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①
2015-11-29梁媛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梁媛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成都 611745)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①
梁媛媛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1745)
摘 要:田径是一项基础性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田径教学开展情况将影响着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它体育项目的开展效果。该文试图通过分析高校开展田径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及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力求就如何促进高校篮球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对策,从而推动高校田径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田径教学教学质量对策
田径运动是其它体育项目的基础,它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有着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现代课程内容改革的双重影响,使得目前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困扰。例如,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人数下降;许多高校开始逐渐取消公共田径课程教学;教材的陈旧性以及加之评价标准缺乏多样化;现有的田径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学生兴趣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开始排斥田径课程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田径运动与大学体育教育所提倡的快乐体育的发展方向相背离,从而使高校田径教学的开展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对此,该文为了进一步发挥田径的功能与价值,推广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出一些如何促进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对策,试图进一步推动高校田径运动教学改革与发展。
1 高校开展田径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田径运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在高校开展和推广田径课程教学,是田径运动发展本身的需要,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在高校开展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田径运动本身发展需要。目前,高校参加田径运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师生对田径运动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淡薄,田径课程在大学课程体系中越来越边缘化。同时,现有的田径教学过于重视跑、跳、投等项目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对田径课兴趣不高,甚至出现厌倦的心理。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田径的应有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其次,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对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给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灌输。近年来,由于多年来所形成的体育教学认识、观念等,使得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高校体育的需要。因此,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应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核心,成了田径改革的当务之急。再次,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田径运动能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能提高学生的身生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田径运动作为高校体育的基础项目,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开设田径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2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局面。这些改革和模式的改变,使得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改变,但同时田径运动教学仍旧面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对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一个梳理。第一,田径运动教学课程开设情况。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高校田径课程开设现状并不乐观。有调查研究显示,仅约1/3的高校开设了田径课。其中,有的学校在普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了田径选项课,但没开设田径选项课或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停开的学校也非常多。因此,高校开设田径运动课的情况不容乐观。第二,田径课程项目设置情况。目前,高校田径教学都是在第一、二学年面向学生开设介绍此项目,各高校开设的内容形式、学时数等方面都有所区别。例如,田径运动教学一般设有短跑、中长跑、跨栏、跳远和三级跳远等项目为主,教学时数一般在12~20学时。但是,由于选田径课程的学生少,部分高校取消了该课程。第三,在田径方法上。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田径运动教学目标为前提,它的选择应依据不同层面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象和条件等来确定和选取。当前,许多田径课教师仍旧没有跳出传统田径教学方法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机械地按教师的要求一味地进行反复的练习。这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教学评价现状。目前,高校田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考试达标和平时成绩两部分为主,这种评价模式学生感觉到田径课是为考试而考试,而缺乏对学生过程性评价,例如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高校田径教学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第五,师生对田径教学的态度。有调查显示,目前有许多教师赞同田径选项课需要改革,也有的体育教师认为应该取消田径选项课。这说明了,一方面传统田径选项课存在的缺点和弊端;而另一方面说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田径选项课的教育功能缺乏必要的认识。与此同时,学生对田径的功能价值和作用未能充分的认识,不了解田径文化的内涵等,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动机。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田径教学缺乏趣味性、田径技术难度大,比较辛苦,缺少应有的趣味性等。
3 影响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一,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回顾历史,我国在教育方面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积极的教育理念,也有一些消极的教育理念存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教育思想和观念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育教学领域开始出现了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思潮,对体育课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传统的田径教学受外来文化影响比较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将在很长时期内给高校体育教学带来许多困惑。第二,学校自身的因素。学校对田径教学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由选课,参加田径运动的学生日益减
少,使田径教学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可见,选项制给田径课教学带来了冲击。再如,学校领导的态度,对田径教学发展的影响是无处不在。除此之外,学校的场地设施与经费投入滞后与缺乏,使学生逐渐失去参加田径运动的兴趣,从而影响到田径课的教学。第三,体育教师的原因。教师对于田径教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田径教学的开展。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教师赞同取消田径教学,大多数教师只看到传统田径教学的不足和弊端,而对田径运动功能和健身价值和作用缺乏深入地认识。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质也影响着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许多田径教师的方法仍然延续着竞技项目的训练方法,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影响着高校田径项目的开展。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田径运动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看到的只是项目自身的弊端,如枯燥、无味、辛苦等。这就使得学生对田径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厌恶情绪。
4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主要对策
(1)树立新的田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的田径教育内容,尤其需要体现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田径运动在体育运动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强和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等功能,增强学生健康的。基于此,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加强对田径运动功能和价值的认识。田径运动是许多运动的基础,具有健身功能。当今世界,各项国际田径赛事推动着田径运动的发展,田径比赛成了人类典型的速度、力量、身体机能的较量。田径运动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能力,具有紧张激烈、运动强度大的一项运动。同时,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攀登、爬越等内容,都是人类最基本的身体练习和生活技能,促使人体正常发育和系统机能的发展,为提高人健康水平具有积极性作用。除此之外,田径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意志、精神和体育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加强对田径运动功能和价值的再认识,从而推动田径项目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促进田径教学发展,教学方法也应该实行必要的改革。首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它具有指导评价的功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来进行的,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其次,根据田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方法是内容的形式。最后,学校教学环境不同,所选择的田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进行教学。因此,田径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硬件环境,开展有特色的田径项目。
除此之外,高校应主动积极地更新田径运动教材和教学内容,弱化田径教材内容的竞技化,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体系,打破以竞技体育为教学重点的模式,加强田径运动知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综合的建没,以增加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尚志强.浙江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5(4):85-86.
[2]石云龙.沈阳地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4):72.
[3]付英伟.分析影响海南高校田径教学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9):72-73.
作者简介:①梁媛媛,女,广西武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