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想》诗的概念功能分析
2015-11-30孙嘉毅
孙嘉毅
【摘 要】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争相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语篇,其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分析较多,但对于现代诗歌的分析较少。本文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三大纯理功能中的概念功能视角对诗人代红杰的抒情诗《念想》进行功能语篇分析。一方面检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于汉语语篇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探索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汉语现代诗歌。
【关键词】《念想》;系统功能语法;概念功能
一、引言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不仅可以分析英语语篇,也可以分析汉语语篇。系统功能语法可操作性高,可以用来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目前已有不少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中国古诗的例子,国内学者黄国文就曾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的几个英文译本,成为分析中国诗歌英文译本的先锋。在他之后,很多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中国古诗的英译文。李琼也曾经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纯理功能角度分析北宋李之仪的宋体情诗《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但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中国现代诗歌的并不多。本文将尝试从系统功能语法三大纯理功能中概念功能的角度分析代红杰的抒情诗《念想》,《念想》是诗人代红杰写的一首精美抒情短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行,却发人深思。《念想》所绽放的光彩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亦是诗人对自己无处安放的感情的排解与宣泄。
二、从概念功能分析《念想》
语言的功能千变万化,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若干具有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纯理功能是所有语言共有的普遍特征。韩礼德的纯理功能包括三个方面: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
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和内心世界中的各种体验加以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语言可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发生的事情并能够揭示其所涉及的人与物以及与之有关的动作、关系、时间、地点等因素。概念元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两方面。
三、经验功能
经验功能是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经验功能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
经验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和语态体现。
(一)及物性
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
韩礼德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1.物质过程;2.心理过程;3.关系过程;4.行为过程;5.言语过程;6.存在过程。
代红杰一次在太行山游玩时,被山中的美景和身处这片美景时内心的平静所吸引。正当代红杰静下心来若有所思,一个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打乱了他内心的平静。还有一次,也是在这茫茫太行山中,他思绪万千的时候,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从这两次事件以后,他慢慢有所感悟:虽然这里的风景优美,可以使人内心变得平静,但是他毕竟不属于这里,跟外界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无法让他得到真正的内心的平静。真是红尘人生皆如梦,愁绪万缕记梦中!《念想》就是他在这个时候创作的。代红杰追求宁静,追求自由。他深受尘世喧嚣的折磨,理性的压抑,现实的约束,想要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很难,在《念想》中代红杰巧妙地把自己的感情伪装起来,这首诗是他内心矛盾感情的吟唱。
全诗可以按照及物性的六个过程来分析:
1.那一年我来到太行山中(物质过程) 2.我知道白天我不能安静下来(心理过程) 3.我决定在一个山民家中宿夜(心理过程、物质过程) 4.或许在夜深人静时(关系过程) 5.成为一块淡定的石头(物质过程) 6.百年之后(关系过程) 7.从石头中走出一个小佛(物质过程) 8.就在那一刻(关系过程) 9.忽然接到单位周末加班的电话(物质过程) 10.还有一次(关系过程) 11.也是这样(物质过程) 12.从此之后(关系过程) 13.尽管也曾多次在山中留宿(物质过程)14.却断了成为一块石头的念想(物质过程)
诗的第一句可以看成是物质过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句可以看成是心理过程,此句是诗人复杂心情的流露,将诗人这种强烈的烦躁心情表露出来。第三句中,既有心理过程,又有物质过程,物质过程归属于心理过程,此句在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正是由于诗人的这一决定,才引发了后续一连串的事件和思考。
第四、六、八、十、十二句皆为关系过程,在这里,这些句子都起到了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引出下文中的事件。“或许在夜深人静时”,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块石头;“百年之后”,小佛从石头中蹦出来;“就在那一刻”,诗人接到了单位加班的电话等等。
第五、七、九、十一句皆为物质过程。“成为一块淡定的石头”“从石头中走出一个小佛”这些虽然是物质过程,但这过程表达的不是具体的动作,而是抽象的行为。诗人幻想成为一块淡定的石头,来逃避尘世间的喧嚣;“ 从石头中走出一个小佛”,这石头不就是诗人所幻想成为的石头吗?也是说这小佛也是由诗人从石头变化而来的。诗人通过把自己幻想成为石头,企图让自己摆脱纷繁世界的烦躁;又化茧成蝶变成小佛,企图让自己超凡脱俗,真正拯救自己。然而第九句“忽然接到单位周末加班的电话”,让诗人从梦中醒来。实际上,诗人根本做不到如此潇洒,一方面他在梦境中幻想远离世俗,得到内心的平静;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第十三、十四句中清楚地说明了诗人曾多次回到有过美好梦境的山中,但“却断了成为一块石头的念想”,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
(二)语态
在功能语法中,语态交代某一过程首先与哪一个参与者建立联系。功能语法中语态分为中动语态和非中动语态,中动语态指某个过程本身只与一个参与者有关,不涉及其他参与者。非中动语态指某个过程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有关。非中动语态又可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指小句中的过程首先与动作者发生联系,被动语态关注小句中过程与目标的关系。
诗的第二、三、四、八、十、十一、十二句,“我知道白天我不能安静下来”“我决定在一个山民家中宿夜”“或许在夜深人静时”“就在那一刻”“还有一次”“从此之后”都是中动语态,这几句都只涉及一个动作参与者“我”。
第五、九、十三、十四句中,都有不同的程度的省略。将句子补全后可以理解为(我)“成为一块淡定的石头”,(我)“忽然接到单位周末加班的电话”,(我)“尽管也曾多次在山中留宿”,(我)“却断了成为一块石头的念想”。这几句诗补全后可以看成是非中动语态中的主动语态,句子中都含有两个参与者:“我”都是这句诗中的动作者,“石头”“电话”“留宿”“念想”是动作的目标。主动句中一般都有一个及物动词,或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在这几句诗中,“成为”“接到”“留宿”“断了”都是及物动词。诗人采用中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出发,将心事娓娓道来,更易于理解。
四、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指的是语言所具备的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韩礼德是从相互依存和逻辑语义关系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逻辑功能的。
韩礼德把相互依存分为并列关系和主从关系。并列关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同等重要。主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在逻辑上和语义上地位不同,其中一个单位比其他单位重要"是其他单位依附的对象。韩礼德把这类语言单位叫作支配成分,处于从属地位的语言单位叫作依附成分。主从关系既可以出现在词复合体中,又可以出现在小句复合体中。
“那一年我来到太行山中”“我知道白天我不能安静下来”“我决定在一个山民家中宿夜”是一个小句复合体,也体现了主从关系,“那一年我来到太行山中”“我知道白天我不能安静下来”,所以“我决定在一个山民家中宿夜”。“忽然接到单位周末加班的电话”中,“单位的”和“电话”属于词的复合体中的主从关系。
五、结束语
本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理论中的概念功能,从及物性、语态和逻辑功能角度分析现代诗人代红杰的抒情诗《念想》。《念想》全诗共有三种过程,分别是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全诗灵活运用中动语态和非中动语态,诗句有不同程度的省略,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进一步检验了系统功能语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论证了系统功能理论不仅可以分析英语语篇,还可以应用于分析汉语语篇,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同时也探索了用系统功能理论分析中国现代诗歌。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李琼.运用纯理功能对《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功能语篇分析[J].英语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