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台县村主职干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5-11-30庞雪芬
庞雪芬
摘 要:农村主职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建设好一支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主职干部队伍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关键词:天台县;主职干部;调查;思考
一、村主职干部现状分析
通过村干部集中座谈、走村入户实地走访、问卷等形式,对平桥、白鹤、南屏、三洲等乡镇15个村进行了调查,综合任职动机、工作实绩、群众口碑等因素,村主职干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想当干部、干事有成效的村干部,;二是想当干部、干事无成效的村干部;三是不想当干部、被选上来的村干部。
1.从村干部选举过程看现在农村干部选举激烈,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本应是好事,但是实际选择过程中还存在不民主现象:一是村民选举民主意识不高,认为选谁都一样,盲目跟风,大家选谁他选谁。二是村民选举权利认识错误,在调研过程中,很多村干部承认存在拉票行为,一部分有好口碑想干事的候选干部,因为不拉票村民认为看不起他,所以不得不拉票;一部分只在乎头衔的候选村干部利用村民的贪小便宜的心态,用金钱去引诱村民选他,这样就把这些村民宝贵的选举权给夺走了;三是选举歪风查处不严,虽然每届选举都查处几个,但这些也只是极少,只是态度恶劣的,才搞个做反面宣传想达到警示作用。如果都查起来,人员资金不够,会影响现任农村村干部工作的开展,会影响农村的稳定。所有很多时候只能为了维护稳定而不得已的争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让他们选举。
2.从村干部选举动机看。一是想当干部,干成事的,他们在村中时间长,为人品行,工作力度得到村民认可的,在工作中确实取得成效,愿意为民办事,在村内履职时间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二是想当干部,干不成事的,在工业乡镇,竞选村干部目的非常明确,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企业家,他们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而参与选举;想当党支部书记从而可以选县人大代表、党代表的;在山区乡镇道听途说村干部好处多、有高薪酬而参加选举,导致选上之后无法开展;三是愿出钱、不出力的,村民想让他当出钱为村里办事,飞票当选村委会主任,但本人不愿意当,长期在外做生意不理村务,虽然当时都有签辞职承诺书,但怎么落实没有后续跟进。
二、当前村主职干部任职的问题表现
1.无“人”办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村主职干部外出比重较大,“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天台县南屏乡有行政村 19个,村支部书记、主任、村监会主任共 57 人,生活在本乡的仅 19 人,生活在乡外的有 38 人,其他两委成员外出更普遍,这种现象在我县各地较为普遍。二是农村基层组织队伍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发展党员难,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村支部书记观念陈旧、嫉贤妒能,怕“培养了苗子,丢掉了位子”。另外,改革开放后群众都安心发展经济搞小家庭建设,集体观念淡薄了,有志于集體事业的人也少了,发展难以物色。三是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缺乏工作主体,造成村主职干部工作无对象,影响工作积极性。如天台县56万人口中,大约有1/3人口外出务工经商,在家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导致农村大量的工作无人去做,村主职干部缺乏“撑脚”,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无“力”办事。主要表现为是力“散”。主要表现为少数村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关系不够协调,村级组织合力不强。由于村两委职能职责模糊,加之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很易造成推诿扯皮和窝里斗现象。有的村主任认为,党支部就是抓党建,除此之外,权力都应属于村委会;还有的认为,支书只是几个党员按组织意图选的,主任则是成百上千民众投票选的,要与支部比大小、论高低。有的村支书认为,支部是领导核心,就应包揽农村一切事务,否则指挥就不灵了,不善于领导,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也有个别村党支部不敢领导村委会结果造成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村“两委”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还有一些合并村,并村未并心,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本位思想严重,变本加厉为自己的自然村争取“利益”,导致矛盾加剧,人心涣散。
三、有关对策建议
1.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人。极探索创新选拔培养方式,着力从源头上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一是优化选任方式,增强班子战力。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综合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直接选举”等办法选拔村主职干部,广泛实行竞职演说、竞职目标承诺等制度,真正把热心村级事业,能够带头致富、带领农民致富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岗位上。实行年龄梯次配备,30岁、40岁、50岁上下的干部应各占三分之一,将农村群团组织纳入村两委,将妇女主任纳入村委会,充分发挥妇女力量,将团支部书记纳入党支部,让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参与村务。二是培养后备人才,提供“源头活水”。 坚持村主职干部和后备干部两支队伍一起抓,通过干部引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等多种形式,从现任村“两委”成员和群团组织负责人、青年致富能手中广泛推荐选拔后备干部,任命后备干部为书记助理、村长助理,吸收后备干部列席村“两委”班子会议,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让后备干部尽快参与村务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坚持备用结合,村级干部出现缺额时,优先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从根本上改变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能力较弱和后备干部乏人的状况。
2.建立和完善管理考核机制,管好人。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大力推进村级干部队伍和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日常管理机制。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度,将村干部参照乡镇机关干部进行管理,推行坐班制,实现工薪协调匹配。但是,村干部坐班制要实行“柔性规定”。由于村干部平时需要兼顾自己承包地的农业生产,完全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作息时间来执行,与农村实际不符。因此,坐班工作时间制定应兼顾老百姓办事习惯、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和工作需要等因素,在农忙季节,要针对这一时段特殊情况做好坐班制时间的调配,做到村务、农活两不误。二是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根据平常检查和年底群众测评情况,将坐班执行情况纳入村干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作为村干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由乡镇(街道)根据目标管理,结合年终考评,日常在家履职时间、实行绩效挂钩。对违反相关问责事项的村干部,按规定启动问责程序,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常年不在家履职干部落实辞职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