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练拳而练拳
2015-11-30李保元
李保元
不要为练拳而练拳,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矛盾,但从拳理上来说并不矛盾。我列举一些现实中太极拳爱好者的练拳方法,这些练法在公园、广场等处随处可见,但却是不可取的。
一、音乐练习法
采用此种练法的人,大都是几个或十几个人聚在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练拳。我曾试探性地对这些人进行询问,他们回答说:“咱也不求啥真功夫,只要能活动活动就好……”层次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对此我无话可说。但此种练法违背了太极拳的理法,这一点是要阐明的。
太极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它是在松和自然的状态下运行的。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一样,每个人身体内部气血及经络的流通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练拳的节奏、快慢也不应该相同,用音乐的节律引导、统一他们练拳实是不明之举。笔者建议练习者摆脱音乐的节奏,应根据自己的领悟程度和身体情况进行快慢相间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训练水平。
二、破坏性训练法
何为“破坏性”?超出人们机能承受能力就是破坏性。超负荷运动产生的后果虽在人体内不会马上呈现出来,但长此以往将会以各种形式反映出来。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从师学习太极拳时,因为年轻、有劲,学习兴趣很浓,总想在短时间内学得更多些。我学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又学二路,接着又学如何发力,心里还觉得美得不得了。1988年我去北京拜会恩师冯志强先生后,他老人家对我的练拳作了这们的评价:“你这是拿自己的身体做破坏性实验。”自那以后,我改变了练拳的方法,即不震、抖,不要发力,做到每招每式意气到位,严格控制运动量。记得在北京和冯老师一起练拳时,我一有气喘现象,他马上说:“你运动过量了。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练不了一遍练半遍,不能气喘嘘嘘。”在运动量的把握上要尽兴而止,不可过量,这是原则。
三、散拳训练法
何谓散拳?没有聚合,劲力分散为散拳。散拳在相当一部分太极拳爱好者中都存在,表现为行拳时无度地开合,随意性强,忽视了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我练的心意混元太极拳虽看似松和自然开合大度,但其中有很严格的要求,如手高不过眉、左右手不过胸的中线,另外步法的变化是在身法变化之前,在意识的引导下,开则直入太空,合如孙悟空那样一下入地。只有在这种意境的指导下,才能产生力的聚合,使劲力的释放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散拳的另一个现象就是行拳时走的是几道劲,劲力不连贯。这种练法要想达到拳经中说的“力发一点”,那是不可能的。提到这个毛病,使我回忆起自己初学太极拳时的情景:老师在前面教,我在后面跟着练,为了增加记忆,老师把每个招式分开来教,用一、二、三、四来统一动作。这样的教法对初学者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好方法,便于他们掌握动作的过程,但是也使动作和劲力不连贯,给他们今后的修炼形成了潜在的障碍。
鉴于上述情形,笔者认为应该放弃单纯的练拳观点,而要把练拳的过程转化为品味太极拳的内涵的过程。笔者修炼的心意混元太极拳,自老师冯志强先生创始以来,集百家之长,融养生与技击于一体,养生于有形而技击于无形,造福人类,传承文明,健康向上,促进和谐,具有深刻的内涵。笔者将自己近四十年修炼心意混元太极拳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太极拳爱好者共勉。
一、潜心修炼 用心行拳
所谓潜心,就是除浮静心。初学者为了便于记忆,可以集体在一块练,但千万别听着音乐练。扎堆练,还有个不被人注意的问题,就是人体排泄出的废气相互吸收,这样对健康有害。最好的练习方法是,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中静下心来,仔细体味每个动作是否到位,多想各招式的理法。再就是,修炼与训练是有区分的,两者有主动与被动之别。修炼,这里面包含着修正的意思,修正就是改拳,是随着练拳的情况分阶段地进行修改。无数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只有在修炼中不断修正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练拳境界,才能一步一步进入化境。“静如五岳,动若波涛”,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费解,但是冯先生教授我的心意混元太极拳四十八式,我在十年中改了十遍,当改到第十遍时,我感觉到行拳真的如在波涛中搏击一般。正如恩师所说的那样:“改拳九遍都不行,必须得改上十遍。”所以说太极拳如同孩子上学一样,要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学完大学的课程,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学业有成。
二、三分练拳 七分养拳
养拳者,即养气、养血。把握练拳适度为养,心平气和的修炼为养,活桩慢练为养,反之即为伤。把握运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情况下拳练到兴处时越练越有劲,但停下来后如果感觉浑身疲惫,这实际上是身体在告诉大脑:“我受到伤害了,受不了啦!”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控制运动量,每天练习套路以二三遍为宜,身体发热即停,然后再根据季节练一些单式功法,如缠丝功、大力金刚功等,并根据功法再练习一些三丹开合、采气功法等。这样看练的虽不是拳套,但对养拳十分重要,符合身体营养的输送原理,符合采集(采气功法)、蓄存(即三丹开合,上丹天阳,下丹地阴,中丹气海即丹田)、输送(行拳)这样的修炼模式,久而久之身体自然强壮。
三、拳功合一 内外兼修
心意混元太极拳是拳功合一的拳种,这套拳里融会有心意六合、通臂缠丝等功法,在修炼中体现了式式中定的功法理念。先师冯志强先生在对笔者的教授过程中,一再强调行拳中每招每式都要体现它的功法,如起式中的四正手的按,当两手腕部按于两胯根时,不要马上起下式,而是舌抵上腭,提肛闭气,眼看前方45度,这样停上一会后再放松走下一式。这种功法叫千斤坠。再如,单鞭一式,当左手从右方缠绕一圈后向左前方展开时,双手领两臂下沉于裆前,仍稍停片刻后再走下式。这就是中定,它的理法是:当身处四象时,两臂下垂于裆前,身体放松,两眼微闭。此时会阴穴采地阴以养精,丹田纳万物精华以养气,天门穴开天阳以养神。仅此一中定式,便体现了练丹的功法。凡此种种,这种拳法的修炼内则涵养五脏七腑(六腑加脑为七腑),外则强身健体。为什么说心意混元太极拳养生有余而技击无形?就是通过平时的修炼加上合理的饮食习惯,达到“吃得香,睡得着,身体棒”的标准,在技击方面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应付。打人不见手,就是说对方挨打了却不知道是怎么挨的。出拳不见拳,也是说谈在笑中制人。人们常说的“太极十年不出门”,是说不练到一定程度,遇到情况时知道该用些招数却使不出来。太极拳不是不打人,只是功夫不到,若功成圆满时浑身处处都是手。
综上所述,笔者以自己的拙见,把目前太极拳训练的一些现象做了一些概述。总的说来,太极拳是个深奥无比的拳种,它深刻的内涵需要细细品味,当你尝到它的甘甜时,就会兴趣盎然,当你功有所成时,则会感到妙趣横生。“一层连一层,层层趣无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