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亩田”之殃折射出农业互联网之困

2015-11-30孙杰贤

中国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裁员创业者产业链

本刊记者:孙杰贤

只有完整的农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服务格局,才能让农业互联网的创业者走得更远,让行业发展得更快、更健康。仅靠热情、技术和资本,农业互联网难以走远。

曾经红极一时的农产品B2B平台一亩田,最近又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

继刷单事件之后,又传出一亩田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裁员比例高达50%。对于此次裁员,一亩田官方给出的书面回复是:为保证一亩田客户的利益、确保绝大多数操行良好的员工与公司一同健康成长,公司不得不“刮骨疗伤”,立即决定推出改善业务体系、提升管理精度的一系列举措。

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也是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大数据平台。主要产品包括一亩田网站、一亩田手机 APP、三位一体的网店以及与百度合作的一亩田直达号。借鉴了美国成功模式Sysco的一亩田是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典型,一端服务批发商和采购商,一端服务农民和产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手段,以及线上线下的撮合服务,帮助产地农民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缓解农产品卖难和卖价低等传统难题。

就在今年6月,一亩田公司宣称,自己估值达到了480亿美元,并且预计2015年的交易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公司创始人更是雄心勃勃地称明年的目标是5000亿元人民币。

不管一亩田公司怎么解释大规模裁员事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公司的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分析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一亩田对农产品市场环境和特点做的功课不够充分(虽然电商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对困难和挑战估计不足。这从一亩田公司针对裁员事件书面声明一句话——“市场环境瞬息变化”也可见一斑。

本刊曾经做过一期“互联网+三农”的封面报道,指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是农业互联网模式探索的最大挑战。

以农业电商为例,它聚焦于农业产业链上、中游环节,受众为农民。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土壤成分多样化、生产者分散等问题,使得农业电商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远大于其它行业。而且广大农民千百年来的生产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得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更注重眼前利益。所以,如果对农业没有深刻理解和潜心经营态度,很难轻易涉足这个领域。这也是为什么,农业电商很少有人敢碰。

农业复杂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在实现农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创业者必须下沉至田间地头一线去发现、去试错、去积累。应该站在生态圈角度审视整个产业链,进行全面细致的布局。因为农业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会打击农业互联网的积极性,只有完整的农业互联网全产业链服务格局,才能让农业互联网的创业者走得更远,让行业发展得更快。

仅靠热情、技术和资本,农业互联网难以走远。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为开拓者——一亩田点赞。创新与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甚至失败在所难免。正如一亩田所说:“中国农业互联网的发展道路刚刚起步。尽管过程可能充满挑战,但我们依然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紧跟市场脉搏、持续创新、准备变革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常态,一亩田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裁员创业者产业链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人人车“暴力”裁员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产业链春之奏鸣
互联网创业者
惠普增加裁员5%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