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5-11-30刘飞孙钦飞王静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人才培养

刘飞 孙钦飞 王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媒行业作为新型行业,影响着人们信息传播和交流。在高校体系中,传媒艺术是一种特殊性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是立足现状与影响因素前提下,通过教育组织、运行机制,包含人才培养规格方法、制度目标等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传媒艺术专业和普通文科、理科专业比较,教学条件要求相对较高,且更为特殊。例如广告设计制作,采取课程打包教学方式,按照岗位需求,制定学习项目,明确支撑课程,但需依靠大量实践条件、师资作保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实践教学中,企业导师指导需求日益迫切,怎么确保师资供给,提升教学质量,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传媒艺术教学经验,主要分析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用项目教学法,可促进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用项目教学法,在真实工作岗位上,使用任务教学型,选择真实项目开展教学。对于培养对象,提出更为实际工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教师必须丰富自身知识点,掌握学习步骤。按照所需知识点、边缘化知识点,开展引导式学习,知识系统性不高。

开展团队项目教学,作为传媒艺术类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实施团队项目教学,有利于弥补个人薄弱缺陷,提高团队力量。在实施过程中,因教师水平差异较大,使用团队项目教学法,可培养教师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团队项目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常会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选定小组后,共同完成某一个传媒艺术作品,而每一个学生分担各自角色工作。然而,团队协作极易产生懒惰行为,加重依赖和依托现象,无法保障人才培养目标。

设置课程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极为关键。例如,针对广告设计人才培养,采取打包课程模式,也可选择分段式教学,在某一阶段,对于某一综合项目进行集中教学,在同期、前期支撑课程学习。在实际工作任务中,通常许多项目中,均会涉及一个课程知识。所以,设置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基础、后专业、核心课程等教学顺序。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促使软件行业快速发展,对课程体系设置要求随之提高。因此,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课程专业,做到人才模式的与时俱进。另外,制度缺陷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构建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人才培养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首先,教学改革,培养传媒艺术人才。在当今时代,传媒艺术类专业具有高要求的艺术性,传媒艺术内容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和人体工程学、美学、物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需重视人文、生态和环境的融合,传媒艺术是一种综合性、时尚性的艺术,需要综合考虑可见部分、物理和心理因素。同时,因传媒艺术专业是一种复杂、繁琐的教学系统,专业本身具有多元化要素,例如审美、功能与艺术等。

其次,教学改革方法,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能力培养。随着传媒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于传媒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为适应市场、社会需要,高等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方向,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传媒艺术的运用能力,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毕业后能以“真才实干”的本领直接进入市场。传媒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思想不断更新,在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秀经验基础上,树立全新、优质的教学观念。

第三,教学内容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学到真实技能、知识,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重点,高等院校教学必须摒弃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为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学习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高等院校的传媒艺术专业通常开设播音主持、艺术设计、新闻学等专业,并被认为是主干专业。而本专业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传媒艺术能力,能够展现传媒艺术的独立特色,让自己在学校所学新闻、播音、艺术等知识,能过灵活运用。。

第四,教学模式改革。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若想培养传媒艺术人才,需建立全新、科学的教学模式,按照专业实用特点,加强市场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将时间教学融入企业,让学生进入传媒公司、广告公司,或到电视台实习。通过现场实训,教师、企业专业和学生共同合作,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能够提高一个“质”的高度。

三、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从单纯知识传授,转变至重视培养学生发展、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针对传媒艺术的“实践性强”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不可代替的。所以,需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首先,实现项目化改革。現代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为一体科学模式,根据我国高等院校的传媒艺术展特点,提倡项目化改革方式,将原先单纯课堂结合实际项目,传媒艺术专业的课程趋向实践化发展。

其次,订单化改革。订单式改革主要为适应社会对于传媒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培养学生时,应与企业经常保持联系,清晰企业的人才信息需求,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第三,开放式改革。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对外开放”,鼓励学生走出效果,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传媒艺术的运用实践经验。可增设一些参观实习、实践性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传媒公司进行参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去实践,让学生可以直接面对市场和社会,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校外、运用到实践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媒艺术作为高校体系的重点课程和特殊专业,在传媒艺术教育中,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课程、教学手段等改革,同时,实现项目化、订单化、开放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外开放,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朝着创新、科学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景润.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6):257-258.

[2] 马兆峰.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新闻界,2010,(3):166-167,170.

[3] 徐媚.高职数字传媒艺术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速读(上旬),2015,(8):87-87.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