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化准备活动引入高中体育教学的探索研究

2015-11-29何鲁伟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练专项篮球

何鲁伟,章 敏

(1.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3;2.杭州学军中学,浙江 杭州 310012)

操化准备活动引入高中体育教学的探索研究

何鲁伟1,章 敏2

(1.浙江杭州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3;2.杭州学军中学,浙江 杭州 310012)

体育教师长期受固化传统教学经验的束缚,在新课程改革阶段过于关注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对准备部分的内容设置、认识和重视不够,一般不考虑季节、环境、学生技能掌握的阶段等因素,安排的准备活动内容单一、乏味;操化千篇一律,组织和编排上俗套、呆板、缺乏创新。这种现象违背了体育快乐、健康的宗旨,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甚至未能使学生身体各个器官得到良好的动员,影响其后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对准备活动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与期望。

1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

1.1 师生对准备活动意义认识的淡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练乃至整节体育课的目标达成。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专项模块教学对适宜准备活动的依赖性更为突出,只有充分活动肢体才能使专项学练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对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使得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准备活动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只重视基本部分的学习,对准备活动的内容练习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从而影响了准备活动的效果。

1.2 内容千篇一律、形式单调枯燥

由于年龄的特点,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高中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选择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且根据各模块的教学特点、教学阶段来创设。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公式化,仍停留在慢跑、压腿、踢腿、定位操、行进间操等,跑跑步、伸伸腿、弯弯腰的模式随意性很强,组织和编排较俗套,固定的队形、单一的教材,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甚至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慢跑两三圈、做操四五节”,这种毫无区别、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生理特点,长期以往使学生兴趣索然。因此,改革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组织和编排势在必行。

1.3 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进行篮球行进间上篮内容的教学时,专项准备活动中的设计上就要加强下肢的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特别是步伐的移动及协调配合。

1.4 教师对准备活动的质量及功效认识不够

适宜高效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体器官、系统很快进入工作状态,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和热情,对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准备活动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主教材和准备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未透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练习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所编排的准备操应遵循生理机能的原则:在高温天气,准备活动可以多安排发展柔韧性的练习,选择徒手操、双人伸展操、健美操、球操等内容,时间也不宜过长; 而在冬季,则需要通过重复练习来提高人体温度、克服肌肉的粘连、充分活动韧带和关节,通常选用强度低的慢跑和多种跳跃练习、步伐练习等较为适宜,运动的时间也相对于夏天要延长。

2 注重问题探索、实践求真求实

每一位课改一线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更是与时俱进的。尤其是模块选项课堂教学的开设,更是对一线体育教师提出零距离的挑战,在注重体育课堂主干——基本部分的同时,更不应放弃准备部分的落实。先前一些问题的凸显,对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了不小的障碍,当然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这也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要进步、要发展就需要教师要有一份真正的教师责任心,去洞察问题的结症,同时要有探险家的魄力,敢于探索与实践。

2.1 注重特点、借鉴操化、引入课堂

模块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要得法、学有章法,如何在三年的学练中帮助学生提高专项水平,且能始终保持“常鲜”的运动心态,对教师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挑战。教学的内容可以不断地变化,但对于必不可缺的准备活动如何创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篮球运动一直是深受中学生热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尤其篮球模块在高中阶段的开设,报名的学生往往是最多的,但是在落实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很在乎准备活动对主题教材学习的作用。教师绞尽脑汁,通过一些传统的绕线运球、传接球、篮球操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热身,但是时间一长,兴趣减半。这些问题的暴露,都在考验一线教师。笔者有幸多次参与国际篮球赛事的工作,观及专业队内部训练的同时,体悟到一些练习的实效性。各个国家运动队在赛前均有自己一套锻炼价值较高的准备活动操,表达各异,内容综合,串联新颖。准备活动采用针对性较强的系统操化热身练习,价值非同一般。这给教学带来很好的借鉴,这些动态的行进间系统专项操化练习,非常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动、求新、变化。例如:高一年级篮球模块运球急停急起单元教学,准备活动利用一个篮球场,把学生分成四个练习小组,要求学生按照编排的准备内容进行相对同步的行进间步伐操化练习,采用镜像形式相互比较,学生相互协作、自主学练,教师在学练的过程中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完成。改变了以往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的准备活动模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操化静态学练,体现了准备活动的价值。系统操化的专项准备活动经过本人的改编(共十节操,有静力拉升的、有平衡伸展的、有动态技能的等)落实到课堂中。操化由慢到快、由低强度到快节奏、由一般到复杂,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曾度高,教学效果明显,在一定层面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不断修正、形成常态、保持动态

模块课堂教学,对专项准备活动要求较高。因为在高中三年实施模块选项教学后,教师对该模块内容的系统教学要体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样学生学练的难度也会随之加大,所以在保障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同时需加强专项准备活动的练习,其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学习的内容密切关联,往往采用一些模仿练习、辅助练习,包括掌握主教材内容所必需发展的身体素质,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专项技能,防止运动损伤。笔者在借鉴推行自编的系统操化准备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一定时期内的常态练习,让学生形成一种练习习惯,完成并熟练准备活动内容中包含的最基本身体练习动作,适应性地进行系统操化准备操的学练,适时调节练习的强度和难度,为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技能提供必要的保障。例如:篮球模块系统操化准备活动创编的内容中必定有专项基本技能——滑步等,教师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适当对练习情况作出调整,如新授课可以减少专项系统操化后半部分动力性练习的次数或距离;复习课结合学生的身体状态,也可以适时的增加练习的次数,变换体位提高内容的难度,最终达到一种以准备活动代体能锻炼的目的。据考证复习教材在准备活动出现前锋心率在不高于150次/s,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授课内容和课次的关系,调整系统操化准备活动强度和时间,保障后面的教学能顺利完成。

