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PEST分析

2015-11-29郑一婷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3期
关键词:后备教练员篮球

郑一婷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PEST分析

郑一婷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前 言

本文采用PEST分析法对当前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环境进行剖析,并与拥有更加完善篮球培养体系和更强篮球综合实力的美国加以参照,从中得到可以借鉴的经验。

2 研究方法

2.1 PEST分析法

PEST分析法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P代表政治制度环境(Political Factors);E代表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S代表社会环境(Social Factors);T代表科学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整理体育科研人员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研究的相关文献。

2.3 访谈法

对在中国从事篮球相关工作的美国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访谈,从而了解美国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情况以及与我国的区别。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政治制度环境

3.1.1 “三级训练网”面临巨大冲击,“体教结合”仍未实现建国以来,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我国坚持“举国体制”,建立了一个包括学校运动队、市县级重点与业余体校、国家队与省专业队,统一思想,统一训练,层层相扣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1986年国家提出了“体教结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更加重视运动员个人素质的培养与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且努力通过市场对社会资源进行调配,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率达到最佳。

然而,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基本上仍处于“三级训练网”阶段,“体教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所以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矛盾依旧尖锐。“三级训练网”是国家为了培养、选拔和输送高层次的运动员,高效率地产出优秀运动员而建立起来的,所以青少年运动员肩负着赛出成绩、为国争光的重任,这也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但是长时间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势必会造成青少年运动员投入在文化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同时,各级培养单位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远远低于运动训练。这使退役后的运动员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让孩子参加运动训练变成了一件高风险投资,更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上学,致使我国篮球事业没有足够的后援液补充,后备力量匮乏。

3.1.2 地方短期利益制约篮球后备力量可持续发展地方体育部门和训练单位的目标定位和任务要求就是实现投入与成绩的奖牌效益最大化,各级基层训练单位既要培养和输送运动员,又要在大型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展现训练成果。目前,各基层单位都把竞赛成绩作为衡量自己训练成效的唯一标准。为了保证地方的竞赛名次,训练单位把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有望取得成绩的运动员和地方优势项目上,并且把比赛成绩与教练员的个人名利直接挂钩,教练员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拔苗助长”,对运动员进行早期的专项化训练。这就导致了地方培养输送人才越来越虚,奖牌效益越来越实。培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进行科学地训练,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更现实的利益投入“夺金效益”高的优势项目而放弃像篮球这样奖牌数少、耗资大的集体项目。篮球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了整个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系收到了严重的损伤。

3.2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经济环境

3.2.1 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保障近年来我国新建扩建了大量体育场馆。从2001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利用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引导、

扶持各地建设以综合性室内体育场地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除了建了数百个体育场馆外,为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和保障,还在全国推广实施“小篮板工程”,兴建了近52万遍布全国城乡的篮球场地。

为加强我国高素质教练员队伍建设,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从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在未来十年中重点培养100名专业运动队优秀教练员和100名业余训练优秀教练员,重点提高优秀教练员和业余训练教练员专项规律认识水平、创新能力和执教能力。除此以外,国家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收入待遇,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从事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工作。

3.2.2 经济发展丰富了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也引进了市场机制,由政府部门办社会体育的单一局面亟待突破。这种形势下,各种形式的业余篮球俱乐部篮球学校和篮球训练营应运而生。这些篮球培训机构多数由著名的篮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主办或担任主教练,采用有偿训练、体教并重的方式。近几年,随着NBA影响力的扩大、对英语学习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篮球教练,让中国的孩子接受美式篮球训练,在练习篮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孩子英语听说能力,开辟了篮球与英语结合的新道路。这些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新模式深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家长愿意并且有能力出资让孩子参加业余篮球训练,所以这些盈利性的篮球培训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3 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社会环境

3.3.1 人才观念与教育制度阻碍校园篮球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智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看做是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观念下,各学校狠抓升学率,给科任老师制订目标,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教师为了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布置大量课外作业,增设自习课和补习班,甚至占用学生体育课等“副科”课程。虽然教育部出台政策严格规定学生的作业量、取消课外补课,但是很多学校在学生家长的支持下仍阳奉阴违、暗度陈仓。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当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学校的奖励制度也是基于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和热情不能被激发,更不会去参加专门的体育训练。

3.3.2 运动员走向社会的出路不容乐观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是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为基础的。而我国现行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不利于运动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并非所有参加体育训练的运动员都会成为职业运动员,他们退役后都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的问题。然而我国大部分运动员由于知识水平低下、缺乏专业技能,很难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而社会提供的保障也不完善。因此,很多热爱体育的年轻人只能把体育当做一项兴趣爱好,对参加运动训练望而却步,这严重削弱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后备力量。

3.4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技术环境

通过互联网,全球最新的篮球资讯、篮球理念得以传播,使更多的人对篮球产生兴趣;免费的篮球教学视频可供观摩和学习,使更多人在练习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学术期刊数据库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提高了篮球运动科研水平,保证科学有效的训练。技战术多媒体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教学法,为教练员提供更加直观的训练手段。视频分析技术也在逐步发展。

篮球运动器材和装备也闪耀着高科技的光芒。各式各样的辅助训练工具,帮助运动员扎实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功,提高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篮球鞋的减震系统、篮球服的排汗透气性能、功能全面的护具等等都保证了篮球运动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4 结 论

制度环境不利于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三级训练网”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束缚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地方体育部门看重短期利益,阻碍后备力量可持续发展

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发展良好的经济为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市场经济的深入丰富了篮球人才的培养模式。

环境因素不利于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人们对从事篮球训练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顾虑。运动员进入社会后,面临严峻的就业和生存问题。

当前我国科技处于跃升期,实力大幅提高,这种科学技术环境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十分有利。

5 建 议

以政府调控为主导,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建立多元化培养机制。吸引投资和赞助,增加比赛机会,降低政府压力的同时提供商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

加大对篮球事业的投入。提高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和保障条件。落实国家政策规定的学校体育的经费和补贴,壮大学校篮球队伍。

从孩子抓起,从学校入手,提高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使人们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体育。把学生减负落到实处,并利用社会集资和品牌赞助设置篮球奖学金。提倡教练员合作精神,提高训练效率和质量,提高运动员的社会竞争力。

借助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提高篮球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更适合中国篮球的设备。

[ 1 ] 张贵敏,曹继红.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5):1-6.

[ 2 ] 黄优强,周武.对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133-139.

[ 3 ] 崔瑞华,王泽宇,于文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3):252-254.

[ 4 ] 李国岩.转型期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方式的研究[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72-74.

2015-02-18

郑一婷(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4

A

1674-151X(2015)03-017-03

猜你喜欢

后备教练员篮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肘后备急方》——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