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公共外交探析

2015-11-29

公共外交季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外交留学生国家

黄 忠

留学生公共外交探析

黄 忠

留学生公共外交有着双重内涵。它带有鲜明的校园教育色彩,其发展体现出比较强烈的政治风向,而且面向未来的特色较为鲜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使得留学生公共外交对于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发展对外联系、维护意识形态和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利益日益重要。伴随着中国国际教育事业的进步,留学生公共外交可以在国家的整体公共外交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此,中国应当顺应潮流,从转变观念、改变体制、加强管理和优化操作等方面入手,推动留学生公共外交事业走上新台阶。

全球化的发展在推动着国际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与之对应的是,留学生也正日益成为跨国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际社会,充分发展国际教育并利用留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来实现国家各个层面的重要利益,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此,对于国家而言,如何把握留学生公共外交独特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在搞好国际教育的基础上,让留学生群体在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中起到有效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特征

留学生公共外交有着双重内涵。一方面,它指国家组织策划对生活在本国的外国留学生进行公共外交;另一方面,它也指国家组织协调本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对其所在国开展公共外交。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公共外交,留学生公共外交带有鲜明的校园教育色彩,其发展体现出比较强烈的政治风向,而且它面向未来的特色也较为鲜明。

校园教育性。各种类型的学校是留学生生活的主要载体,接受教育是其生活的主要方式,老师、同学和与之相辅助的工作人员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人际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非政府色彩突出,而且有着浓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更何况能够接受留学生的学校基本都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程度和相对较高的知识吸收、创新和传播能力。这些特征对于公共外交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非政府色彩的公共外交活动相对较为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而信息和资源的跨国流动对公共外交的开展则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带有学习色彩的自由讨论氛围不同于严肃的政治谈判与辩论, 相对容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变得便捷和简单。哈佛、耶鲁、牛津和剑桥等世界著名高校也是因为凭借它们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得以成为西方大国对外国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

政治风向性。政治关系不好的国家可能仍会维持一般意义上的民间交往、日常往来,也可能会彼此开展一定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动,但绝不会大规模的互派留学生,自然也就谈不上相互之间全方位开展留学生公共外交了。因为青少年构成了留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也决定了其相对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容易在观念上被对手公关。约瑟夫·奈曾在媒体上撰文称,国际学生回国后往往会更加认可美国的价值观和制度,多年来累积的数百万在美国接受教育的留学生群体,创造了对美善意的一个来源。虽然说当前的留学生非常注重纯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但是公共外交方面围绕他们价值观的争夺从来没被遗忘,只是它被披上了一层更为隐秘的面纱。因此,没有一个国家会放心向敌对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当然,也没有一个国家会愿意为对手培养人才,只会竭尽心力从价值观念上培养其掘墓人。1991年,美国视中国为对手的前任驻华大使李洁明在公开演讲中曾明确说过:美国提供奖学金给中国学生的目的就是要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由此,我们很难想象冷战期间东西方阵营之间会大量互派留学生,也可以认定当今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大幅增长及其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间政治斗争走向缓和,但文化与观念的竞争却趋向激烈的国家间关系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性。在留学生中开展公共外交,也就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坚群体培养一批“知己知彼派”,这对于推动国际交流、实现国家长远利益的作用不容低估。中国首批派驻东欧国家的留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满足了国内建设的需要,也为彼此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美国,针对911之后它在吸引外国留学生方面力度不够的问题,有关人士指出:在国际教育竞争的整体格局中,如果美国将这些外国留学生拱手让给其他竞争者,那么美国就丧失了让这些未来领袖了解它的重要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让这些人了解了其他国家,并与之建立了终生联系。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谈到美国“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时,也说到:“我们把重点放在学生交换上,因为我们相信,未来显然掌握在我们两国的年轻人手中。”

留学生公共外交的作用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要求人才、资本、信息和资源在世界更加频繁的流动,也要求国家之间更多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留学生在数量上也随之出现井喷式增长,并且呈现出了大众化趋势。仅在国际高等教育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3年7月发表的数字就表明,当年全球约有450万大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公共外交的战略意义不容低估。

其一,留学生公共外交对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利益有着重要作用。做好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经济效应显而易见。首先,拥有在世界上得到高度认可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科研能力是国家吸引大规模外国留学生的重要保证,为此它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升本土学生素质的努力,会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其次,发展留学生公共外交,吸引外来资金投资本国教育事业,能够带动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助推经济繁荣。再次,对外国留学生展开公共外交,吸引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第四,对海外留学生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宣传本国的经济战略、理念与政策,对于本国海外经济利益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最后,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弱国而言,利用本国派出的海外留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经济发展成绩、经济优惠政策,对于吸引外来投资和经贸技术援助,也有益处。

