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婴儿社会化作用的理论探析
2015-11-29杨志亭孙建华张铁民
杨志亭,孙建华,张铁民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体育对婴儿社会化作用的理论探析
杨志亭,孙建华,张铁民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婴儿期社会化是人的整个社会化过程的萌芽期、基础期、关键期,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体育游戏作为婴儿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对婴儿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体育对婴儿社会化的作用。研究认为:体育对婴儿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生理方面,促进婴儿的新陈代谢,促进婴儿各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发展,促进婴儿的基因系统的发展;2)在心理方面,促进婴儿认知的发展,促进婴儿情感的发展;3)在社会性方面,促进婴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促进婴儿交流能力的发展,促进婴儿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
体育;婴儿;社会化;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人自出生之时,就与社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并总是处在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之中。由于人的本能存在缺陷,要想像动物那样仅依靠自身的本能生存下去并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他人及社会的帮助,以弥补先天本能的不足。每个人生命之初的生物潜能既广泛而又不确定。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婴儿……我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1]127。从华生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具有巨大的可塑性。任何社会和群体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社会成员没有与社会要求相符合的生理、心理能力,没有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行为、态度、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基本一致,是不可能的。因此,人必须经过社会教化,发展其生理、心理能力,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使之成为一个社会所能接纳的人,即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这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人的社会化并不是一个无阶段之分的短暂过程,而是一个连续的、贯穿于人的一生的过程。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社会规范、价值标准以及各种社会关系都是不同的。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在其成长的不同时期,必须完成社会对其提出的相应的任务,否则就会影响其以后的社会化。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的一段时期[2]28。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心理等各种能力还比较弱,但其社会化过程已经起航。可以说,婴儿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萌芽期、基础期,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所以,婴儿期的社会化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影响婴儿社会化的因素较多,例如家庭、社会习俗、同辈群体等,它们是影响婴儿社会化方向和进程的主要因素。体育作为人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并且游戏(尤其是体育游戏)又是婴儿探索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研究体育对婴儿社会化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教育学、生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学、体育社会学、哲学等方面书籍30余本,并以“社会化”、“体育社会化”、“婴儿社会化”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50余篇优秀博硕论文文献,为综合论证体育在婴儿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走访、视频通话、电话访谈、电子邮件等形式,访谈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体育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22位学者、专家(教授15人、副教授7人),征集他们对婴儿社会化阶段划分标准、婴儿生理及心理发展与其社会化的关系、婴儿社会化内涵与特征等的观点与建议,为研究思路与框架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1 体育社会化作用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自然属性是人的基础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等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它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是依附于社会属性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是经过社会生活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3]109。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就应该包括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发展作用2个方面。
1.1 体育对人的自然属性发展的作用 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人不仅有生理需求(包括食、住、休息等),还有心理需求(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因此,体育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应包括生理和心理2个方面。
