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2015-11-30马天舒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当代教育管理大学生

马天舒

摘 要:目前,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基本需求,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

1.适应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

由于出生于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我国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很早就学会独立生活,能够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并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同时,当代的学生也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过早地感觉到生存压力,加上家长、教师对其寄予厚望,从而使他们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竞争环境下,竞争俨然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样,特殊的外部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适应能力更强,更有勇气面对现实,敢于竞争。

2.价值观多元化,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有喜爱传统古典文化的,也有崇尚欧美文化的等等。同时,由于当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到许多以往人们同一时期所接触不到的东西,从而培养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并且喜欢追求新鲜感,喜欢寻求刺激,也不同程度地开阔他们的知识面。

3.独立自信,自主意识越来越强

在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并且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而使得他们从小就相对独立自信。同时,在许多方面进行家庭决策时,家长都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甚至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为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等方面都表现出渴望成熟与独立的欲望,并且在学校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不愿被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以及被动地接受知识。

4.个性张扬,个人表达欲强烈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都是思想较为独立,个性张扬,强烈地要求自己与众不同,并希望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类型。具体表现在:自我中心意识强,追求生活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喜欢走时髦路线,让自己更出众并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与他们的家庭背景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他们往往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因而团队意识相对较弱,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做事情一般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往往缺失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1.尊重个体,充分调动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当代大学生拥有喜欢挑战新事物,思维活跃,不拘泥于刻板的生活与教育模式以及自我意识更强等特点,因此,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样一个活泼、外显的群体,而是要加大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调查,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的力量,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尊重,并激发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教育水平。

2.因材施教,逐步构建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在不同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不同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每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都有差异,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相关部门必须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逐步建立和完善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沟通渠道,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并要对他们的信息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此外,将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上来,通过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教育活动管理模式,为他们创造更宽广、更自主的锻炼与学习机会。

3.注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氛围

近年来,由于许多家庭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交流与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并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这就需要大学必须将大学教育管理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并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大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以此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其一,教学要定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然后根据所反馈的测试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其二,学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的网络媒体工具,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其三,要注重开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就业观,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认识社会与人生,使他们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

4.强化当代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盯住当代身上的问题,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和积极规划未来,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在日常活动中,有目的性地引导他們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自学或学术研究,鼓励当代多与高年级学长沟通,吸取前人成长的经验。同时,还要定期开展抗挫训练。由于当代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性,很容易将人生的全部意义放在某个支点上,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感觉人生毫无价值。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正确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不断陶冶他们的性情,健全人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自律意识和抗挫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要深入调查研究他们的各方面特性,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采用正确的指导理论去分析其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紧密结合时代的特色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将教育、管理好当代大学生的重任落到实处,并最终为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顾坤华. 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12) .

[2] 王洪才. 论现代大学校长的社会角色[J]. 大学教育科学. 2006(01).

[3] 蒋旭明. 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社会角色[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5) .

猜你喜欢

当代教育管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当代》背后的当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