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组织艺术及实践方法之探究

2015-11-30王隐鑫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古人曾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对于学生更是如此。一堂语文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认真用心的把握着这样一份宝贵的时间,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水平的不同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也会有着千差万别。在如今这么重视教育的社会,教师则更需要在教育课堂中充分发挥教育实力,通过增加课堂艺术教学的形式,提升学生艺术气质使得学生得到更加全方面的发展。为此,笔者就在语文课堂中组织艺术教学的方法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组织艺术;课堂教学

“组织艺术”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创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得到学生配合的方法。教师有秩序的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艺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成功的进行教学组织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通过这种形式给班级集体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科学家证实,如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教学组织艺术方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语文课堂中的组织艺术可以是任意一种形式,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就是可以被运用的。

一、课堂组织艺术形式

1.讲故事

小学生正处于没有脱离孩子气喜欢听故事的年龄段,教师可以依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小故事本来就具有吸引性及感染力,故事中的语言一般比较通俗易懂,風趣又不失一定的道理。故事的最大特性就是直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知识编排一些吸引人的小故事,在故事的内容中添加学生所学的知识,故事的结尾由学生总结故事之中夹杂了哪些深层的含义,例如,教师在教学《示儿》时,教师可以悲伤的语气说:“从前的某一天,骤雨伴随着狂风,树木是呜呜的叫着,好像是在为谁哭泣,一间简陋的小屋里面一个卧床的老人,他的生命马上要结束了,他的儿子告别后他的邻居也进行了告别,这位老人忍不住哭出声来,老人的妻子问还有什么没有达成的心愿时,这位老人要儿子找来纸笔伸出颤抖的手一字一句艰难的写着,《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老人的妻子不明白诗中的用意,邻居解释说,老人嘱咐你们当南宋收复失地的那天,把那的好消息在祭奠他时告诉他,母子俩频繁点头,这位老人就是陆游,他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一刻仍然记挂着国家,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教师只是生硬的讲述教材中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问题学生会很快就没有了兴趣,如若是能将复杂不易理解的问题简单化细致化再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故事中这无疑会受到学生们的强烈追捧。让学生在新鲜刺激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慢慢理解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法

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最值得赞赏的教师是最会引导学生的教师”。由此可见,引导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引导法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引导法的根本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围绕课本教学内容,全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教学难点为重中之重开展课堂引导式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课文《瀑布》时,先询问学生,“同学们,你能谁见过瀑布,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之后要求学生熟读几遍课文,随即提问学生文中哪句是写瀑布声音的?哪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通过询问这些问题,可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导到课堂中来,给学生一些时间去独立的思考,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仅明白了如何描写瀑布还深刻的理解了要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自然引领下慢慢的找到了答案,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明白了作者写作时的用意更是理解了全文的内容。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又一次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语言的魅力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言语,师生间的沟通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评判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基准。语言不仅可以使得教师准确的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优美的声线中受到感染,教师的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每一句话都必须准确,具体生动,严谨,全面富有优雅性.例如教师在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来进行还原文章内容,学生依次模仿文中的“老头”“金鱼”“老太婆”等人物,学生模仿完毕后教师要立即给予鼓励并提出更好的建议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语言技巧的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很小没有什么抵抗压力的能力如果教师不小心说了一些不好的话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十分灵活的运用语言,借助语言的无尽力量来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在学生的心中一定会为教师留有一席之地。

二、做好课堂尾声工作

严格意义上讲,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是人们评判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杆。但是我发现,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重要性,有的教师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可是应该讲的新知识还没有彻底讲完,于是教师就直接匆匆结束,第二节开始是就直接连接上节课的尾声开始讲解,这样一来上一节课与这一节课之间就存在了知识的混合夹杂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过少,却担心时间不够用而努力的追赶教学进度,然后当距离下课的时间还有很长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却早早的结束了,这时候学生没有事情可做教师就只好让大家自己复习预习,这种类似的情形都属于失败的教学方式。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做到有头有尾。教学课堂尽量避免只注重开课前几分钟而忽略课堂尾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课堂最后几分钟,既要做到为下一堂课教学开展进行铺垫又要把最后几分钟做的风趣幽默有吸引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组织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教师教学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停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形式。教学是一门活的艺术,经过大量的教育工作者的苦苦钻研,课堂组织艺术早晚会成为指导教师更好教学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李莹莹.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现状及形成路径探究[J].鲁东大学,2015.

[2]李昊. 窦桂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艺术特质研究[J].渤海大学,2014.

[3]林辉春. 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J].西南大学,2012.

[4]王庭波. 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隐鑫(1987-),女,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族:汉,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