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

2015-11-29蒙振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30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兽疫百色市羊场

蒙振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3000)

百色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

蒙振亩(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33000)

为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百色市通过广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羊场4个,共饲养山羊394只,发病215只、死亡105只,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54.5%、48.8%。经采取普查、监测、诊断、检疫、监督、封锁、扑杀、消毒、免疫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认为,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是有效阻止小反刍兽疫蔓延扩散的成功经验。

小反刍兽疫;调查;防控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PPR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年-2020年)优先防控的外来病。2014年4月,PPR历史上首次传入广西百色市。疫情传入后,百色市按照《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和《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规定要求,采取了普查、监测、诊断、检疫、监督、封锁、扑杀、消毒、免疫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保障山羊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 流行状况

2007年7月,PPR首次传入我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1]。2014年4~5月,百色市田阳、隆林2个县4个羊场未经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批,擅自到PPR疫区S省引进种羊80只,引进7d后相继引起4个羊场山羊发病,经使用氟苯尼考、地米考星等药物进行治疗未见好转,羊群均全部注射口蹄疫疫苗。4个发病羊场饲养山羊394只,发病215只、死亡105只,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54.5%、48.8%(详见表1),隆林县D羊场引种山羊较少,且使用药物对症治疗,死亡率、致死率相对较低。经百色市重大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专家深入羊场进行临床诊断及病理解剖,初步诊断为疑似PPR。采集病料逐级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实验室检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判定为疑似PPR,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PPR。2014年4月,PPR历史上首次传入广西百色市,因违规引种导致发生了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给山羊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表1 百色市4个发生PPR羊场流行情况调查表

2 流行特点和特征

2.1 流行特点

山羊和绵羊是PPRV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2],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PPR潜伏期为4~10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PPR的潜伏期最长为21d[3]。

2.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经实地调查,病羊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毛色无光泽,体温升高(40.5℃以上),呼吸困难,咳嗽,鼻腔分泌大量浓性卡他样鼻液,出现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且遮住眼睑,病羊严重腹泻,部分病羊有口腔溃疡。经解剖发现病死羊口腔黏膜出现糜烂,肺尖肉样病变,盲肠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纹状出血,呈斑马状条纹,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

3 实验室检验

2014年4~5月,经百色市重大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专家初步诊断为疑似PPR疫情后,采集发病山羊样品62份,其中:鼻腔棉拭子23份、血清33份、组织(肝、肺、淋巴结)样品6份。采集样品的山羊均未使用PPR疫苗进行免疫。广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PPR阻断ELISA检测法检测血清样品,RT-PCR方法检测鼻腔棉拭子、组织(肝、肺、淋巴结)样品,结果判定为疑似PPR,检测结果详见表2。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检测确诊为PPR。

表2 百色市抽样检验4个发病羊场结果统计表

4 防控对策

4.1 开展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真实掌握疫情动态

2014年4~5月,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深入疫点调查疫情发生原因,分析评估疫情流行趋势,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扩散。扑灭疫情后,每月定期组织1886名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对辖区活羊开展PPR专项调查,以行政村或社区为调查单位,重点普查活羊是否有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临床症状,详细填写专项流行病学调查表信息。2014年6月以来,百色市共调查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1822个行政村,调查1473个羊场31.73万只活羊,没有发现疑似PPR病例。

4.2 全面开展预防免疫注射,建立强制免疫屏障带

根据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区)相继发生PPR的流行状况,百色市从2014年6月起,对活羊实施PPR强制免疫。因首次开展PPR免疫工作,免疫前对防疫人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统一要求活羊颈部皮下注射疫苗1头份,做到一羊一针头,PPR疫苗对热敏感,稀释后的疫苗避免阳光直射,并将稀释后的疫苗放在冰水中保存,规定稀释后1h内使用完毕。免疫注射工作先从受威胁区开始,最后对疫区内羊只进行免疫,防止疫情传播。免疫前严格进行羊只的临床健康检查,对临床表现不正常或60d以下羊只暂时不进行注射。百色市免疫活羊近104.9万只,没有发生免疫副反应,免疫保护期长达3年,建立起坚强的免疫屏障。