1.1.1 体育对人的生理发展的作用 生理方面,在深层上表现为促进人的基因系统的发展。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人的基因编码具有两重性,即人的基因编码有一部分是特异的、封闭的,而另一部分是未特化的、开放的。“基因中开放性部分要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编码,这种编码是不能遗传的,而特异性编码则是可以遗传的……特异性编码与开放性编码相比是那样的脆弱,以至除了保障躯体发育的指令以及决定少量的本能行为的特异性信息之外,人的基因编码系统中绝大部分是开放的,需要吸收后天的信息才能最终完成编码。甚至人的那些少量的特异性的本能行为,也需要在后天环境中加以锤炼……对于人来说完全依靠先天赋予的那些本能,简直就无法生活。所以,人类个体出生以后,必须接受双亲或其他成人的照料,有很严重的依赖性,要通过整个儿童期来学习、锤炼自己的本能,实现自己潜在的、天赋的资源。儿童的这种依赖性其实就决定了儿童要学习许多遗传编码中非特化的东西”[4]2。体育对人的生理发展的作用,在浅层上表现为促进人的新陈代谢,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发展。
1.1.2 体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体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发展。虽然生理与心理现象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但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同动物却有质的区别。它们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社会、群体、成熟个体的参与和影响下进行的,其中都刻有人类文化的烙印。
1.2 体育对人的社会属性发展的作用
1.2.1 传授生活技能 体育运动的基本手段是身体练习。各种身体练习(如走、跑、跳、投、摸、爬、滚、打等)都是人类生活技术、劳动技术、军事技术的提炼与综合,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人们掌握体育的身体练习技术,对提高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利的。
1.2.2 传递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价值观念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3]112。体育运动中多数项目是以进取求胜为活动的最终目标,且有较为一致的评价标准(胜负、优劣),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3]112。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多数项目都有较为细致的规则、原则,并通过裁判、公众舆论、大众传播等媒介进行监督和实施。
1.2.3 培养社会角色 体育运动(尤其是体育游戏)中有很多角色,可以为个体(尤其是婴幼儿)提供许多尝试承担社会角色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个体社会角色意识的建立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为将来顺利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发展之间关系分析 体育既能够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也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属性的发展。体育对于人的这2个方面属性的促进并不是一个整体的2个部分的关系,而是1个硬币的2个面的关系。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中:1)体育必然会促进个体的自然属性的发展;2)个人必然会受到体育活动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其社会属性(例如行为规范等)的发展。2者的促进与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2 婴儿时期社会化的特点
2.1 被动性与主动性 对于刚从母体内脱离出来的婴儿来说,其社会化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其社会化具有被动性与主动性的特点。因为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其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同胎儿一样,还很不成熟,不具备自己活动的能力。婴儿多数时间都是被动地躺着,即使在受到他人影响时,仍然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但随着新生儿生理、心理的不断发展,婴儿一般在3个月时能够用手抓握东西,7个月时能自己坐和爬行,8个月时能扶着东西站立,11个月时能自己站立并在3个星期后自己行走。因此,婴儿从3个月能够抓握东西时,就开始有主动探求世界的活动了,随着婴儿运动能力和心理的发展,婴儿期社会化就具有了主动性成份的特点。
2.2 有意识性 虽然在胎儿期人就能够感知各种外界刺激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在婴儿期有进一步发展。但在婴儿出生后的3个月内,由于受生理条件、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婴儿此时的活动多数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产生的随意动作。此时婴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弱。然而,3个月以后的婴儿的某些动作已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例如,“巴特沃斯和霍普金斯的研究发现,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的自发胳膊运动中有32%的行为不但具有明显的目的,而且还运用了启发式搜索策略,具有问题解决的能力”[5]164。随着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抓握——爬行——站立——行走),婴儿有目的性的探究活动逐渐显现出来。由此看来,婴儿在接受社会教化时,在其出生后3个月内,主体活动的有意识性较弱;在其出生3个月后,主体活动开始显现出明显的有意识性。
2.3 社会化的时空范围较小 婴儿出生后,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睡眠时间在不断地缩短,但是与幼儿相比,婴儿的清醒时间较少。另外,由于婴儿主要是通过父母接受社会文化的教化,而即便父母在其身边,与其发生互动的机会也不会占满整个婴儿的清醒过程,因此婴儿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时间相对较少。在其社会化的空间方面,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一般为出生后7个月左右)缺乏自主移动的能力,以仰卧为主,其感知空间维度受到较大限制。即使在婴儿学会爬行、行走后,其感知空间维度有所增大,但其活动的范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婴儿的社会化空间相对较小。
3 体育对婴儿社会化的作用
3.1 体育对婴儿自然属性发展的作用