2.3 不同阶段、不断深化、形成特色

模块内容是固定的,而教材的内容和课堂的教学要求是不断变化和提升的,每个单元教学计划都有相关的要求和任务,当然课堂教学体系肯定是一个较为系统、有一定梯度的过程。所以一成不变的系统操化准备操也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当他能熟练掌握的时候便会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所以从知识更新的角度出发,作为模块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准备活动更需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系。例如:健美操模块教学中,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熟练度和掌握情况往往表现为阶梯状。准备操的编排多为基本步伐串联的小组合、形体练习操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致,作为专项课的教师应在保持原有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对准备操的编排有创新。既要突出基本教学内容特色和风格

的同时,也可尝试揉合其他项目的动作,在课的起始阶段带给学生以新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球操套路的学习前可以尝试编排球性练习和基本步伐融合的操化组合,将单一的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变得生动有活力,丰富课堂的“信息量”。又例如:篮球选项模块,高一年级基本以身体徒手练习、篮球基本步伐及篮球运球为主的专项准备活动;到了高二阶段,就要在一般静力拉伸的同时,注重以球为主的单、双路线套路跑动投篮练习为主;而到了高三,那就更要强调多人协作配合、多线路准备热身为主。系统操化的创编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揉合、包容,互补,贴近并符合专项教学的要求,且必须要遵循准备活动由慢到快、由低强度到快节奏、由一般到复杂的规律。

3 模块教学系统操化准备活动促课堂教学效率

3.1 适时长练、促学生体能

作为新课程模块选项教学,笔者将系统操化引入篮球模块课堂的准备活动首次实践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准备活动思想不集中、随意完成的表现明显下降了,而且在实施一些阶段以来,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这些操化的准备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6 ~ 8min内统一完成,虽然移动的距离只有短短的14m,但是多次的重复,不断地变化,持续不间断的进行练习,为专项学练提供必备的体能保证。系统操化准备活动的创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换,且专项对应练习内容的层层深入,保持一定的练习强度,部分动作要求学生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体位,长时间磨合练习后,随着能力的提升、熟练程度的提高,心肺功能的水平也随之增强,学生在基本部分的学习中力不从心的现象已基本消失。

3.2 适时创编、固学生技能

专项系统操化在准备活动中的加入,丰富了准备部分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学练的难度和强度,并且采用团队练习或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这样的学练氛围可以使学生之间及时相互比较、相互督促,得以提高练习的质量,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长期以往对基本部分专项技能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模块教学的内容各异,操化创编也应形式多样。单纯的在某一模块领域进行编排准备操素材有限,专项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借鉴其他模块的特点,寻找彼此的共同点来进行准备操的创编对后续的技能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篮球急停急起摆脱防守队员的技战术练习教学,其准备操可创编以脚步移动为主的步法练习。笔者发现篮球、足球两大运动的共性是高对抗、高身体接触的,靠身体对球的控制和保护来完成摆脱对手,从而达到有效配合,步伐移动的灵活性是成功取胜的关键。准备操步伐创编以足球项目的练习方式进行脚步动作练习,从进攻方面看:左、右脚带球练习可以使身体本能地左、右虚晃,重心转移加快,控球急停急起练习效果较佳;而身体的频繁接触,高对抗表现越来越突出,这就更要求在对抗中用身体的合理冲撞来完成技术动作;防守时脚步移动的选位,手位的合理配合是成功防守的关键,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能对手位动作重视,而忽略脚步效果练习。足球运动要求攻守双方手部不能发生接触,故而以足球的规则精神对篮球的移动进行练习确实为一有效方法。实践表明成效明显,学生不仅练习兴致高涨,专项技能都得以规范提升。

3.3 适时长练、促自主创新

笔者创编的系统操化准备活动,是一个集体协同,相互轮动的练习过程,需要学生适时的考虑学练内容、场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熟练程度,确保集体在完成练习过程中是相对同步和协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练,明了并掌握整套操化后可逐渐过渡到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内容、方法甚至是活动量均由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需要、主体教材内容来自主选择、安排,教师在其间巡回指导并随时准备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各种辅导。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而且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期间也让集体中的每个个体充分的享受,在学练过程中队形变换的视觉效果,充分的培养自己的自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亦是在设计这套准备操练习后意外的收获。

4 结 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学生上体育课,先是从准备活动开始的,新课程理念也应该是在准备活动中得以体现。模块选项教学中系统操化准备活动的引入,必定会给现在的教学带来新的探索。作为课堂教学准备活动,开始部分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课前的准备活动。随着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安排好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地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取得体育课堂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5-02-19

何鲁伟(1974 ~),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G807.3

A

1674-151X(2015)03-070-03

猜你喜欢

学练专项篮球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提高学生技能学练积极性四策略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