4.3 开展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2014年7月以来,百色市一直持续开展PPR监测工作,以原疫区县和引进山羊较多的县为监测重点,共抽检百色市辖8个县(区)68个羊场的山羊鼻腔棉拭子样品340份、血清样品1600份,采集血清样品的山羊均进行PPR疫苗免疫注射。抽检屠宰山羊组织(肝、肺、淋巴结)样品58份。经广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百色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PPR阻断ELISA检测法检测血清样品,RT-PCR方法检测鼻腔棉拭子、组织(肝、肺、淋巴结)样品(按饲养点合样检测),检测血清样品免疫抗体阳性率达83.75%,PPRV核酸全部呈阴性(详见表3、附图)。

附图 RT-PCR电泳图

4.4 强化检疫监督,防止疫情蔓延扩散

4.4.1 全面开展产地检疫

百色市辖12个县(区)135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设立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205个,以乡镇为单位动物产地检疫开展面达100%。动物检疫员严格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对申报检疫的活羊认真检查是否有PPR临床特征症状。2014年7月至今,百色市产地检疫活羊7.3547万只,未发现PPR可疑活羊,把疫病真正控制在源头,防止疫病远距离传播。

表3 百色市监测山羊PPRV核酸及免疫效果情况统计表

4.4.2 规范屠宰检疫

现百色市设78个家畜定点屠宰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检疫程序定岗、定员、定责,严格执行屠宰检疫制度。动物检疫员认真开展头部、内脏、胴体等项目检疫,特别注意检查屠宰羊只是否有PPR特征病变,保证上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2014年7月至今,百色市开展屠宰检疫羊2.1087万只,均末检出疑似PPR有害肉产品。

4.4.3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从2014年5月起,百色市禁止从疫区引进羊及其产品。从非疫区调入的活羊,必须持有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调入后必须隔离观察30d以上,着重观察羊只的动态、静态、食态等临床表现,定期测定体温、呼吸、脉搏,必要时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实验室检测,确认健康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2014年7月至今,从市外调入活羊0.4586万只,监测未发现PPR阳性。

4.4.4 内防外堵,防止外疫传入

在百色市隆林县平班镇、那坡县城厢镇设立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坚持24h值班制度,严格开展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检查,对进入百色市的活羊及其产品严格验证查物、临床健康检查和消毒工作,严防境外、市外PPR疫情的传入。

4.5 及时处置突发疫情,清除疫源

为清除传染源,2014年百色市对发生PPR的4个羊场病羊及同群山羊289只,在不放血条件下全部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羊场的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也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疫情期间,县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封锁发病羊场21d,关闭疫区县所有活羊交易市场1个月,暂停活羊上市交易。处置疫情做到“早、快、严”,严防疫情扩散。

4.6 开展消毒,净化污染环境

PPRV对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如酚类、NaOH、酒精)敏感,为了净化污染场所,百色市对羊场的金属设施和设备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羊场的圈舍、场地等使用2~4%氢氧化钠等高效消毒药喷洒消毒;羊舍的饲料、垫料等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对羊粪便采用堆积密封发酵方法处理。皮毛消毒采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这在控制PPR的流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 讨论与总结

5.1 开展预防免疫是防止PPR流行的基础

PPR免疫注射方法简单,基层动物防疫员容易操作,免疫效果好,免疫持续期长。在疫病广泛流行的特殊情况下,单靠扑杀和封锁措施难于奏效时,实行强制免疫制度是行之有效的。

5.2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是发现PPR的主要手段

PPR流行症状及解剖病理变化的特征明显,基层兽医技术人员易于掌握。实验室检测耗时少、特异性强。只要认真开展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就能够及时排除疫情隐患。

5.3 及时扑杀疫点内病羊及同群羊并作无害化处理

百色市历史上首次发生PPR疫情,必须采取严厉防控措施。病羊及感染羊是传染源,必须及时、果断地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绝不留后患。及时扑杀疫点内病羊及同群羊并作无害化处理是清除PPR传染源的重要措施,是防止疫病继续传播扩散的主要环节。

5.4 加强引种防疫监管是关键

2014年全国大面积流行PPR,主要是无序引种或跨省调运活羊引发。只有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严格落实检疫审批、落地报告、隔离观察、抽样检测等工作制度,实行调运前、中、后全程监管,才能防止疫病远距离传播。

[1]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等.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8):24-25.

[2]蒋梅,杨仕标,张念祖.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趋势与防控[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增):88-91.

[3]董春霞,黄恒,凌洪权,黄诚.重庆市一起输入性小反刍兽疫应急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5):112.

蒙振亩,男,广西田东县人,高级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兽疫百色市羊场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百色:评选201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羊场疫病防控体系创建思路及分析
探究规模羊场疫病综合防制措施
团结的班子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