其二,留学生公共外交是国家之间维持联系的重要纽带。留学生多为青少年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维系国家之间联系方面的重要优势。首先,他们于学习期间在所在地积累的师生、朋友感情相对而言较为稳定,能够维持比较长久的人际联系。其次,校园的特殊氛围使其相对利于摆脱社会上不同利益关系的干扰,老师和学生的身份也相对容易赢得大众信任。

其三,留学生公共外交是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兰德公司曾经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中说, 那些受过西方生活方式熏陶的留学生回国后所形成的威力将远远胜过派几十万军队。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展开意识形态领域的公共外交。早在1946年,美国外国留学生奖金管理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时,就确定了“奖学金的重点应放在青年人身上、主要用于人文学科方面”的方针,并且接受了“外国留学生在美国机构学习时,应以加深对民主制度的认识为目的”的建议。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时期,美国专为苏联打造了“研究生与青年学者交流”项目。其中,后来影响戈尔巴乔夫政治倾向的关键人物雅科夫列夫,就是此交流项目第一期的20个学生之一。同时,他们也不忘记对本国派往他国的留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以防止他们被对手意识形态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的汉语教学就视中国大陆为敌国和靶子,并深受台湾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倾向甚至体现在美国给他们派往中国大陆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所使用的汉语教材中,其目的无非就是加深留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偏见和敌视。冷战结束以后,虽然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要求人们超越意识形态的思维局限去更为包容地处理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虽然各国也都宣称派遣留学生的目的是加强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在留学生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就已经下降。这从一些国家的政变中,有着西方留学背景的青年学生在起作用就可见端倪。

第四,留学生公共外交是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全球化的发展在推动全球经济繁荣、给世界面貌带来日新月异变革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治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解决既非一朝一夕之功,又非单个国家所能承担,需要不同文化、种族、制度与利益需求之间的人们长期同心协作。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精通不同语言、区域文化和专业技能知识的全球化人才,来应对如此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此时,发展留学生公共外交大有裨益。留学生群体的双向互动不仅有助于他们增长见识、增加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助于他们在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中培养卓越的全球视野、培育人类共同发展意识,从而增强其参与全球治理事务的能力。2012年1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的《通过国际教育和国际参与赢得全球性成功(2012—2016)》这一报告就指出:“学生们需要足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去应对跨越国界的议题、现象和灾难,比如疾病扩散、气候变化,自然灾难和金融危机。他们同样需要能够与国际同行们就应对全球挑战而进行交流和集体合作。”

发展中国留学生公共外交的思考

毋庸置疑,伴随着留学生群体的扩大,他们必定可以在外交舞台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发展留学生公共外交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必须对症下药、内外兼修,进一步解决束缚留学生公共外交的观念问题、体制问题、管理问题和操作问题,在搞好教育的基础上,推动留学生公共外交走上新台阶。

从整体上来看,一方面,中国应当提升认识国际教育对于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作用,制定符合国情的留学生公共外交战略,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外交的整体规划中。然后,中国应建立外交部门和教育部门在公共外交方面的联席协调机制,明确职责、优化分工,共同做好留学生公共外交的发展规划、实践操作和跟踪评估。另一方面,中国应当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并确保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对国内社会的吸引力,树立国际声誉。

具体到操作层面,首先应大力发展与留学生群体相关的民间组织,培育留学生公共外交的社会土壤。其次,中国应当对教育与科研机构的涉外群体加强公共外交培训,特别注意对其加强国际问题与国情教育,让他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开展对外交流工作,主动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面形象,阐明中国梦对于世界的积极意义。当前要特别注重在相关群体中强化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价值观的竞争从来就没有淡出过国际舞台,敌对势力和反华分子从来也就没有放弃过在价值观上改变中国,中国虽然不试图对外输出意识形态,但也绝不能放任他人对自己的下一代实行意识形态洗脑。最后,可考虑着手改革基层教育科研部门的留学生管理机制,将相关单位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嵌入到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规划中去,以更好整合其引领与服务留学生公共外交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对留学生群体活动的设计、指导与实践,使其真正取得实效。

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百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这句话从整体上提出了对中国海外留学生的殷切期望,也可以作为中央对整个留学生公共外交的深深期待。可以预期,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家教育的需要与进步,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留学海外,也会接收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只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中国的留学生公共外交也必定会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 忠: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拉丁美洲系博士生。

猜你喜欢

外交留学生国家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