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效率研究

2015-11-30锋,孙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细分文化产业效率

林 锋,孙 瑾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效率研究

林 锋,孙 瑾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 350200)

基于文化产业的行业异质性问题、公益性与盈利性差异问题,设计6个不同细分文化产业的差异化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6个不同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变化取决于技术进步变化;第二,文化产业运行效率存在行业异质性,群众文化业和文化教育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负增长,图书馆业仅呈现微增长,而文艺表演业、文物业和文化市场相关行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较明显的正增长。

文化和残叶;运行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在全球“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背景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无穷魅力,已经成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1]。

虽然韩顺法[2]研究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扩散效应及经济带动作用与理论上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国内学术界多数研究验证了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为“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支柱产业”提供坚实的现实依据。如吴承忠和李臻[3]、吴威[4]验证了文化产业发展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傅才武论证了文化产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价值增量效应”,同时具有产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溢出性价值”[5];郑仕华研究表明浙江省文化产业具有很好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拉动作用[6]。

鉴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具体方案。随着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以及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如何提升文化产业运营效率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针对文化产业效率的研究成果,但主要考察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且对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效率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设计的细分行业出发,利用DEA模型测度中国文化产业具体细分行业的运营效率,有助于更好地剖析中国文化产业的运营效率。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效率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较多,研究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从国家层面研究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如马跃如用SFA方法测算了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研究表明中国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7]。二是从省域层面研究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并进行省域或东、中、西部区域的文化产业效率比较,这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形式。如黄永兴[8]、郑世林和葛堵沂[9]、蒋萍和王勇[10]、王家庭和张容[11]、董亚娟[12]、李兴江和孙亮[13]等学者做了该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各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文化产业效率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非规模效率的改善;同时省域文化产业效率差异明显,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东部表现最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三是仅研究部分省市文化产业效率,如鲁小伟和毕功兵计算比较了广东省等13个省市的文化产业效率,仅广东省和重庆市处于文化产业效率有效性行列[14];应翔君测度了14个省级行政区的文化产业效率,发现它们的综合技术效率偏低且是由纯技术效率低下和规模效率低下共同引起[15];熊小芳研究表明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DEA效率无效状态且是由规模无效率所致[16]。

以上研究文献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化产业效率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使我们对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整体情况有较为直观的把握。但是,目前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效率还存在可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第一,考虑文化产业运营效率的行业异质性问题。目前国内研究主要以文化产业整体为研究对象,未考虑不同细分文化行业的特殊性,也就无法体现不同细分文化行业运营效率的差异性,而行业异质性可能对运营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韩学周和马萱已经做了初步探讨,其从表演团体、画廊与画店、剧场与影剧院、文化经营机构、娱乐业5个细分行业出发,研究中国文化产业的细分行业的发展效率问题[17],为本文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启发。第二,考虑部分细分文化产业的非经济性产出问题。目前国内文献在投入产出指标设计时,多以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等经济性指标作为产出指标,这对盈利性娱乐业非常适合,但未充分考量部分文化机构的非营利性产出,尤其是主要靠财政补助的文化文物部门,如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艺术表演场馆等。因此,为准确评估各个细分文化行业的运营效率,需考针对不同细分文化产业设计差异化的投入产出指标,以考虑细分产业异质性,更为准确地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实际运营效率。

二、投入产出指标设计

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文化产业效率时设计的投入要素主要是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其中,资本投入主要用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资本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实收资本等进行测度;劳动力投入主要用单位职工人员数量、从业人员数量进行测度。国内学者在研究文化产业效率时采用的产出指标主要有产业增加值、产业营业收入额、文化产业产值等。根据文献综述结果,为考虑文化产业运营效率的行业异质性问题以及部分细分文化产业的非经济性产出问题,本文在此将针对不同的细分文化产业设计差异化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求更为准确地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

本文根据《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的分类,初步确定测度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艺术表演业、文化市场、文物业、文化教育业、文化科技业、动漫业8个细分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然后设计相应的、差异化的投入产出指标,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最后根据数据收集结果,发现文化科技业和动漫业的数据不齐全,据此剔除以上2个细分产业;最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发布的统计年鉴数据,设计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细分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指标

注: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文物业和文化教育业的营业收入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及其他收入。群众文化业主要指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等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文化市场业包括演出经纪机构、娱乐场所、网络文化经营机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艺术品经营机构、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及其他经营机构;文物业包括文物科研机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博物馆、文物商店及其他;文化教育机构包括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文化干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三、中国文化产业运营效率的测度结果分析

