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科技创新券”与一则故事
2015-11-30张臻
文 张臻
对“创新券”来说,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节省10万元
也许一开始,你会对“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不太了解。但其实,这是一个有关分享与帮助的故事。
这则故事出自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陈杰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他讲到,今年的上交会上,遇见一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们的创业项目是机器人。
陈杰问,如果从你们的角度希望政府帮你们做什么?
“对于我们初创的团队来说,希望有一些仪器设施的共享来推动和降低他们的创新创业成本。”创业者继而谈到两个项目问题,由于项目的零部件需要3D打印,但他们无处可寻;且因为没有足够的专业设备,他们只能自己手焊一个电路板放在机器芯片里。
所以,这些大学生创业者一共花了一万四千多元来完成自己的项目。
然而,有了“创新券”之后,它会让“共享”的概念简单、有效许多。换句话说,创业者原本花费的一万四千多元也能够因此节省下来。
今年4月,上海市科委向全市数千家中小微企业与创业团队推出“创新券”,旨在降低他们的科研创新投入成本,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并鼓励这些企业与团队积极共享和使用创新资源。“与过去相比,‘创新券’增大了补贴力度、扩大了受益范围、扩大了服务项目。”
简而言之,便是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而且也使创业团队通过用“券”能够价廉物美地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研发与仪器共享服务。这些服务涵盖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测试检验、委托开发等,也涉及研发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等内容。而申请“创新券”的企业或者创业团队申领额度最高为10万元。
并且,“创新券”的申领也较简单,它采用网络认证、事前申请、事后补助的方式,周期为一年。在简化了申请流程的同时,企业只需前往已加盟了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研发平台”)的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即可,其纳入范围约380家,涉及各类科技服务5000项目。
至今,“创新券”已备受企业或团队关注,成绩傲人。
我们从一组由研发平台提供的数据来看:自4月20日“创新券”推出以来,共有488家企业和创业团队,申领了2400万元 “创新券”使用额度。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企业占35%;企业或团队人数不超过20人的,占57%。可见,“创新券”吸引了不少小微企业与创业团队。
“创新券”的申领也较简单,它采用网络认证、事前申请、事后补助的方式,周期为一年。
共享理念
故事还在继续。
当一位企业家得知这个故事之后,他慷慨解囊愿意赠送一台3D打印机给这个初创团队。陈杰回忆,当时正值六一,“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创业团队的时候,他们说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一个儿童节礼物”。
之后,陈杰建议他们,当自己做大做强后也能伸出援手帮助其他初创企业成长。此外,也希望能在自身使用之余,借给其他那些需要使用设备的人们。
其实,这种共享精神不仅来自于企业与研发机构的自觉,也来源于制度的保障与规范的落实。毋庸置疑,“创新券”的诞生也脱胎于这种理念的传递。
政府每投入1元的补贴资金,可以激励中小企业投入约309元的研发投入。
而在这方面,上海从早年开始就走在了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第一个地方立法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城市,早在2007年,上海市人大便审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办法。并且,在之后的2013与2014年结合实施情况对《共享规定》进行了修订。
因而,随着法规制度的完善,共享理念推进了上海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上海409家仪器管理单位共5278台/套,价值74.28亿元的仪器加盟研发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同时,为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使用效率,研发平台通过奖励评估,盘活资源存量。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底,累计541家单位的62288台次的仪器共获得2014年之前的共享服务奖励5136.64万元。
此外,这种仪器“分享”、 “共享”的理念让大量中小微企业得到了实惠。研发平台透露,通过这种服务与用户补贴,企业可以节省动辄几百万元的仪器采购、保养费用,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提升了他们的创新创业效率。
根据测算,政府每投入1元的补贴资金,可以激励中小企业投入约309元的研发投入。
故事结束了吗?
陈杰的讲述告一段落。“创新券”于7月1日开始正式使用。
一些企业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一些企业在讲述他们过往的无奈与如今的更多可能性。当然,对“创新券”来说,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能否实质性地产生效应,带动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创业团队的创新活力,并提升上海科技服务业,一年的时间还不算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