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背景在高校啦啦操“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研究①
2015-11-29宾冬松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宾冬松(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2)
终身体育背景在高校啦啦操“课内外一体化” 教学研究①
宾冬松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的采集于分析,专家访谈,归纳演绎等方法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实践进行剖析,探究适合普通院校啦啦操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终身体育”的视野下提出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融合一体,构建高校啦啦队俱乐部与竞赛学习网络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给学生带来运动的魅力、生机与活力进而促使“终身体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本论文的探究也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力图为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健身理念,增强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终身体育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升华重大体现,课程的改革重点强调了体育教育的健康与教育功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上来看,健康包括身体的健康、心里的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四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都完整才算是一个健康的人。体育通过“身体练习”获得身心的健康、同时强调体育教育功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人文素养。啦啦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互动练习,学演练及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接受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自由的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兴趣爱好为导向通过教师的教学,更好地学习及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对这项运动的爱好,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终身体育思想内涵的诠释
终身体育是伴随人一生的体育教育及参与锻炼的活动,对终身体育思想的理解和分析整理可以归结为:(1)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都能参与相关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2)终身体育思想在主张终身参与锻炼及教育的同时强调,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地点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内容从而获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终身体育是一辈子无休止的体育教育过程,与生命同在。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当今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技能、习惯及意识”。因此,学校终身体育强调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场地环境等都能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
1.1价值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及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改革的方向有着明确的诠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途径,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从终身体育表现形式来看,有三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制约,而作为个体步入社会是否能坚持体育教育和参与锻炼学校体育中的最后一个阶段高校体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某项或某几项自己所热爱的运动项目,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专长、爱好,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进入社会也能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1.2目标观
在教育部体育局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对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来说,我们更需要培养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及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能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运动方案,并把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在体育锻炼实践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1.3知识观
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关键的一步在于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的程度上,古话说的是:“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运用,终身体育更多的是体现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就学生而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
1.4时效观
终身体育思想是一个长期及稳定的生活表现,它要求我们在接受体育课程的同时注重体育课程教学的使用价值以及体育课程的可持续性价值和个体需求的价值。具体来说:(1)课程的使用价值不仅在关注在健康方面上,而要注重课程体现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时事前沿、生活百态、名俗活动等入手提高体育课程的民族性、地域性、来体现生活实际的运用价值;(2)课程的可持续价值和个人的需求价值要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征、兴趣爱好,通过多样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同学们的运动专长,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 “终身体育思想”背景下啦啦操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2.1调整体育课课程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大学体育课程而言,体育学科性课程主要关注的是有关体育技能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身体锻炼的原理、手段与方法,从而更好的为学生的锻炼实践服务。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因强调体育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体育科学锻炼方法及体育保健知识的需求。体育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关系,只有让学生系统地掌握
科学健身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正确地进行锻炼,才能为全面推进终身体育思想做好铺垫。
2.2重视啦啦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啦啦操课堂的教学是课堂内外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的“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效果。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习得,更要强调舞蹈的编排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对啦啦操课程的兴趣,科学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建立校园啦啦操俱乐部,实现体育锻炼课内为一体化
啦啦操俱乐部是啦啦操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拓展,多种舞蹈风格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开展适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把课堂的内容分析、整理、消化集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专长,通过俱乐部的教学分享自己的快乐,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有个动态的发展与提高过程,正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有效途径之一。
2.4构建高校啦啦队竞赛学习网络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
高校啦啦队竞赛网络平台的建立弥补了课程教学的不足,是校园啦啦操俱乐部教学的能量站,同时更是啦啦操爱好者的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各个高校的啦啦操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并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和各院校啦啦队的团队精神,给学生带来运动的魅力、生机与活力进而促使“终身体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
3 结论
终身体育思想是一个长期而稳定的体育教育过程,高校作为人生步入社会最后一道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学生学习到全面的体育知识,激发同学们兴趣,通过学习成为自身的专长,培养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旨目标体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效地把课内和课外有机统一起来,体现教师“主体”、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满足多数同学的课堂教学和个体个性发展的培养,激发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构建校园社团、高校啦啦队竞赛学习网络平台是啦啦操课程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体内容。把课堂教学转移到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学、演、练、赛”等一系列活动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同学们运动技能,教学方法和手段,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有个动态的发展与提高过程,有利于促进各个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实现啦啦操健身价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建议
(1)完善体育课程结构,需要合理的安排理论和技能教学课时的分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和队伍训练水平;合理统筹学生评价体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全面推进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优化课程结构,规范校园俱乐部管理制度,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高水平运动队伍的训练,激发学生运动爱好和活力。
(3)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教材改编和开发新的体育教学资源,满足体育教学场地、器材及高水平训练队训练、比赛需要,使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有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9):9-11.
[2]王津.终身体育与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156-157.
[3]尹念龙“.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的阶段性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4):119-123.
作者简介:①宾冬松(1987,7—),男,汉,广西博白人,职称未定级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