(一)方法选择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生产效率或发展效率时,使用较多的测度方法主要随机前沿分析法[12]、数据包络分析法[17]、超效率数据包括分析法[11]、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10]、非条件分位数估计法[8]。数据包络法(DEA)是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构建前沿生产可能性边界,优点是不需要设定具体生产函数,可以避免因为错误的生产函数而导致结果的错误,也不像随机前沿分析法需要误差分布假设,并能有效分解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效率[18]。因此,本研究也选择DEA法来测算中国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由于大部分使用数据包络法的文献均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研究不再论述。

(二)综合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本文选用DEAP2.1软件,以采用投入主导型模型及考虑规模收益的BC2模型,测算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结果发现,中国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均达到DEA有效。以上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中国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产业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三)曼奎斯特生产效率指数分析

本文运用几何平均法,同样借助DEAP2.1软件,计算中国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即Malmquist 指数)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2001~2011年间,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为1,由于篇幅限制在表2中未体现。因此,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Malmquist 指数取决于(等于)其技术进步指数,即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变化由技术进步率变化决定。

表2 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Malmquist指数(2001~2011)

注: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

由表2可知,第一,群众文化业和文化教育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3.4%,2001~2011年间多数年份小于1,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缓慢或新技术投资力度弱,导致没能为群众艺术馆和文化站(馆)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撑,说明群总文化业和文化教育业仍处在粗放式发展阶段,产出增长主要源于劳动力和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第二,图书馆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001~2011年间有7个年份大于1,说明图书馆业能较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第三,文艺表演业、文物业和文化市场相关行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7%、2.0%、11.1%,说明文艺表演业、文物业和文化市场相关行业能较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来进行产品(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传统产品(内容)改良、提升内部运营效率等,说明以上3个细分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已经实现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细分文化产业的行业异质性确实对其运行效率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2001~2011年间,主要作为公益性质的、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群众文化业和文化教育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现负增长状态,图书馆业仅呈现微弱的正增长状态;而盈利性质、自负盈亏的文艺表演业、文物业和文化市场相关行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正增长状态。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公益性质的群众文化业、文化教育业和图书馆业的运行效率。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发现现有关于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的研究文献未考虑文化产业的行业异质性问题、公益性与盈利性差异问题,据此针对6个不同细分文化产业设计差异化的投入产出指标,并考虑经济性产出与非经济性产出;然后通过《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收集数据;最后利用DEA方法测算6个不同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效率,主要研究结论为:第一,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实现了产业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第二,6个细分文化产业的运行效率变化取决于技术进步变化;第三,文化产业运行效率存在行业异质性,群众文化业和文化教育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负增长,图书馆业仅呈现微增长,而文艺表演业、文物业和文化市场相关行业的运行效率总体呈较明显的正增长;第四,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努力提升公益性质的群众文化业、文化教育业和图书馆业的运行效率。

[1]袁海,吴振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2,26(3):72-77.

[2]韩顺法.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7):21-28.

[3]吴承忠,李臻.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以长株潭城市圈为例[J].城市问题,2013,(7):59-63.

[4]吴威.信息文化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情报科学,2013,(9):146-150.

[5]傅才武.论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作用——以湖北省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69-76.

[6]郑仕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4):194-195,217.

[7]马跃如,白勇,程伟波.基于SFA的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8):97-101.

[8]黄永兴,徐鹏.基于非条件分位数估计法的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1):72-79.

[9]郑世林,葛珺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2,(10):48-58.

[10]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69-81.

[11]王家庭,张容.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31省市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9):75-82.

[12]董亚娟.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29-39.

[13]李兴江,孙亮.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0):124-128.

[14]鲁小伟,毕功兵.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区域文化产业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1):63-65.

[15]应翔君.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16]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7]韩学周,马萱.基于DEA模型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3):146-153.

[18]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12):29-35.

2014-11-01

省教科规划办2012年省教科十二五常规课题:“海西”文化休闲产业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FJCGGJ12-069 ;省教育厅闽台A类项目:弹性需求下闽台高校合作专业建设规模的探索和研究.课题编号:JA13571S

林 锋(1978-),男,漳州南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G114

A

1672-4658(2015)01-0101-04

猜你喜欢

细分文化产业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跟踪导练(一)2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
“钱”、“事”脱节效率低
文化产业
纸媒新希望 看新型报纸如何细分市场逆势上扬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