进行一个较准确的估测。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重视财务数据的信息传递链条,通过制度建设提高资金管理安全和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资金上要加大对业务控信息系统的建设的投入,对现有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评估,并加以不断的改进,进而在技术上提高财务风险防范能力。还要寻找风险控制点,并对重点区域和节点进行重点风险监控,以规避可能发生的操作性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的有效及监控措施到位。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影响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增强对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意识,并适时的提高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的能力;同时,还应当切实加强员工业务培训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开始,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为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提供保障。
(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事前评估和预警机制,保持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如果在风险发生前就发现问题并进行很好的监管,能大大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要做:一,对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尚未被发现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对财务活动日常工作各环节的经常性监控,形成点面结合、动态监督的新形式,加强对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如对财务决策权的制约、对资金收支的监督等。二,善于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手段,对财务风险进行充分合理的衡量与检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且行之有效的预警指标体系,不断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问题的新指标,以保持预警系统的有用性和先进性,构建符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的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三,提高财务人员在处理一般风险事项和意外风险事项时的应变能力,并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手段,以达到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的要求。此外,还可通过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单位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或是根据单位财务报表计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对照标准对指标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识别财务风险水平,采取预防性控制,防止风险的发生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几点思考.时代经贸 2014.10
[2] 欧秀梅.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建立的探讨.现代商业.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