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初探——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为例

2015-11-29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贸国际贸易实训

田 樱



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初探——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为例

田 樱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福建福州 350015)

独立院校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实习实训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国际贸易专业在实训环节仍存在一些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文章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为例,探讨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运行。通过三个环节的实训,从强化单项技能到模拟综合技能再到真实的实习实践,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贸职业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独立院校;国际贸易;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一、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与一般的经济类专业不同,其对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都很高。学生必须能够系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和现代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熟悉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经营方法、业务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进出口业务和外贸单证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外贸业务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翻译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养[1]。但考虑到专业学习的时间跨度和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其他具体情况,这些专业素质仅仅通过课堂上的专业课程学习很难培养形成。因此,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完善的实训平台既能够解决国际贸易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又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式的学习过程,在综合运用以往所学的基础上,获得贸易实战的经验。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是福建省首批创办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作为经济系下属的一个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面宽广、实践操作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往年用人单位对以往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我院毕业生普遍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则有所欠缺。如何通过提升经贸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一大课题。

本文将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为例,对独立院校校内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进行分析。

二、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两种类型。

一是校内模拟实训。校内模拟实训主要结合各门专业课,如外贸实务、外贸英语口语、外贸单证与结算、外贸函电等,利用课堂模拟进出口交易场景及相关的业务模拟软件进行实训。

二是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二的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对外贸易业务、国际贸易实务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了解;第二阶段是大三的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是大四的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巩固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操作技能,通过直接参与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对国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为学生毕业后正确择业和今后定位创造条件。通过校外实习,将学生化整为零到外贸相关岗位进行实训,主要从事与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岗位相关的工作。

这两种类型的实践方式都为学生提供了业务实践的机会,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校内实训与真实业务实践有一定的差距

校内以课堂模拟进出口交易场景和业务模拟软件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停留在仿真为主的状态,侧重模拟,与真实的业务实践毕竟还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学生毕业后外贸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2]。

2.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提供大量实习岗位

由于国际贸易岗位的特性,校外实习基地无法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多数学生需要自行寻找实习单位,而大部分外贸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即使愿意接受实习生的,数量也往往非常有限,因此学生也不容易寻找对口的实习单位。同时,外贸实习单位较为分散,校内指导老师只能通过微信、飞信、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遥控指导,管理与指导的难度增大[3]。

3.校外企业实习对提高学生业务技能的作用不大

由于存在寻找对口实习单位的困难,造成部分学生“假实习”的情况,即仅仅只是在单位盖了一个公章,并没有参加实际的工作。而对于那些确实参与实习的同学来说,也往往由于实习时间短暂,或者业务资料的机密性,只是见习或做一些杂事,较少涉及业务环节,使学生真正从事外贸业务操作的机会较少,因而对提高学生业务技能的作用不大。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

国贸教学中应依托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操作来掌握外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我院可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施递进式外贸实践教学模式。首先是各门专业课程单项实训,然后是以整合知识为目的的综合实训,最后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校外实习。三个环节梯次进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综合外贸技能。

1.单项实训

单项实训,主要分布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由各门专业课老师根据课程设置在每门课程实践环节安排专业的软件或课时训练学生的单项技能。

具体的课程及训练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单项实训课程分布

通过这些单项实训,对学生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分别进行培训,使学生逐个掌握各项知识,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综合实训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授课是一个兼具宏观和微观特点的过程。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的层面,单项实训虽然使学生掌握了外贸流程的各种单项技能,但由于各门专业课都是独立开课,且开课时间及授课进度不一致,各项技能处于一种独立分割的状态,学生无法从宏观上有效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对外贸业务中具体的流程及操作缺乏系统的认识[4]。因此,需要把各种单项技能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实践技能,也就是还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实训,从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将先前几个时间上跨度较大的学习或实训环节串联起来,在复习和综合应用所学技能的同时,理清一个完整贸易工作过程的脉络。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校内综合实训作为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院所缺乏的也正是这个环节。

从具体操作来看,可以通过模拟外贸业务,将学生按照不同岗位分组进行实训。

首先由具备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老师模拟创建外贸公司,并担任公司经理,负责指导整个公司的运作,其他专业课如外贸实务、外贸单证与结算、外贸英语函电、报关、报检等的老师则作为指导老师,分别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指导。

其次,设置外贸企业、银行、货运、保险公司、外汇局、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局等部门,将学生按照其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别划分到不同的部门。

最后,根据外贸工作流程进行综合实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模拟买卖双方,从建立贸易关系开始,依次经历询盘→发盘→还盘→成本核算→订立合同→催证→审证→备货→制单→订船和办理保险→报关报检→交单结汇→业务善后各个环节,使学生切身体会国际贸易的整个工作流程。同时,要求学生进行轮岗实训,逐项完成进出口业务从贸易洽谈到结汇核销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学生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综合实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各项技能,有利于使学生掌握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切身体会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在相互协作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学生在校内进行了以上提到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后,到外贸工作岗位上的顶岗实习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外贸各个岗位的工作,将课堂理论与现实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其效果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5]。

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可以采取分散实习和安排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由学生在实习单位独立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将校内教师指导与实习单位教师指导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由一些责任心强、高素质、有经验、业务对口的教师团队构成,采用当面指导、信函指导和电话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校外指导教师主要由实习单位配备,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选定的实习单位必须相对稳定,未经校内指导教师许可,不能随意调换。实习结束后,校内指导教师汇总校外指导教师的评价信息,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工作能力及实习材料对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校外实习的成绩。

校外实习环节将学生置于真正的外贸活动中,在实战中检验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训的成果,有利于实现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对国贸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为学生毕业后正确择业和今后定位创造条件。

四、结束语

从强化单项技能到模拟综合技能再到真实的实习实践,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是完成外贸职业能力培养任务的关键。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外贸行业各个岗位的实践技能,操作外贸流程,为外贸行业输送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国贸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长期过程。

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对目前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知外贸操作流程,了解外贸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因此,学院应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鼓励或派送更多的专业教师到外经贸企业参加兼职、咨询和国际经贸实践活动,提升双师型教师在现有教师团队中的比重。同时,学院要加强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总之,国贸专业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置适当的实训环节,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外贸人才。

[1]张燕平.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的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祝丽杰.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对外经贸,2012(2) .

[3]步雅芸.以“网络+工作室+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探索[J].太原大学学报,2011(4).

[4]田国杰,陈伟.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开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5]席庆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山东纺织经济,2011(4).

(责任编辑吕玉英)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uilding the Platform for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Independent Colleges——Based on Sunshine College of Fuzhou University Practice

TIAN Ying

(Sunshine College of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15, China)

Independent colleges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provid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aspects to improve in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 for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according to the Sunshine College of Fuzhou University practice. From 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 skills to analog integrated skills and to the real practice, step-by-step, practical training can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better skills of foreign trade occupation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independent colleges; international trade; training; platform building

G642.44;F740.4-4

A

1008—6129(2015)01—0013—04

2015—01—04

田樱(1980—),女,福建诏安人,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外贸国际贸易实训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