3.1.1 体育对婴儿生理发展的作用 婴儿的生理虽然在胎儿期已接受了社会文化的教化,但婴儿的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与成人的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因此,对于婴儿来说,还必须不断地接受父母的抚养与照顾,使遗传所赋予人的“特异的、封闭的”基因中的文化信息在胎儿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以表达。而“未特化的、开放的”基因系统继续接受人类文化教化,使其编码进程得以顺利进行,使其生理继续向社会人的生理方向发展。如果离开了人类社会,婴儿的生理就会畸形发展。因此,婴儿只有在生理上进一步接受文化教化,才能保证其心理、社会性等方面应有的发展。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发现过猴、熊、豹等野兽哺育大的孩子30多例,这些‘孩子’都不会直立行走,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孩子’脱离了人类社会,失去了接受社会教化的机会”[6]51。再如,“19世纪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巴·豪瑟,由于宫廷内部斗争从3、4岁被关在黑暗的地牢,独自一人凭借每天供应的面包和凉水生活到17岁,豪瑟被放出后,在其22岁时遇刺身亡,解剖发现大脑很小,皮层沟回萎缩,只有视区发展较为充分”[6]56。从众多的事例分析中可以发现,婴儿只有生活在社会中,并不断接受社会教化才能保障其生理健康发展,才能实现活动能力上最有意义的发展——直立行走。然而,婴儿学会直立行走是在各器官系统健康发展,并表现出一系列肢体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每一步的发展都蕴含着人类文化的巨大作用。没有或缺少社会文化教化的孩子,生理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妨碍。
体育对促进婴儿生理发展的作用,就是按照婴儿的生理发育规律,对婴儿进行体育教育(主要是婴儿被动体操、体育游戏等),可以促进婴儿的新陈代谢,使各器官系统均衡健康地发育,为其以后的社会化奠定物质基础。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促进骨骼发育。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血液循环加快,使骨组织获得丰富的营养,刺激骨骼,使骨骼加速生长,婴儿能长得高大。
2)促进肌肉丰满结实。通过体育锻炼,婴儿消耗能量增多,血液循环加快,使肌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肌细胞随之增大,肌血管增加,肌纤维增粗,使肌肉逐渐丰满结实。
3)促进心脏发育。婴儿进行体育锻炼时,肌肉要进行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它能促使心脏血液循环加快,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新陈代谢加强,并使心脏收缩力加强,血液输出量增加。这些都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发育。
4)促进呼吸系统发育。婴儿在体育锻炼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就迫使呼吸器官加倍工作。经常进行活动可以扩大胸廓,增大肺活量,增强呼吸器官的功能。
5)增进消化功能。进行锻炼,能量的消耗增多,这就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迫使消化系统活动加强,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强,食欲增加,也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6)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兴奋和抑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在促进各器官系统结构发展的基础上,体育还表现在对婴儿生理发展的作用,根据婴儿肢体活动发展的规律,适当地采取相应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婴儿肢体活动能力的发展,实现仰卧——坐——爬行——直立行走的飞跃发展。
“婴儿身体发展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并遵循一定的原则:1)从上而下原则。婴儿最早发展的是头部动作,然后依次是躯干动作和脚部动作;2)由近及远原则。婴儿的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轴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离身体中轴越远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3)由大到小原则。婴儿肌肉的发展,是先大肌肉后小肌肉。因此,动作的发展也是先大动作后精细的小动作”[2]128。
根据婴儿动作的发展原则,采取适宜的体育方法,例如,通过抚摸、婴儿操、按摩、游戏或“3浴”——空气浴、日光浴和水浴等练习,使其产生姿势调节和本能反射,并及时进行注视、伸手、抓握、抬头、俯卧、翻身、摇摆、坐立、爬行、扶站和行走等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婴儿脊柱的生理弯曲适时地发展。婴儿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是在婴儿期间形成的,它对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人的站立和行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4个生理弯曲的发展,婴儿就不具备直立行走的力学基础。因此,促进4个生理弯曲的形成与发育,是婴儿期完成生理结构发展的重要任务。体育对婴儿的4个生理弯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抬头期(1.5~3个月)通过训练俯卧抬头,可促进第1生理弯曲的发育,为坐立、爬行做准备;坐立期(4~7个月)通过训练坐立,可促进第2生理弯曲的出现,为爬行和走打基础;行走期 (8~12个月)主要训练爬、站、走,可促进第3、第4生理弯曲的形成[7]。3.1.2 体育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命题并不是说心理是人脑自行活动的结果。人脑是在客观现实的作用下产生心理的。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方面,它们都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而社会环境则是更为重要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源泉和动力。“失去了社会生活条件,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6]51。另外,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早期(尤其是出生后2~3年)经验对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在出生后1~2年内失去或缺少某种社会经验,将会对以后人的心理产生显著的和不可逆的后果”[6]56。
