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桐城师专为例

2015-11-29许仁峰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桐城派桐城文献

许仁峰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
——以桐城师专为例

许仁峰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桐城 231400)

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因此保护和发展区域文化是社会主义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着手,以桐城师专为例探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优势点,并对未来高校图书馆思考与努力的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区域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与区域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一方面图书馆能够满足区域民众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区域文化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改进与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以其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对区域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的要求赋予了地方高校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面向群体的多样化,农民、学生、职员都有获取大量社会信息的实际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机构的有效补充,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以我校为例,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有百年办学历史,1904年秋(清光绪三十年),桐城派晚期大师吴汝纶先生,建立“桐城中学堂师范班”,此举开安徽新式师范教育之先河,桐城师范教育也由此发端。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以戴名世、方苞、刘大 、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因文学与戏曲上的极高成就也因此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地方文化的昌盛为高校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术研究的成果又提升了区域文化建设水平,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桐城师专图书馆把服务桐城区域文化作为自己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优势

(一)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文献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强的特点。高校图书馆除了拥有传统的纸质文献外,还拥有诸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字信息资源。以我校为例,目前图书馆纸质藏书37.36万册,电子图书3241GB,数字资源量9789.79GB,现刊389种,建有校园网和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宽带连接。

(二)专业化的团队

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普遍配备了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辅助高校图书馆知识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一名合格应用与复合型兼备的图书馆员应掌握图书馆学、管理学、心理学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读者服务方面具有其他文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现代化的设施

地方高校图书馆经多年的建设发展,物质条件优越,拥有便于书籍借还及查询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用于书籍整理、借还条码设备,开放式的阅览室必需的图书防盗设备,保障消防安全的消防防范设备,以及配备各种复印机、传真机便于给读者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享受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均优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

(四)贴近地方文化

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传播区域文化的重要职责,作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更贴近地域文化和更了解地方需求。以我校为例,我市的桐城派研究中心就坐落在我校图书馆内,经常和我校图书馆联合开展研究活动,图书馆多名馆员也是桐城派研究中心成员;又如,我校坐落在桐城“六尺巷”附近,我们研究“六尺巷”文化就比别人占地利优势。

三、桐城师专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措施与策略

(一)围绕“桐城派”研究,加强馆藏的地方文化资源建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以及文论的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桐城派作为学术流派的一种,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之作用。

一个拥有丰富馆藏、珍贵典籍的图书馆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我校图书馆十分重视收集、整理以“桐城派”为特色的馆藏,利用各种渠道从民间购置了一批地方文献古籍,开辟了“桐城派散文书库”。在以桐城派的馆藏区设立资料专柜,介绍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成就及对后人深远的影响。

(二)参与“黄梅戏”“桐城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桐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自唐朝起民歌《桐城歌》盛行于世,明清之际,文风愈加鼎盛,《桐城歌》被刊印成集,流传到长江中下游广为传唱,使得此一地域的文化具有一种整体风范。桐城丰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为黄梅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我校充分利用桐城作为戏曲之乡的地理优势,在校园中普及黄梅戏与桐城歌的知识,利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设施播放《天仙配》、《牛郎织女》等优秀选段,为校园营造浓厚的戏曲氛围;图书馆牵头成立了科研课题组,专门对桐城民间艺人和经典曲目进行深入发掘,录音录像制成数字产品加以利用和保护,将“黄梅戏”、“桐城歌”的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桐城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切实的贡献。

(三)兴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资源库,实现桐城派研究资源共享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基础工作,因此我校将兴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资源库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资源库构建时,邀请桐城派研究专家,桐研中心成员、学校相关专业教授组成建设小组,反复修改方案;通过招标选定专业的企业负责网站设计,提供软件支持;精心选择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类型齐全的数据库,以便向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达到实现桐城派研究资源共享的目的。

此外,我校图书馆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为区域的“农家书屋”建设与运行献计献策,与当地的文化部门、企业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多途径的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四、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一)提高馆员素质,打造精品团队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水平的提升,馆员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知识结构还很局限。当读者面对多种形式的文献源和文献形式时,在寻找、选择上自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馆员就需要及时、正确地帮助读者选择需要的信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信息的搜集、捕捉、接收技能,信息的筛选、识别技能,信息的分析、评价、吸收技能,信息的整理、开发、加工、综合、存贮技能。馆员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确保能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来帮助用户选择准确的信息,真正做到从信息传递者到知识挖掘者的角色转化。

(二)做好发展规划,逐步落实推进

图书馆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必须与学院的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相适应,要以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为重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既要能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支持,又要能为区域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不断开展创新,拓展服务范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读者的需求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应随之变化。如开办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移动图书服务;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允许读者发表评论或留言,开展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等。这些新业务的开展,可有效突破图书馆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的服务读者,服务区域文化建设。

五、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既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又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文献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的为地区域文化建设服务,既能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又能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双赢之道。

[1]张蓓.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8.

[2]陈高潮.地方文献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J].图书馆建设,2004,4.

许仁峰(1967.2—),男,汉族,安徽桐城人,高级讲师,本科学历,工作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图书馆文化建设,信息素养教育,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等。

猜你喜欢

桐城派桐城文献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周作人“桐城派”批评之梳理与反思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安徽桐城六尺巷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