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就业前的个性培养

2015-11-30李伟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就业体育教学

李伟

摘 要:了解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找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培养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就业;个性培养

一、前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活动中的情节千变万化,学生所充当的角色也经常变换,因而能夠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和场合,所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把学校体育作为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最佳手段,进而明确地把发展学生个性作为学校体育的一项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需求,用人观念的不同,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竞争能力不仅需要构筑坚实的理论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有敏捷的思维、高雅的气质和仪表、开朗的性格和坚定的自信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家知道不同的学生在兴趣、气质、性格方面都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同一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他们个性特点不相适应,学生的潜在能力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为此,了解其个性特点,并掌握他们的个性差异,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是组织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二、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

人的个性主要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发展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进取和竞争的意识,使其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心理素质。学校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学生个性独立行为的活动。素质教育弘扬学生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青少年是活动的主体。和其他教育活动不同的是,学生没有被固定在一张课桌之前,他们可以在相对广阔的天地里尽情游戏、运动、竞赛,其个性也可以相应地显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可以尽其所能;有组织能力的可以扬其所长;有心智的可以斗智斗勇等等。在这种的身体和心理活动中,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才能发挥其作用。另外,由于充分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给机体感官的刺激,在头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个身体上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身体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并可以把运动刺激所引起的这种心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因素刺激中去表现。

2.学校体育是充满民主氛围的团队活动。运动过程中,青少年个体组合成为一个集体,进行团体性的游戏、娱乐、竞赛等。社会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在体育小组、班集体和学校等社会化结构里,存在一种归宿感和荣誉感,这就使得青少年学生有一种自觉的相互依赖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尽快地凝聚在一起。在热烈的集体活动中,他们往往不觉得孤立,而自觉是群体的一部分,在这充满民主、友爱气氛的集体中,他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集体的力量,从而大大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积极向上的良好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及为集体争光的责任心。

3.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1)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通过鲜明的个性魅力影响学生。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鲜明!独特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研究更应超前,因为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与形式;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因此,在考虑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的同时,首先应考虑到师生的双向关系,体育教师除了一般教师必需的心理品质以外,还应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如鲜明的性格特征(这其中包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感品质等等),出色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可以概括为组织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以及其兴趣与爱好,因为,体育教师兴趣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他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与体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师必须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扩大其知识面,以引导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和尝试体育给人类的无穷乐趣。

(2)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 、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3)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

(4)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活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动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5)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6)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7)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个性形成的作用,从教学“主体性”与“主导性”, 教学的计划性与个性教学计划,教学的艺术性,教学的科学性这几个方面出发,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开发他们潜能,通过体育教学从多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宗华等.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贵州体育科技,2006.2.

[2]詹珊等.体育教学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3.

[3]施文忠.体育教学应注重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

[4]张君其.体育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个性[J].玉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

[5]宋晓红等. 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3.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就业体育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