体育游戏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早期经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丰富的文化刺激,对婴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婴儿期,婴儿主要是通过抚育者(主要是父母)在生理上照顾 (如喂养、身体接触),及与其讲话或与其游戏的方式来接触社会文化的。父母的喂养、身体接触等为婴儿提供较多的只是物理刺激,而游戏、讲话为婴儿提供较多的则是文化刺激。成人在与婴儿进行体育游戏时,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婴儿对游戏器具及操作方式的认知,同时还可以学习与他人的交往方式,从而接受大量文化刺激,这些文化刺激对婴儿情感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体育游戏对婴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婴儿的认知、情感2个方面的发展。
3.1.2.1 促进婴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神经生理过程。因此,认知的范围要受神经生理机能所能达到的阈限与范围的制约”[8]。人的感官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限度的,受其生理机制的制约,不可能感知外界所有的信息。对于婴儿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虽然自胎儿期起人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婴儿的感知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其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较成人还差得多,所能感知到的信息也较成人少。所以,婴儿必须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发展其感知能力,才能获得其认知发展所需的信息。婴儿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经常接受外界的刺激,可促进其感知器官形态结构发展,提高感知能力,而且婴儿在进行体育游戏(如掷皮球游戏)时,通过听、观看、抓握、摆弄玩具等活动,可感知丰富的文化信息。这些文化信息的获得,是在其教育者(主要是父母)有目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情况下实现的,这同儿童在潜意识的自发活动中获得的信息相比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内容和更大的社会学意义。另外,由于体育能促进婴儿的活动能力,从而扩大了婴儿感知空间。综上所述,通过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婴儿的感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为婴儿提供了更多的认知信息,使婴儿拥有充分的信息得以加工,有利于婴儿的认知发展。
3.1.2.2 促进婴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与认知是密切联系的,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认知越深,情感越浓,情感的产生、变化依从于认知,但情感又能对认知起到支持等激励的作用”[6]2。因此,对婴儿来说,情感的发展对其是十分重要的。婴儿经常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使其对与之进行体育游戏的父母的认识加深,促进婴儿对父母产生良好的情感——归属感、依恋感、信任感、安全感,这种情感的产生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理发育,而且有利于激励婴儿跟从父母探究客观外界能力的发展。
3.2 体育对婴儿社会属性发展的作用 婴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萌芽阶段。由于婴儿的部分生理、心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作为以生理、心理为基础的社会性部分表现出了起步发展的状态。又由于婴儿的生理、心理部分发展还不成熟,有些社会性同胎儿期相似,还处在潜在状态之中。对于部分处于萌芽发展状态的社会性来说,要使其顺利地发展,获得适宜的、充分的条件是必要的。婴儿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婴儿的人际交往、语言的产生、行为的模仿等方面。
3.2.1 促进婴儿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人际交往方面,婴儿与母亲的人际关系是婴儿人际关系的基础。婴儿通过与主要照料者持续不断地交往,逐渐形成依恋关系及其内部工作模式。内部工作模式是一种心理表征,它既反映了婴儿与照料者之间情感联系的质量和心理预期的性质,同时也会对他们日后形成的自我概念和同伴关系产生影响[9]。由于婴儿活动能力、活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婴儿体育主要是在成人(主要是母亲)的控制下进行的。母亲经常与婴儿做体育游戏,既促进了婴儿生理发展,又由于游戏中母亲多次对婴儿身体接触,提高了婴儿对母亲的认识水平,进而有利于对母亲产生依恋感、安全感、信任感。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感、信任感、安全感是母婴关系建立的情感基础,有了这些情感,婴儿喜欢与母亲接触,母亲也更加喜爱自己的婴儿。母婴关系是婴儿人际关系的基础,它打开了人际关系的“大门”,使婴儿与他人建立关系成为可能。
3.2.2 促进婴儿交流能力的发展 交流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手段,语言的发展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个体的早期语言获得状况,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0]。婴儿期是个体的早期语言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语言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林崇德认为:“语言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应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的活动过程,在系统发生的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可能相对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系统发生的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自发的言语实践活动则可能起主导作用”[5]169。林崇德把婴儿出生到第1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 (0~12个月)称为前言语阶段[5]169。从语言发生发展的机制来看,体育对婴儿的语言交流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2个方面。婴儿进行体育游戏时:1)婴儿通过与母亲进行身体接触、情感交流,这样既可以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也能激起婴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活动的成份增多;2)诱导性的语言交流和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可以为婴儿提供充足的模仿资料,并且在活动中母亲还能及时对婴儿发出的模仿性语言进行纠正;再者,在游戏中,由于婴儿对活动的对象——母亲或玩具产生兴趣,就会以模仿来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活动对象的要求,当母亲听到模仿性语言时,会产生情感上的支持,拥抱婴儿或把婴儿需要的玩具交给他,这就对婴儿的模仿性语言的发展起到了强化作用。所以,适宜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婴儿语言交流发展的可能性顺利地转化为现实性。
