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四地论道普洱

2015-11-29罗艺潇/编辑整理

普洱 2015年7期
关键词:普洱茶普洱茶园

罗艺潇/编辑整理

5月23日上午,以“天赐普洱·世界茶源·传承文化·保护遗产”为主题的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大剧院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以“茶·文化·生态”为主题,围绕“茶与人”、“茶与信仰”、“茶与自然”三方面,深入挖掘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与精华,探讨、揭示其背后的中华文化伦理、哲学和智慧。本届论坛是两岸四地合力弘扬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推进茶业界交流合作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从多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千百年来茶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与贡献,海峡两岸800余人次参加了论坛,人民网全球同步直播论坛盛况,数十家海内外媒体云集普洱,深入报道论坛的成果。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将所有人的话语登载,这里将一些精彩语录呈现。

台湾冶堂茶文化工作室

何健

养生养心养天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向来讲究文以载道,而茶极大比例在生活中滋养人们,早已形成一种生活之道。茶道的形成并非遥不可及,避免好高骛远也无需装神弄鬼,凡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自己倒一杯茶,经由行茶过程的专注,让身心沉寂下来,通过观色、闻香、品味在细微的转化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生命力,借以澄清、关照自己,在全然的静中充分了解自己,并洞悉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适当地让自己放对位置、做对事,如此一来不但不会徒劳无功而虚度一生,且必然对社会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朱小健

茶——两岸文化交融的活水

茶,既是中华文化表层的日用品,也是中华文化中层的生活方式,更是中华文化深层的精神追求。今年1月25日至2月1日,两岸30名大学生聚首台北书院,伴琵琶洞箫慢品文山包种,围炉食养山房听冬雨打荷,细酌木栅乌龙,漫游北埔膨风茶文物馆,比斗东方美人擂茶,端坐南投竹山,游山茶访亲历四季茶序礼节,穿梭日月潭老茶厂车间观察红玉前世今生。两岸学子无一不为茶的多样性而感叹,为茶的深邃而悦服,为茶的静谧而警醒。两岸的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峡两岸的茶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亚文化,两岸的文化个性并无高低优劣,有点知识各具特色的精彩。两岸文化的交融,需要认同促进,青年具有催化作用,两岸青年不但坐而言,更已起而行。而茶,就是其中极具生命力的清泉活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

林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浅谈茶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

一、茶是“健康之液”

这是茶的本质属性,也使茶作为一种饮料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包括了以茶养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加强以茶为媒介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新方式的探索。

二、茶是“快乐之杯”

茶是一种生活,但绝非一种单调的生活,在喝茶的方式上我们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切实做到“古法创新,新法承古”既要方便适用,又要时尚有趣。茶是一种享受,即把饮茶从生活琐事升华为生活艺术,既要满足大众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

三、茶是“灵魂之饮”

一杯茶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借助于茶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容易被大众感知和接受。

四、茶是“民生大计”

茶不仅仅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重要商品而且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芬芳的外交名片。我们强调茶是“民生大计”意在促请各级党政领导把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五、茶是“图腾饮料”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出于信仰把某些特定的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部落祖先或神灵来供奉,因此对这些动物或植物怀着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崇拜。据说是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神农氏即炎帝,我们中华儿女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理当把茶奉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饮料,切实怀着敬畏之心来事茶。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

生态信仰与普洱茶文化

现在人类文明的进化大家最大的担心是生态文明的退化。高山云雾出好茶,从民族生存的生态信仰,古树生存的生态环境,茶园管理的生态法则和茶叶生产的生态原理,以及茶叶种类的生态和谐,最后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茶叶功效的自然平衡来阐述普洱茶是一个与生态信仰有密切关系的茶叶文化。

我在云南八年总结普洱茶的三大文化,来自古道、古茶和茶园的生态管理。我现在到处炫耀的不是普洱茶的功效而是普洱的生态茶园,因为只有虫子吃的我们才敢吃,只有祖祥茶园的生态茶园才可以一斤生态茶卖到两千欧元,欧美的订单在所有茶叶都大量退货的情况下,只有祖祥的生态茶叶供不应求。这就是生态茶园给我们带来的思考,这种生态文化带来的生态效应也是我来云南最大的收获。以人为本崇尚自然,我觉得普洱茶这种自然晾晒形成的晒青毛茶,不正是我们现在最需求的生态信仰的体现吗?现在没有单独卖产品的,卖的都是背后的生态文化理念。

今天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可以在八月份到十月份完成世界上第一个茶叶基因组。我们斥了巨资,其中,普洱市给了大力的支持,我们这个项目还同时与英国、日本、韩国来竞争,我们身上肩负着民族责任感。茶和自然、茶和人生、茶和天地、茶和世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人类离不开茶的原因,普洱茶的生态信仰,生态文化让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余悦

茶文化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以古代文士茶事生活为视角

文人饮茶重“品”,啜饮清茗和归隐田园、幽居山林意境相同,成为文人快意适性、乐天知命的普遍文化行为和精神享受。以茶相伴是文人的雅趣。文人饮茶对环境、氛围、意境、情趣的追求,体现在许多文人著作。文人饮茶,还十分注重品饮人员。中国文士重视品茶,也懂得雅赏。他们不仅在品茗中获得极大精神愉悦,也善于将这种自在的心情表现出来。这些优秀的茶诗和茶画,就是我国艺术宝库里的璀璨明珠。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江用文

弘扬茶文化创新茶科技,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茶叶产业高度重视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是,茶产业充斥的某些活动表面上打着传承茶文化的幌子,实际上有别于茶文化的核心理念,对此需要茶文化工作者及时加以纠正。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茶叶市场正走向供过于求; (2)现行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 (3)现行生产范式粗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建设高标准茶园、推进生产和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土地、劳动力和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

在论坛的交流过程中,大家都一致认为,如今茶叶已经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中国茶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吴军捷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茶是如何走进人们生活的,他认为“真正宣传茶,是深刻领会了茶对人类健康的重大作用,在负责的政府指引下带公益性的行为。如果只是把它当成茶企的商业行为,难免走偏。”茶学博士、国家一级评茶师王岳飞在《弘扬茶文化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提高》演讲中,也发表了普洱茶是养生之叶,健康之叶,饮茶养生,饮茶长寿的观点。

《农业考古》编辑部主任施由明从茶性与农耕民族的国民性性角度展开讨论,正是因为茶性正好和中华民族这个农耕民族的特性相契合,所以中国国民喜爱在茶中寄托灵性。来自北京香山大学堂禅茶书院院长孙韶辉,从禅茶的内涵上破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禅茶之“禅”的意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禅茶,给了我们一个了解自心、观察世界的角度给了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清净和自在的心门。

两岸四地的思维碰撞出一场涉及到茶叶方方面面的火花。茶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茶与农耕民族的国民性相契合;茶性与佛思儒道相融合,并具有宗教信仰的超越性,茶已渗透到人们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这些有关于茶叶的精髓理论在会上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普洱茶普洱茶园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湄潭茶园
普洱茶怎么泡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