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旷野中央呼喊莫西子诗《原野》

2015-11-29尧耳

普洱 2015年7期
关键词:木吉他口弦莫西

尧耳

初识莫西子诗是在电视节目《中国好歌曲》上,他用质朴的唱腔将决断深沉的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时隔一年,莫西子诗献出了他首张完整的个人专辑。从编曲、配器、意境到唱腔,这张《原野》都迥异于流行市场中的商业音乐。从曲风的独特和放肆到词句的简洁隽永,在烂俗的流行音乐市场,《原野》中的莫西子诗就像站在旷野的孩子,孤独而坚韧,对着这个复杂的世界,发出内心真诚、执拗的呼喊。

莫西子诗为专辑定义了几个关键词:自由、原始、狂野。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较为完整的呈现出这样的概念。除了木吉他、手鼓、口琴,莫西子诗选择了民族味道浓烈的口弦、笙、唢呐等乐器,没有激烈和混杂的电子元素,简单的鼓点和吉他,随意得近乎呢喃的唱词,以及随性而起的唢呐或是口弦独奏,就像是深山部落里,欢聚畅饮后围着篝火,毫无顾忌的放声喊叫,在辽阔苍凉的荒原之上,在远离文明的原始群落,一切所谓的规矩被打破,只听到真实的人性在歌唱,这也许是音乐艺术能带给听者最纯粹的释放。

整张专辑采用彝语演唱,仅仅从音乐本身,模糊的诗意就已经充盈了整个聆听的过程。在公开的表演中,莫西子诗显得温和而不善言辞,他略带局促地坐在台上,双手紧张地握着,低声说起制作专辑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却极少谈论私人生活。但当他拿起乐器,独自完成包括吉他、鼓、口琴、口弦的演奏,他便很快成为沉浸于自己音乐世界的个体,他的呼喊和吟唱自由、真实,毫无做作与矫饰。这种独立的精神气质体现在了他制作专辑的过程中。

《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为他带来巨大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歌词来自于青年诗人俞心樵,用激烈到血腥的歌词,将年轻时撕裂的爱情表达得极为彻底,莫西子诗的音色高亢舒展,独唱时便把这种近乎疯狂的情感展现出来。决赛时的版本,郑钧为其增添了摇滚和电子的元素,编曲也显得更加圆熟和“国际范”,这在带来更多噱头更大影响的同时,却一定程度损害了原本的质朴和原始。

也许正是如此,《原野》的制作中,莫西子诗固执的将最火的歌曲排除在外,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将“原始、自由”的氛围贯穿始终。

因此,莫西子诗更像是一位用音乐写作的诗人。在《原野》中,他用独特的乐器和简单旋律写下的,均是一个个与生命、缘分、情感有关的命题,《山魈》来自于阿妈口中的鬼神传说,白的路、黑的路,简单的故事,却像是人生的真实隐喻;《知了只叫三天》用蝉的生命引发缘分聚散和相遇短暂;《妈妈的歌谣》传递出悠扬抒情的思念,而《丢鸡》则是生动活泼的小品。月光下,莫西子诗独自走在川南高原的荒野之上,月光照下来,他的思绪肆意散开,想起童年时老阿妈的话,家乡的树林和墓地,想起乡亲们的相处、交谈,部落里围着篝火举行古老的仪式,快乐的喝酒和跳舞。步伐随着情绪时快时慢,口中随性唱着含糊的歌谣。在这场美好的路途中,我们跟随着莫西子诗沉入原野的腹地,木吉他的扫弦是风的节奏,鼓点就是大地的心跳,闭上眼,趴在大地之上,感受生命最本真、最纯粹的质地。

这是莫西子诗为我们描绘的独特异想世界,他游离于主流音乐之外,坚持发出大地深处的脉动和呼喊。

猜你喜欢

木吉他口弦莫西
口弦
妈妈的歌谣
非遗乐器“口弦”在新时代舞蹈创作中的运用
乐器,音乐人的“剑”
Guinness World Records吉尼斯世界纪录
凉山彝族口弦(之三)
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
莫西,莫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