3.2.3 促进婴儿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模仿动作是人行为的雏形。“20天左右的新生儿可以模仿成人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会张口结舌、努嘴眨眼。出生12~30天的新生儿就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11]。自此以后,随着婴儿生理的逐渐发展,婴儿的动作模仿行为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体育游戏对婴儿模仿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婴儿在与成人进行体育游戏(如母亲与婴儿做头顶头角力游戏)时,母婴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是游戏的主要成分,并且这种成人的动作行为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身体接触性,当母亲的行为动作能够满足婴儿的某种要求时,就会使婴儿对得到满足的动作(如顶头动作)进行模仿成为可能。在游戏中可能学会很多简单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婴儿以后行为的雏形。因此,体育游戏对婴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他潜在性的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4 结 语
婴儿期是个体与社会发生直接互动的第1个阶段,虽然此时个体的生理、心理等各种能力还比较弱,但其社会化过程已经起航,并左右着个体整个社会化过程的方向与进程。影响婴儿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结晶与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婴儿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准确把握婴儿期个体社会化的特点与规律,选择适当的体育干预策略,促进婴儿生理发展,使其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生理器官结构与功能;促进婴儿认知、情感发展,保证其心理沿着健康的方向行进;促进婴儿人际关系、交流能力、动作模仿能力的发展,以达到使其顺利融入社会生活中去的目的。
[1]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7.
[2] 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28.
[3]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9.
[4] 刘晓东.儿童精神气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64-169.
[6] 张德.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51-56.
[7] 郭维民.试论婴幼儿活动技能发育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01(2):55-56.
[8] 伍叶琴.游戏:婴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媒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3):62-64.
[9] 梁熙,王争艳.依恋关系的形成:保护情境中母亲和婴儿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4(12):1911-1923
[10] 宋新燕,孟祥芝.婴儿语音感知发展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2(6):843.
[11] 黄颖影.行为科学导论[J].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9-22.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Sports Socialization Function to Infant
YANG Zhi-ting, SUN Jian-hua, ZHANG Tie-mi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Infant socialization is embryonic, fundamental and key stage of whol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human, which is more convertible. Sports gam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ant socialization as main part of infant practical activities. Based on sociology, psychology, pedagogy and other theories, this article has a systematical research about effect of sports to infant socialization by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effects are as follows: 1) In physiology, sports can enhance metabolism, development of organ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s well as genes of infant. 2) In psychology, sports can enhance infan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emotional development. 3) In sociality, sports can enhanc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mitation ability.
sports; infant; socialization; natural property; social property
G80-051
A
1004 - 7662(2015)04- 0021- 06
2015-03-23
杨志亭,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